□本报记者 刘莉华
“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新房子,过上好日子,还有城里人给我们演节目,巴适得很。”11月26日,前锋区欢乐农家大赛在观阁镇举行,86岁的关淑英在观看节目时笑得合不拢嘴。
欢乐农家大赛带给群众幸福生活,只是广安市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抓手。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广安市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目标,重点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精神生活更丰富,生活更加和谐幸福。
文化活动 丰富农民新生活
“如今我小毛病没了,精神也好了,多亏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广场舞。”12月15日,一场覆盖全镇27个行政村的广场舞培训,在悦来镇健身大广场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在跳舞的杨春燕边跳边说。
“我们给每个村和社区都配备了一台音响,不管你是居住在城镇还是乡村,都能就近去跳跳舞放松放松,让群众真正享受幸福生活。”该镇文化站站长负责人说,悦来镇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管理员、文艺指导员等“文化管家”,通过政府筹资、对口帮扶等形式,不
断完善“硬设施”,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
悦来镇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是孤例。每年广安市不仅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还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每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农民运动会,精心设计包粽子、掰手腕、踢毽子、搬冬瓜等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既增进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又培养了农民的团结意识和争先意识,有效和谐了邻里关系。
此外,以“三下乡”、“四进农家”为载体,组织文体人才和民间艺人,在农家院坝开展快板、三句半、地方戏剧等巡回演出文艺活动,广泛倡导“天天运动一小时”跳健美操、集体舞等活动,丰富了农民闲时文化生活。在一系列活动感染下,广安30%的村自发组建了“秧歌队”、“鼓乐队”等文艺活动组织,经常活跃在各乡村大院。
整治环境 塑造农村新风貌
日前,记者在前锋区观塘镇八里新村看到,整洁的道路旁,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了广大村民驻足观看。“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素质越来越高,一些城里人也想来农村生活。”村民邓军高兴地说。
该村广泛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建立完善乡村道德体系,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有了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加之受到浓厚氛围的熏陶,该镇农民的文化意识发生了大转变。农闲时节,人们纷纷走进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即使在农忙时节,也有群众抽空到农家书屋学习充电。
近年来,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广安市不断整治农村环境,以硬化、绿化、净化为重点,大力实施村庄清洁工程,积极塑造农村新风貌。同时,积极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工程,积极推进村庄庭院绿化创优活动,搞好村庄生态保护,建立卫生保洁制度。此外,组织开展以“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树新风”为主题的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医疗卫生、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深入农村,举办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讲座,提高了农民文明意识和道德素质,培养农民良好卫生习惯。
加强引导 农村生活更和谐
12月10日,市统计局城乡调查队在全市乡村范围内随机选取了550个样本,采取问卷方式开展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为:农村居民对生活总
体比较满意,满意率为85.3%。
全市农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满意,得益于广安近年来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广安市通过开展“平安示范户”创评,引导群众学习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法律、守法律、明义务、促和谐、赢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盗窃财物、打架斗殴、黄赌毒、非法信访等不和谐现象日趋减少,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此外,广安以“好婆婆”、“好儿媳”、“好邻里示范户”、“平安示范户”、“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项目为依托,采取院坝会、广播讲座、手机短信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走千村、进万户、送法下乡促和谐”、“法与我同行”、“千村万户文明生育”等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五五”、“六五”普法,将培训课堂开设到农家大院,提升了农民法制意识,提高了村组织民主管理水平,引导广大农户文明生活、知法守法、邻里和睦,增强了文明意识,提高了文明素养,在农村初步形成了敬老爱幼、崇尚科学、热爱学习的现代文明风气。
新闻推荐
□刘伯清黄河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12月16日,在蒲莲乡新农村内洋溢着热闹的喜庆气氛。当日上午,广安区“情牵山乡”文化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文化大巴赴偏远乡镇慰问演出在该乡举行。精彩的表演、大红的对...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