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那山?那水?那城

来源:广安日报 2014-08-15 21:31   https://www.yybnet.net/

曾经的荒山野地华丽蜕变为城市公园;昔日的通商巨镇少了白帆点点、环江晚渡的诗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的喧嚣与繁华,和一座正在崛起的江湾湖畔休闲城;长达117公里的嘉陵江武胜段建有东西关、桐子壕两个电站,造就太极湖、龙女湖两大奇观――

这座位于嘉陵江畔的川东小城,从古代巴国延续至今,一直富饶而美丽。

武胜,从南朝齐(公元479-502年)始置汉初县,已有1600余年。自民国三年(1914),因与安徽定远县等省属县同名,又因元代境内曾置武胜军,县治东北又有武胜山,遂更名为武胜县,到今年已经整整100年。

百年风云变幻,百年沧海桑田,武胜留下一条怎样的历史轨迹?8月12日,记者来到武胜县城沿口镇,探寻武胜之美,感受武胜之变。

印山公园:从荒山野地到城市公园

名声在外的印山公园,曾经是沿口镇的一座荒山。

1980年,马智勇在山脚下的食品站工作。如今已退休的他,仍然记得当初的情景。

印山公园所在地当年是人迹罕至的荒山,山脚下是嘉陵江,沿江分布有搬运社、煤建公司、轮船公司、汽车站等,很是繁华。

由于山上植被稀少,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有一次,食品站的一个猪圈,被山上滑下的落石砸破了屋顶。”马智勇说,一到夏季暴雨季节,大家都提心吊胆。为了安全,1981年,食品站不得不从山脚下搬离。

1997年,曾经的荒山野地华丽蜕变,成为武胜的地标――印山公园。8月12日,在马智勇的带领下,记者游览了公园。

公园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四根汉白玉石望柱,雕有缕云龙纹,大门前后有“龙凤呈祥”、“仙鹤献寿”、“松鹤延年”等浮雕,一对汉白玉石狮仪态威严。

在公园的右侧,矗立着高高的定远塔。塔,在人民心目中具有镇邪驱魔之能,是古老永恒的象征。2000年初,武胜县委县政府为增添县城景观,筹资建起定远塔。“定远”是武胜旧县名,寓意永远安定。著名作家马识途,欣然提笔书写了塔名。

气势恢宏、古朴高雅的定远塔是武胜的标志性建筑。塔高36.8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塔分九层,每层都有八个角,每个塔角都有一个铃铛。登塔环视,八方美景尽收眼底。此塔建成后,县内外不少文人墨客相继登临鉴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墨宝。

沿着定远塔旁边的石梯往上走,有一个圆形的平坝,平坝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吉祥龙舞”雕塑,长8.8米,宽2米,高6.38米。雕塑上,奔腾的江水、翻滚的祥云中,一条昂首摆尾的巨龙势欲起飞,十二壮汉奋力舞龙,寓意安康繁荣。据碑文介绍,龙喻华夏,云为祥云,水为嘉陵水,十二壮汉喻月份时辰。据称龙头吊装到位时,雕塑上空蜻蜓蝴蝶翔飞,久旋不去。尔后,工程竣工时,天空突然出现一道亮丽彩虹,霞光灿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崖造像是印山公园内又一著名景点。据史料记载,该造像产生于唐代,坐东朝西,在宽16米、高8米的岩壁上,凿有大小佛像千余尊,有坐有立,林林总总,姿态各异,为研究川东地区宗教艺术、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公园还有一个吸引人气的地方――半月廊。半月廊长约千米,顺山势蜿蜒弯曲。地面铺的是干净的青石板,顶上是混凝土梁柱,左侧用的是条石砌墙,墙上刻有很多诗词,右边则是混凝土铸的护栏。整个半月廊宽敞大气,在其间闲暇漫步,觉得清凉幽雅。在炎热的夏天,梁上爬满藤蔓,把半月廊遮得严严实实的,便成了盛夏人们纳凉的最好去处。坐在半月廊的扶栏往下看,嘉陵江美景尽收眼底。

印山公园在修建之初,进园是需要收费的。马智勇说,那时候收费不贵,不过因为县城人少,公园的人气并不旺。2004年以后,县城人口大增,到公园游览、休闲的居民越来越多。如今,公园已免费开放,成了武胜居民闲暇之余最爱去的地方。

“夏天天气炎热,每天早晨、傍晚是印山公园人气最旺的时候。健身、喝茶、聊天、纳凉的居民比比皆是。”马智勇告诉记者,公园的建成不仅让居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更消灭了地质灾害隐患。“据说公园栽植了两万多株花苗树木,生态好了,地质灾害也没有了,修建印山公园是武胜居民的福音。”

