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扶贫规划。
品尝特色农产品。
阅读“111”工程介绍。
□本报采访组 文/图
一股寒潮来袭,广安正式进入冬天。
11月25日一早,在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区市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全市82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分组前往各地“取经”。六个小组分头出发,奔向全市各地“111”工程及***示范村现场。这1000多人,是广安***的“领头雁”。
看现场、谈举措、说成效、话感受……整整一天的参观,一把熊熊火焰燃烧在每一个参观人员的心头。“不让一个贫困村和一个贫困户掉队”成为参观人员的共同心声!
因地制宜连片开发超前规划让贫困村焕发生机
这个冬天,广安的贫困村生机勃勃。
广安区兴平镇龙孔村的甜橙基地一片葱绿。这批甜橙树苗刚种下不久,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甜橙树苗是村民脱贫的希望。龙孔村是中丘地貌,土质瘠薄,土地肥力不高,人均占有耕地少。村上结合实际情况,将土地调形,流转后种上了甜橙,村民通过收取租金、在基地打工的方式增收。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前锋区虎城乡新房村“第一书记”杨静感受颇多。杨静并非第一次来龙孔村,她感叹:“龙孔村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值得我们学习。”
同样充满生机的,还有武胜县白坪乡隘口村的柠檬基地。1000亩柠檬幼苗成片发展,间种的蔬菜长势喜人。柠檬与蔬菜成为村里的优势产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是白坪乡在***中思考的重点。今年,白坪乡坚持“以产业为支撑、标准化建设、长短结合”的原则,引进企业,集中流转隘口村、裕丰村、长安村土地2600亩,栽植柠檬2300亩,空行栽植蔬菜2100亩。既保障了贫困户的土地流转收益,又促进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加快整村脱贫奔康步伐。
广安区蒲莲乡大岩村“第一书记”陈浩然深受启发,表示回去后要把白坪经验融贯于大岩村的扶贫工作中,利用其靠近花桥水库的地理优势,发展水上休闲娱乐产业。
下午5时许,车队驶进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天边美丽的晚霞让参观人员一扫疲惫,争相登上观景平台,用手机记录下眼前这如画的美景。
“明年开春,这片桃树、李树就要初次开花,后年将大面积挂果。届时,竹河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桃花岛、李花湾。”指着平台下成片栽植的果树,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竹河村被渠江三面环绕,十年九涝,村民深受水害之苦。为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该村把发展产业化项目作为突破口,不仅发展起蔬菜基地,还引导村民在坡地上种植了400多亩的桃树和李树。“以后,村民将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产村相融 农旅结合“111”工程助贫困村走出发展新路
2014年,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总体要求,全市现代农业“111”工程全面推进。如今,“111”工程示范片正一步步向820个贫困村延伸。
参观点之一的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便处在“111”工程的环线之内。望不到头的通村大道、看不到边的产业基地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第一书记”周莉莉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2013年被评为省定贫困村的会龙村,不仅基础设施差,也无村级集体收入。“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周莉莉满腹疑问。
会龙村的良方,正是以“111”工程为依托,围绕产业基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围绕农民新村发展农家旅社和农家乐,围绕山平塘、廖家河打造休闲垂钓游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旅结合,一、三产业互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规划详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经济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值得学习借鉴。”听取情况介绍后,岳池县新场镇新场村党支部书记赵孝全说,“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村民搞养殖业致富。”
岳池县石垭镇玉屏湖新村也给参观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房屋沿街排开,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连户,一株株绿油油的青菜生机勃勃。新村位于“111”产业环线内玉屏湖乡村旅游景区核心区。在建设中,岳池县坚持改建、保护和新建并重,注重传承农耕文化,保护田园风光,围绕产业合理布局幸福美丽新村,实现了“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
“我们将以玉屏湖新村为样本,着眼长远,将生态、党建、产业一起抓,实现新村可持续发展。”广安区悦来镇金龙村“第一书记”王雪梅一边点赞,一边表态。
住进新房,宽敞明亮心情好;产业环绕,既收租金又打工……这是邻水县柳塘乡大河坝村6组村民陈华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陈华说,“111”工程推进后,一家老小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陈华的改变,让参观人员对产村相融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石滓乡大步口柑橘园是“111”工程邻水单元的组成部分。邻水依托“111”工程,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石滓、柳塘、石永、复盛、八耳5个乡镇,形成了邻垫高速公路沿线脐橙产业带,带动沿线农村发展。同时,该县还依托现有的脐橙、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和新村,从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一体发展着手,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
学习经验谋划未来参观人员理清思路坚定前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820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分组参观,是为了吸取更多“营养”,带给贫瘠的土地和贫困的村民。
一整天的参观,触动最大的是每一位“第一书记”。前锋区广兴镇寨坪村“第一书记”欧兰亭告诉记者:“村民想要实现脱贫致富,最重要是靠产业带动。我会把今天学到的先进经验带回去,并总结出适合我们村的经验。”武胜县青华寨村“第一书记”白林燕说,在制定扶贫规划时,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敢想敢试。“回去之后,我将着手修改村里的扶贫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富民产业,早日实现整村脱贫。”
村党支部书记也获益匪浅。“出来看一看,才知道我们村和其他村的差距。”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党支部书记贺世芬,把每一个参观点的介绍资料都留了一份,“回去之后好好学习、消化。”
乡镇党委书记,肩负着一个乡镇的发展重任。广安区肖溪镇党委书记刘志川在参观时,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好的经验。“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参观完之后倍感压力。”但刘志川反而坚定了信心,“回去后我将组织党委班子、‘第一书记\’、村干部召开专题会,认真研究借鉴现场点的好经验,更好地指导扶贫工作的开展,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这次组织1000多人同时参观现场,是近10年来史无前例的,足见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作为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建玲的思考更加深入:“在扶贫工作中,部分贫困村平时重点考虑的是对贫困户的帮扶,而忽视了整村脱贫、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通过这次参观,相信大家会进一步理清扶贫思路。”
农业部门在扶贫攻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而作为农业主管部门,我们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市农业局局长刘健说,回去之后,将研究更加扎实的举措,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再上新台阶。
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大家讨论、思考、憧憬: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实在,如何让贫困群众的钱包早日鼓起来。
“回去之后大干一场,我们有信心让贫困群众和全国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一把熊熊的火焰,燃烧在每一个参观人员的心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甘丹丹)12月2日,副市长刘和斌率市粮食局、市农发行、中储粮广安直属库等单位负责人前往岳池县赛龙、云门寺粮管所,邻水县石滓粮管所等,检查指导秋粮收购、“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以及新...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