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白明柔 岳池记者站 张秋林 本报记者 徐瑜
8月11日早上6点多,岳池县石垭镇社红庙村村民黄成元早早地来到村上新修的水泥路旁,脸上充满了期待。
“水稻开始收获了,我在等收割机来。”黄成元十分激动,“多亏了村级路在谷子收割前修好,不然今年又得靠人力。”
社红庙村位于石垭镇东北,距场镇较近,但发展却一直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多年来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村民们日常出行只能靠一条泥结石路。
“那时出门,除了摩托车,没有其他车辆愿意往村里走,到石垭镇去赶个场,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回想起往日出行难,黄成元直摇头,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作物大量收获时,让村民们吃尽了“苦头”,“没得水泥路,我们收谷子、小麦的时候也没得收割机愿意进来,想拉出去卖也不容易!”
“今年,我家又种了20亩水稻,要是全部靠人工来收,家中劳力本来就少,水稻烂到地里怎么办?”黄成元想不到解决的办法,找到了社红庙村驻村帮扶干部、县住建局工作人员罗霄。得知情况后,罗霄与村支部书记、村长等村干部在全村进行了摸底,了解了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并积极向上级申请扶贫专项资金,今年5月27日,社红庙村村级水泥路开工建设。
7月20日,长度为0.97公里、宽度为3.5米的水泥路正式竣工,困扰社红庙村900余村民的出行问题得以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谢欣黄承海岳池记者站肖勇罗武林)今年以来,岳池县人社局狠抓法治学习教育,全员学、自觉学、深入学的氛围日趋浓厚。该局党组始终把法治学习作为依法行政的必修课,每逢新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该局...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