如今,印山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这里将建设文化综合体,公园整体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在武胜县城,除了印山公园,唐家山森林公园、金鸡岭生态公园、叶家山森林公园等依山而建的城市公园,在装点美丽城市之余,也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憩之地。

嘉陵江:从天堑阻隔到牵手两岸

千里嘉陵,武胜最长。武胜嘉陵,曲流回肠。

站在印山公园西眺,一汪碧波横卧眼前。江水碧绿澄清,明净可人;江面烟波浩渺,水鸟翻飞;江中船影点点,渔歌唱晚;大桥长虹卧波,沟通两岸。

“一条嘉陵江,足以让武胜人民自豪。”马智勇这话并不夸张,长达117公里的嘉陵江武胜段弯曲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建有武胜东西关、桐子壕两个电站,造就太极湖、龙女湖两大奇观。

千百年来,嘉陵江已融入武胜人的生活中。“千里嘉陵浪涛吼,五月端午赛龙舟。大江雄风代代传,你追我赶争上游……”这首歌描绘的是嘉陵江上赛龙舟的热闹情景。武胜赛龙舟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并且一直沿袭至今。武胜民间历来都有“端午不过、龙舟要划”的说法。1980年端午节,曾经中断的龙舟赛开始恢复,即为武胜县第一届端午龙舟会,迄今为止已举办二十六届。武胜龙舟节已成为省内唯一一个以嘉陵江命名的“中国?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

“每年最热闹的要数江上划龙舟表演了。”马智勇从小就喜欢观看龙舟赛,至今依然乐此不疲。他介绍说,端午节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参赛队伍都要悄悄地刻苦训练,力求在比赛中夺魁,有时还要派出人员侦察对手们的实力和训练情况。到了比赛那天,四面八方的乡邻一大早就呼朋引伴,早早地来到江边“抢占”有利地形。大江两岸可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大家争相目睹弄潮健儿们的勃发英姿。“嗬嗬――哦嗬喂――”健儿们也不让观众失望,纷纷使出吃奶的力气,一只只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一时间,江面鼓点声、号子声、呐喊声震耳欲聋。“看看划龙舟,精神倍抖擞。”武胜人乐此不疲。

然而,就是这带给武胜人自豪的嘉陵江,也曾让人们吃尽“隔河千里”的苦头。嘉陵江把武胜分为河西、河东两半,20世纪90年代以前,嘉陵江武胜段没有一座大桥,人员物资交流需要过江轮渡或者是渡船进行。华封镇石梯坎村,作为河西片区烈面、万善、华封等10多个乡镇进出县城的唯一渡口,从早忙到晚。每天夜晚或是涨水多雾时节,江面不得不封渡,两岸人员只能隔江兴叹,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飞过去。如果在封渡时过江,只能绕道岳池县、南充县,再经过南充嘉陵江大桥,需要多花两、三个小时。因此,修建嘉陵江大桥成为武胜人的世代梦想。

几经波折与努力,1994年8月,武胜县城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刚通车的那段时间,许多市民特意在桥上走上好几个来回,百感交集:县城从此告别“无桥”时代,河西河东片区得以“握手”发展。

2013年8月8日,作为国道350线(原省道304线)城区过境段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武胜县嘉陵江二桥正式建成通车。该桥采用连续钢结构,桥长743米、宽23米,总投资1.6亿元。武胜县城正式迈入“双桥”时代。而今,遂广高公路武胜嘉陵江龙女特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加上早已建成的烈面镇大桥,嘉陵江武胜段已经拥有4座大桥。未来,或许还会更多。

沿口古镇:从通商巨镇到旅游胜地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风遗存的沿口古镇,是武胜另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古镇曾为水陆“通商巨镇”,商贾云集,酒肆飘香,歌舞升平。如今的古镇,褪尽往昔荣华,于静雅中透出小家碧玉的绰约。

1951年,马智勇便出生在沿口古镇。从记事起,古镇的繁华便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古镇昔日之繁华,源自于嘉陵江畔的沿口码头。此处江湾长达千余米,江面宽阔,水势缓慢,构成天然良港,每日在此停泊的商船不下百只。凡秦陇药材、湘鄂棉纱、内江白糖、本地杂粮等莫不囤积于此,上至南充、阆中、广元,下到合川、重庆,远输海外。

“船一只接一只停靠在岸边,最多的时候,江面的三分之二都停靠着船只。要是再多几条,直接可以踏着船过江了。”马智勇心底涌出自豪。如今的码头经改建后,旧貌换新颜,仍为通商要道,但日夜穿梭其间的已是机动船只,少了昔日的白帆点点、环江晚渡的诗意,多了些现代港口的喧嚣和繁华。

