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与亲人相见抱头痛哭。
□岳池记者站 肖勇 张秋林 本报记者 刘婧 文/图
“爸……妈……姐……我终于找到你们了!”7月7日上午10时许,在“宝贝回家寻子网”重庆、广安志愿者的护送下,25岁男子李江回到了家乡岳池县城,与失散多年的亲人抱头痛哭。
抱着失散21年的儿子,李江的父母说,“这些年,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哦……”
被拐:出门玩耍弟弟失踪
“弟弟,对不起,都怪姐姐没有保护好你。”这句话是李红梅与弟弟重逢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她心里,弟弟被拐,都是她的错,她没有尽到保护弟弟的责任。李江哭得双眼通红,紧紧抱住姐姐,劝她不要自责。
李红梅始终记得21年前的那一天——1994年1月24日。那一年,她8岁,弟弟4岁,他俩跟着做生意的父亲李菊树和母亲唐素兰到贵阳生活。
就在那天,姐弟俩在家吃过早饭,就到附近的空地玩耍。这时,一位40多岁的男子朝他俩走来套近乎,并拿出1元钱,让姐姐去买糖,李红梅欢喜地拿着钱跑开了。
10多分钟后,李红梅买糖回来,却发现弟弟与那个男子不见了。起初,她和父母都以为李江贪玩,迟迟不肯回家。直到当天中午,依然不见弟弟的身影,他们才有了不祥的预感。
“当时,我们一家人没日没夜、疯狂地找了三天,在车站、集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没有找到,后来才去当地公安局报了案。”李红梅说,弟弟失踪了,她忘不了父母不吃不喝的情形,忘不了他们心碎的模样,每每想起这些,都让她心痛。她还会时常梦见弟弟被拐走的情景,醒来后吓得一身冷汗,“我恨自己,为何当初不长心。童年的阴影也让我对糖有了恐惧。”
寻亲:父母青丝变白发
儿子失踪了,只要有任何线索,李菊树夫妇会不顾一切地去寻找。
起初,他们在贵阳做回收废品的生意,日子还算不错。自从儿子被拐后,他们无心经营,生意一落千丈,夫妻俩一门心思都放在寻找儿子的事上,贴寻人启事,四处打听,跟踪可疑人物……能想到的办法,他们都用了。但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茫茫人海,寻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
李菊树夫妇认为,儿子在贵阳市黔灵镇被拐,担心哪一天儿子回来了找不到他们,一定很着急。害怕错过儿子,他俩常出现在儿子被拐的地方,翘首苦盼了10多年。
2008年至2010年,接踵而来的两件喜事——女儿出嫁、喜添外孙,让长期苦闷的李菊树夫妇终于有了笑声。笑过之后,他们总是忍不住叹息:要是李江在,那就好了!
长年的奔波寻子,李菊树与唐素兰一头青丝变成了白发,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他俩只好回到岳池家乡休养。但一家人从未有过放弃寻找李江的念头。
年过六旬的李菊树说:“这一辈子无论花多少精力,多少财力,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儿子找回来。”在寻子期间,李菊树与李红梅多次去贵阳市公安局打探李江的消息,却总是失望而归。
转机:川渝鄂志愿者帮忙寻亲
“‘宝贝回家寻子网\’成功帮助了许多家庭找回失散多年的亲人,你可以试试看。”3年前,李红梅在朋友的提醒下,在该网站注册,登记寻亲信息。
2012年10月16日,“宝贝回家寻子网”将李红梅的寻亲任务分派给“寻家工作组”重庆志愿者“雨涵”。“雨涵”立即与李红梅取得联系,在该网站帮忙发帖寻亲。帖子发出后的几年里,志愿者纷纷进行了转发,也提供了几个疑似孩子,但都一一排除了。
“养父母给我取了新名字——郑占春。”李江回忆说,儿时的记忆虽已十分模糊,但他一直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被养父母领养的。这些年,他也一直在四处寻找亲生父母。
今年4月,李江无意浏览到该网站,并登记了寻亲信息。几天后,“寻家工作组”湖北志愿者“湖北雨”与李江取得联系,竭力为其寻亲。
5月初,“湖北雨”联系“雨涵”说,一个4岁被卖到福建莆田的孩子郑占春与李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出生日期、被拐日期基本一致,两个孩子都有酒窝,被拐经历也高度相似。
激动的“雨涵”和“湖北雨”立刻着手准备进行DNA比对事宜,并通知李菊树夫妇与李江在重庆市采集血样。
7月2日,郑占春的血样与李江父母比对成功。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江与李菊树夫妇喜极而泣。
团圆:儿子吃了一碗妈妈煮的长寿面
尽管知道李江7月7日上午10时左右才会到岳池,但李家人在当天凌晨5时就起床了,他们为李江收拾房间,下楼买鲜花、鞭炮……。
7日上午8时,李家邀请的亲朋好友也都到齐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家人手捧鲜花站在小区门口,用最隆重的方式迎接21年没见的李江。两个小时的等待,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漫长,他们眼里不时闪烁着泪光,反复地搓着手,等候李江的出现。
上午10时10分,一个瘦高的男孩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
“儿子,是你吗?”李菊树、唐素兰冲上前,一把抱住李江,大声痛哭。
接李江回家后,唐素兰端出热腾腾的长寿面,寓意平安健康。
吃着妈妈煮的面,李江哽咽着说:“我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很温暖。”
待儿子吃完长寿面后,李菊树迫不及待地向儿子倾诉这些年心中的苦痛,并询问儿子被拐后的生活。一提起自己在福建莆田的生活,李江有些沉默:“养父母待我很好,在那边,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谈到未来的打算,李菊树夫妇表示,他们找儿子不是为了养老,尊重儿子的选择。
李江说,他现在暂时还没有想好,这次是瞒着养父母回来认亲的,但回去之后会跟他们说清楚。“我唯一确定的是,不管我今后在哪里,我都会关心他们。”
记者感言:
“防拐”应从娃娃抓起
在采访中,“宝贝回家寻子网”广安志愿者“回归”说,李江是继黄军、杨树林之后,广安市第三个通过“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寻回的广安“宝贝”。然而,在广安,像李江一样,还有一些孩子被拐骗。究其原因,除了人贩子防不胜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意识。
因此,“防拐”教育非常必要,家长不仅要时刻紧绷安全弦,更要从娃娃抓起,家长可以利用儿歌、故事、漫画等生动简洁的方式,教会孩子“防拐”知识。同时,要让孩子记住家长的电话号码,教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10,学会自救和求助。当家长发现孩子走丢,应第一时间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以争取最佳营救时间。
近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足迹遍布全国,他们用爱心与汗水,成功帮助了不少骨肉分离的家庭重拾亲情,也希望社会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志愿者,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岳池县朝阳乡坚持念好早、全、勤、新、严“五字经”,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该乡认真理清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对安全生产工作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与各村...
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