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遗世傲立的太平寨

来源:广安日报 2015-11-27 21:17   https://www.yybnet.net/

太平寨1号碉楼保存完好。

坚固的寨门。

据村民介绍,这个碉楼以前还兼作膳堂。

□刘敏 文/图

10月21日,笔者随“两江行”釆访组来到岳池县伏龙乡采风,对太平寨印象极深。

乘车来到太平寨下,缓坡渐进200余米之后,一段由极不规则的板石叠砌的500级陡梯呈现在眼前。小憩两次,才艰难上到东寨门口。

太平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局限,已成为遗世傲立的孤峰,因而人迹罕至,亦因如此,使其寨门寨墙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据《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记载:太平寨建造于清代,位于岳池县伏龙乡何家沟村一组,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寨坐西朝东,面积4538平方米。寨墙为条石砌筑,高2——4米,长约800米;寨门为条石起拱,仅一寨门进出。山寨共有碉楼6个,均为石墙。1号碉楼残高10米、宽5.8米、长7.2米;门起平拱高2米、宽1.55米,门上阴刻‘未雨绸缪\’。2号碉楼残高9米,寨墙高5米,寨门为条石起弧形,拱高2米、宽0.9米。3号碉楼残高6米、宽5.5米、长9米,寨门高1.1米、宽1.1米,仅存古建筑一处,通高6米,面积30.5平方米。4号碉楼残长8.4米、宽5.9米。其余碉楼已垮塌。

碉楼密集坚壁清野的时代产物

太平寨之所以以“太平”命名,一指平静无事,也指社会安定,安于太平之乐。据清《岳池县志》载:“太平寨,寨首周世从倡众捐修。”但始于清代何年,无考。从清代的历史背景和山寨兴建的规律看,太平寨始建年代应该在清嘉庆初,时值川陕楚白莲教起义之际。《岳池县志·武备》有载:“嘉庆三、四年,教匪蹂躏境内。各乡绅练团防御,多被掳掠。后乃捐资筑寨,统计大小共千余寨。大寨保全民人无数,然小寨多有失事者。嗣奉檄行坚壁清野之法,小寨并入大寨,计县属共一百一十八寨。”太平寨可能就在这118寨之中。在这次太平寨考察过程中,笔者在寨墙的填方堆积层中,偶然发现了一枚铜钱,辅以佐证太平寨乃清代建造之说吧。

太平寨的地貌属南北高东西低,显而易见的地理落差形成了当地人所描述的“寨中寨”。整座山寨面积近万平方米(文物普查4538平方米或有误),寨墙依山势而建,残高约2米、宽1.8米,两边用条石叠砌,中间填方。绕寨一周,釆访组发现寨上竟密置有8座碉楼(文物普查6座或有误)。8座碉楼之间可相互联络,也便于掩护,以东南方向为主要的防御方向。位于寨内及其东北方向的碉楼均为石砌墙体,其中一座为四层,高13米,平面呈狭长方形,南壁上有凸出墙面的石脚蹬,碉楼东、西两侧墙体上分别辟有射孔及瞭望孔。另一座由主楼及副楼组成,残高8米,主楼四层,门辟于东面,楼内平面为长方形,向上逐渐窄小,壁上有石脚蹬,碉楼东、南、西三面设有射孔及瞭望孔。副楼紧邻主楼北墙,仅存西、北两壁墙体,平面呈“口”形,残高5——8米,西墙长2.7米,有上、下两个长方形射孔;北墙已坍塌,残长5米,无射孔遗迹。采访组发现,建筑群内各角楼及碉楼的四面墙体上均有射孔及瞭望孔,形制大小不一。碉楼群内部设有数道纵横相连的护墙及生活用房遗迹,其墙体皆为石砌,护墙上多辟有射孔,房屋残墙上也有壁龛等设施。碉楼与碉房民居浑然一体,碉房民居与碉房民居层峦叠嶂,这就是大平寨上的建筑特点。

再仔细考证,笔者发现大平寨碉楼的用料都是就地取材,修建所需的条石为青石,厚度一般为30厘米,长米许。修碉选用的黄泥石灰浆,是用泥用水发后与石灰进行搅拌,调出灰泥的最佳粘性。修建碉楼和碉房时,根据地势,有的还要在墙体内加入木筋(木屋建筑中的重要的组织结构),来增加墙体的稳固性。

未雨绸缪乱世之中的太平市井

山寨的功能,主要是防守与阻击,“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贼至则闭栅登陴,相与为守”,“聚集壮健,结队保守,贼至则合力迎御,贼去则仍安生业”。太平寨虽然始建于清代,但是否遭遇过白莲教的进犯或骚扰,尚无史料以佐。许或到了民国时期,这座山寨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太平寨的碉楼,多为民国时期所建,最具代表性的当数1号碉楼。1号碉楼门额上阴刻有“未雨绸缪”4字。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文句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曾有先贤哲人说过,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暴风。要想在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才不至于一败涂地。防患于未然,是对突发危机的预先准备,是对未来各种情况的预测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成语“未雨绸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民国之始,四川已是军阀混战,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为争夺地盘战乱不止。乡人为了避乱,或兴寨,或利用旧寨加以补修,以此作为战乱避所之举己不是新鲜之事。1号碉楼就是民国时期,当地土豪们的“未雨绸缪”之作。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寨上许多碉楼都是民国期间,由当地大户人家兴建的。何家沟村的谭明固老人回忆说,在民国20年前后,寨上住有400户、千余人。他的父亲就在寨上当长工,大家称“谭五石匠”,主要在上面修砌猪圈,一直有活路做。他的母亲当奶妈,白天上寨子做事,晚上下寨住。在谭明固的记忆里,太平寨上有8座碉楼,是张承生、蒋干臣、张维清等大户人家修建的。

从太平寨东门北行50米,是一座由条石堆砌的石平台,据说是团防的练兵场。老乡介绍说,寨上还住有一个民团,张建仁是团总。民国十四年正月十四,川军名将范绍增(范哈儿)的部下攻打太平寨,攻了3天都没攻下来。这个说法,再次证明了了太平寨防御的坚固。

经过练兵平台,四周是一片民国时期建筑的废墟,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有10余座。经乡人介绍,这些废墟中,除几座当地土豪的临时宅基外,还有馆子、绸缎铺、寺庙、膳堂等。这些建筑充分说明,太平寨在民国期间,已经成为当地乱世之中的太平市井,发展成为土豪们特殊的“洞天福地”,不仅具有集贸市场的功能,还具有佛门积善的公共源。乡人还说,寨上只有一口井,有百多米深,但井水仍不够用,寨上的大户人家就每家请了一个长工,专门负责从寨下挑水。这个说法,也足以说明太平寨在民国时期的兴旺景象,佐证了“贼未至则力农、贸易,各安其生”的山寨生活。

新闻推荐

东板乡严把动物及产品检疫关

本报讯今年以来,岳池县东板乡严格把关,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依法查处经营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规行为,依法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防范不合格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流通领...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遗世傲立的太平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