游罢码头,信步踏进老街。沿口古镇古称封山镇,始建于宋代,现多为明清建筑。美丽的嘉陵江从其脚下蜿蜒流过,镇中有一小溪顺流而下,汇入嘉陵江。数千间传统民居高低错落,清真寺、禹王宫、老戏院、酿酒作坊、回民屠牛场等建筑古色古香,规模宏大。

“来到古镇,半边街不得不看。”半边街是马智勇出生的地方,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街面狭窄幽深,最宽处不足3米,长约千米。

“那栋一楼一底的房子是以前的堆码行,来往的货物暂时寄存的地方。堆码行的门特别宽大,方便货物进出。”“那一排是川剧团唱戏的地方,以前等着检票看戏的群众要排好长的队伍。”“我爷爷曾经在半边街开了一间牛肉馆,每天来吃牛肉的客人一拨接一拨。”马智勇边走边说,除了堆码行,戏院、餐厅,酒馆、茶肆、旅社、自行车行等,在古镇遍地开花,“通商巨镇”名不虚传。

如今,清幽的街道人迹寥寥,两旁的木质房屋多已人去楼空,有些萧条破败。古镇一块块被岁月磨得极为光滑的石板,一扇扇被风雨浸染得格外苍老的木门,深深留在游客的记忆之中。往日的繁华景象匆匆流逝,而今只剩下一片宁静,唯有历史的跫音仍响在耳旁。

马智勇是回族人。沿口古镇为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民聚居地,大批的回民为沿口古镇的繁荣兴旺作出了贡献。回汉文化交融,使得历史悠久的沿口古镇饮食文化极为独特:“三巴汤”别具一格,“渣渣鱼”久负盛名,“大河鱼”味鲜肉嫩,“麻辣牛肉”回味悠长。凡来古镇观光的游客,大都要慕名品尝。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就如沿口古镇一样,已成为武胜旅游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时至今日,古镇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武胜县正规划打造沿口古镇文化旅游区,包括文化综合体、滨江路、滨江北路、文化演艺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市政配套设施,着力挖掘武胜历史文化特色,建成后将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集聚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武胜新城:从小乡镇到江湾湖畔休闲城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县城规模持续扩展,相对狭小的古镇地域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随着公路运输逐渐兴起,水路运输业日渐衰落,从20世纪70年代起,武胜县城逐步拓展,特别是1981年古镇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后,搬迁步伐进一步加快。于是,新城逐渐热闹起来。

起初,城中仅有建设南北路一条主街道,街道两旁是一些低矮的砖瓦房,偶尔见到的几栋楼房也不过两三层。街道顺势而建,弯弯曲曲,路面坑洼狭窄,过往的车辆少之又少。20世纪90年代以前,县城发展较为缓慢,北不超过武胜中学,南不超过石桥铺,整个县城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大小街道也不过10多条,人口仅有数万人,入城定居或经商的人数较少。“那时候城里的待业青年多,找工作都很难,更不用说农民工进城务工了。”马智勇说,在他的印象中,城里除了10多家国营商店、餐馆和旅馆外,个体经营户很少见,不仅因为那时人们思想观念未转变,县城人口少更是主要原因。

2004年以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县城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经商务工和定居人员增多,县城人口急剧增加,进一步带动了城市的发展繁荣,随着城南片区、城东片区的陆续开发,武胜现代小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如今,马智勇常常喜欢到县城建设路商业区走走看看,坐在街道边的座椅上与老朋友们聊聊天。“这里的风景很好,看着让人心中舒坦。”他说,街道中间花箱密布,一年四季鲜花不断;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建设路商业区是武胜最繁华的地段,与商业步行街、明珠商业广场紧密相连,不远处是县城全新的标志性建筑――华都广场。

“女儿和孙子喜欢逛弘武盛宴特色美食圈,那里分布着美食坊、特色餐饮街和啤酒风情街等。”马智勇介绍道,此外,县城滨江休闲娱乐健身圈也是市民们的喜爱之地。

“以沿口――旧县――华封片区为主中心,按照拥江发展、南拓北扩的思路,武胜未来将建设成为25平方公里、25万人口的现代中型城市,打造集山水、生态、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江湾湖畔休闲城。现在正在精心打造城东商贸新区和城市综合体。”作为广安市、武胜县政协委员,马智勇十分关心这座生活了60多年的城市的变化,“大女儿在南充市居住,我常去南充。可每次离家没多久,就憋不住想往家里赶,就是想亲眼见证家乡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同时献上自己的一份力。”言语间,马智勇流露出无限深情。

新闻推荐

大龙山上的便民石凳

□本报记者徐瑜近日,恰逢岳池县粽粑乡合兴场镇的逢场天,该乡姚石桥村村民黄先宽一大早赶到合兴买好一大背篓的农需物资后,已快11点。由于逢场天人太多,黄先宽没有赶上回村的客车,只得背着近20斤的物资...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那山?那水?那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