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杨淑芹在核桃基地调研。
山梁上四通八达的产业公路
黄龙贡米
黄龙乡引进业主发展的首批松针鸡
念好“山”字经 做好“米”文章
□杨淑芹 周国庆郑志亮 文/图
黄龙乡位于岳池县西北部,距岳池县城37公里,幅员面积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余米,是岳池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素有“岳池小西藏”之称。近年来,该乡以生态黄龙、产业黄龙、特色黄龙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米\’文章”这一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显著成绩:黄龙贡米商标成为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万亩干果产业示范基地生机蓬勃,有着传奇色彩的黄龙松针鸡也已进入战略探索阶段……
让“黄龙贡米”成为致富王牌
黄龙乡的黄龙贡米,因在历史上曾供给帝王用膳而得名,故又有“帝王之米”之说。时至今日,黄龙贡米依然供不应求,常以礼品路线扩散开去,很难在市场上觅其身影。即便是大多数岳池人,也往往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形,这足见黄龙贡米之俏。
可奇怪的是,黄龙贡米对黄龙乡的老百姓来说,却并未带来明显的财富。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元旦前夕,笔者走进黄龙乡一探究竟。
在黄龙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杨淑芹找出了一大堆证明黄龙贡米品质的资料:1960年,全国水电水利工作现场会在岳池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百名到会代表对黄龙米饭赞不绝口;1965年,黄龙香米在北京展销,很受好评;199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优质米;1999年,在成都参加建国50周年光辉成就展,获绿色食品奖;2002年,获四川省稻香杯”一等奖,同年获“中国西部博览会名优农产品”称号;2005年,获农业部表彰的 “全国名优特农产品”称号;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杨淑芹介绍,黄龙贡米品质之优,与品种无关,起决定作用的它的独特生长环境。黄龙乡的平均海拔700余米,是岳池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乡镇,境内湿度充足,昼夜温差大,致使黄龙贡米的水稻生长周期平均比其他地方要长约40天。黄龙乡的土质也较好,“特别是核心种植区,相关专家已连续三年进行了土壤检测,属曾土母质黄沙泥,富含锌、铁、钙、硒等17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硒,据说含硒食品能抗癌、防衰老。”她强调,在核心种植区,无论哪一个品种的稻谷,在黄龙贡米核心种植区种出来的,做成的饭都比其他地方的要香、口感更佳。目前,黄龙贡米核心种植区仅1000余亩,主要集中在柏树坝村和樟木桥村,“每年还未收稻谷之时,核心区的黄龙贡米便已被别人提前预订了。”
“从发展产业上讲,黄龙贡米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谈问题,杨淑芹并不避讳,她决定邀请笔者一同深入农户调研。
在柏树坝村5组,现年60岁的王光明种有3亩黄龙贡米,每年收稻1000多公斤,“年年就没归仓,晒干就被别人买走了,价格要比市场价高约2元——每公斤4.4元。这几年价格基本稳定。”从表情上看,王光明似乎对这一价格很满意,但他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价格与黄龙贡米在国内的知名度相比,很不适应。王光明妻子进一步说,黄龙贡米成熟期较晚,到收割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早走了,直到现在,黄龙贡米的收割方式仍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加之黄龙乡属高丘地,田块小,且多呈梯式分布,大型机械很难进入。
“其实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所以,乡党委、政府经过研究,已经确定了黄龙贡米产业在2015年的发展思路。”杨淑芹说,这一新思路具体有三点:一是推动黄龙贡米协会的改革,让协会的功能真正能够有效、有力地发挥;二是努力向上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实施坡改田、土改田和小改大,既拓展黄龙贡米的种植面积,也方便机械作业;三是积极招商引资,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实现业主主导下的共同开发”的发展模式,进而对黄龙贡米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只要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将来的黄龙贡米,定将成为黄龙人民的致富王牌!”杨淑芹十分肯定地说。
松针鸡唤醒山乡致富梦
1月8日,黄龙乡大地坝村5组茂密葱绿的松林里,一只只肥壮的黑鸡格外喜人。乡长周国庆说,这是乡党委、政府引进业主发展的首批黄龙松针鸡。
“开发黄龙松针鸡,乡党委、政府谋划已久。”周国庆说,黄龙乡拥有万亩松林,但长期以来,因为土地贫瘠、树干不壮等因素,松林的经济价值不明显。为此,乡党委、政府一直在思考:在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下,能否让松林同时也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呢?
2013年春,正积极谋划全乡发展思路的一位乡领导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松针(松叶)可入药,在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老化、治疗神经衰弱、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这一信息让乡上的全体干部兴奋不已,经过研究,乡党委、政府决定利用资源丰富的松针和山泉水,引进业主和颇具市场竞争力的万源旧院黑鸡,着力打响黄龙松针鸡品牌,同时实现农户增收、森林防火、土壤增肥、促优生态等多重功效。
说干就干,乡领导班子成员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寻找业主前来开发这一品牌。2013年下半年,家住岳池县城的高勇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在乡党委、政府的协助下,他带着资金来到了黄龙乡,选择了大地坝村5组的几片松林作为养殖基地。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前期准备,2014年7月上旬,高勇从万源市引进第一批旧院黑鸡鸡苗2000只进行试养,“吃松针,喝山泉,听松涛,而且黄龙乡土壤经检测含硒,这些都养殖无公害肉鸡的绝佳条件,再加上养的是万源旧院,黄龙松针鸡肯定会一炮打响!”
周国庆介绍,通过业主示范,农户将很快发现松林对养鸡的价值,从而规模跟进,盘活全乡的松林,“到那时,大片大片的松林就不再是他们的‘包袱\’了,而是‘聚宝盆\’。”
周国庆还说,不仅是松针鸡的直接效益,通过养鸡,不仅把林下的杂草除完了,大大降低了松林在夏季的火灾隐患,同时由于鸡粪的增多,土壤增了肥,进而促进了松树的生长,增加了林业效益。
万亩干果种上荒山坡
由于黄龙乡地理位置偏远,长期贫穷落后,当地全家外出、多年不归的村民特多,加之多属高丘地,土地贫脊,山上山下,茅草遍野。这一现状直到2007年才开始转机。
当年,业主范延伟瞅着黄龙乡土地租金便宜,打算在杨家沟村种1000亩核桃,但考虑到至少要修1公里的公路,他准备放弃。就在这时,乡党委书记杨淑芹说什么也不让范延伟走,她当即写下保证书,承诺在核桃挂果前把路修通。
好说歹说,范延伟终于留下来了。在与乡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充分感受到了乡领导的真诚与务实,发展产业的信心随着对乡领导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增强,通过逐年扩大面积,而今,范延伟已在黄龙乡发展核桃、花椒等干果产业共1.1万亩,约占全乡幅员面积的1/4。由于所租的土地绝在大数部分都是以前的荒山坡,以至于今天,在黄龙乡根本就找不到连片的荒山坡了。与此同时,杨淑芹当年的承诺也变成了现实——15公里的产业环线全线贯通。
业主留住了,产业壮大了,当地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更开心了。这1.1万亩,涉及5个村6000余村民,不仅每年能获得土地租金,通过在地里打工也增加了收入,正如杨家沟村村民杨世满所言:“娃儿在外打工,他们寄一点才能用一点,现在在核桃基地打工,30多块钱一天,一年下来有几千块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更主要的,按照业主与农户的租赁协议,从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定年限后,地里的产业全部归农户所有。以核桃为例,核桃的生长周期在70年以上,但按业主与农户签订的协议,自协议签订之日起,28年后,业主将会无偿地把地里的产业退还给农户,这相当于让家家户户有了一座“绿色银行”。
范延伟也有自己的一本帐。他说,核桃一般在栽植10年后进入丰产期,届时,每亩可产干核桃约450公斤,若按30元/公斤的批量价算,每亩的年产值即为13500元,“花椒的时间则更短,3年后便可进入盛产期,届时,每亩的年产值可达4000元。”
“找准了突破口,黄龙乡产业发展前景变得越来越宽广。”乡党委书记杨淑芹对黄龙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为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岳池县在农业园区示范推广运用黄板、生物农药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图为4月8日该县农技人员在石垭镇万亩血橙基地检查黄板防虫...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