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黎梓卫:渠江河畔的明代军事重镇

来源:广安日报 2015-11-06 21:18   https://www.yybnet.net/

渠江河畔的中和镇曾为明代军事重镇。唐明摄

中和老街一角。

□岳池记者站 肖勇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岳池县中和镇,以前有一个令人骄傲的名字——黎梓卫。在当地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黎梓卫”这一名字沿用了几百年。

10月9日,“两江行”采访组走进岳池县中和镇,不禁对“黎梓卫”这一名称感到好奇。因为“卫”是古代军事机构,设卫的地方定有一定规模的驻军——从这一名称上讲,中和镇无疑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其背后的传奇更是令人遐想。

黎梓卫多大 管辖区域或大于川东地区

作为军事机构的“卫”,到底有多大规模呢?中和镇黎梓卫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显荣是这样认为的:“据我所知,国内叫‘卫\’的地方很少。天津以前就叫‘天津卫\’,天津多大呀,大家知道。既然都称‘卫\’,想必当年黎梓卫的规模也不小。”仔细想来,感觉江显荣的话也挺有道理的。

江显荣今年58岁,在中和场上土生土长。他说,黎梓卫什么时候驻过军,他从未听说过,但他儿时就知道,每天凌晨四、五点钟,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当时,华蓥山的原煤通过人工挑到中和场,再在码头上船,往下分别运往罗渡、合川、北培、重庆。”在江显荣看来,中和场是华蓥山下重要的原煤集散地——当然这与“卫”是毫无关系的,因为“卫”为古代建置,古代人民还不知道原煤的开发与利用。

对“卫”的概念,《古代汉语词典》释曰:“卫,明代军队屯田驻防编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驻地之名,后相沿成地名。如‘威海卫\’。”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获悉,“卫”,作为明代的军事建制,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百户所下辖总旗,总旗下辖小旗,小旗是最基本的作战单位。通常情况下,一卫统辖五个所,兵员5600人。卫的指挥机关叫“指挥使司”,其最高长官即指挥使,官级为正三品。而在明代,中央六部仅次于

尚书的左右侍郎的级别便是正三品——用今天的话来讲,一个卫的指挥使的官级相当于副部级。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明代时,广安驻军仅为千户。

查百度百科,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共有17个都司、329个卫、65个守御千户所,军队人数约120万。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明朝时,若黎梓卫是当时329个卫之一,那么,黎梓卫在明王朝的军事版图上占有一定地位,按当时“一府设所,几府设卫”的做法,黎梓卫的军事管辖区域应该涵盖现在的川东一带甚至更大的范围。

出土的印章或与黎梓卫有关

在中和镇,曾经出土过金黄色的金属印章,根据当事人回忆,是金是铜,他拿不准。如果此印能保留到今天,想必也是无价之宝了。

出土的位置就在中和镇马家桥村8组,距场镇不到1公里。当事人就是当地村民段美全,今年71岁。他告诉记者,拾得印章的事距今已有二十七、八年了。

当年,段美全在家开了一座瓦窑,自制自烧。而做瓦先须挖泥、踩泥,在挖泥挖到约1米深处,只听得“呯呯”两声,锄头挖到了硬物。他当即取出一看,竟是一枚金黄色的金属印章,柄圆底方,底面边长约4厘米,上面的字弯弯拐拐的,他一个也不认识。于是,他将这枚金属印章拿到中和场上找刻章的人瞧瞧,对方只认出了一个“朱”字。原华蓥山兵工企业金光厂在马家桥村设有抽水站,站内有个文化人叫尹志应,段又找他认,尹认为是“朱元璋”三个字。

朱元璋?那可是皇帝啊!段美全心里跳得厉害,感觉这一定是个宝贝了,并且印章应该是金子做的才对。于是,他用秤称了称,足足有7两重,这更坚定了他认为是金子的看法。

后来,段美全听说银行可以鉴别金子,他便到中和农业银行咨询,银行的人告诉他,县银行才有鉴定仪器。于是,他又拿到县农业银行,但恰逢周末,银行没上班,只有值班的。值班人员看了后对他说,岳池这个小地方怎么会有皇帝的印章?这东西就是个巫师铊铊。所谓巫师铊铊,就是农村道师用的章,为死去的人做法事时,要买地券,以便死者入土为安。道师在纸上写些人们看不懂的字符,再用章在纸上盖个印,便表示把地买下来了。

值班人员这么一说,段美全倒真信了,心里彻底动摇了,结果,这章在城里被别人以20元给换走了。这么多年来,段美全一直为这事后悔不已。

历史上的“卫”,多由朱元璋所设,这毋庸置疑。且有资料证明,有不少卫还是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之前所设。由于朱元璋称帝之后,其印已更为“洪武御玺”,若中和境内出土的印确为朱元璋印,那么,黎梓卫是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之前所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当然,记者的推测仅凭段美全之言,未见实物,且据史实,朱元璋应该未到过中和,所以其印在中和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段美全所言的印章是什么印章,还有待考证。

清代设巡检司居民至今记得衙门口

关于黎梓卫,还有一些传说。

马家桥村67岁村民黎志友说,他听以前的老人讲,中和场最早是一片梨树林,后来把梨树林砍了,建了场镇,便取名黎梓卫。

但在中和场土生土长的72岁的廖占光却不赞成这一说法。他介绍说,听以前的老人讲,中和邻近华蓥山,山匪比较多,从明朝开始便在这里开始设卫驻军,是为了镇守这一方的治安。“现在中和街上还有一个叫衙门口的地方,这衙门可能就指当时设的卫。”

在廖占光的带领下,记者顺利找到了衙门口。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根据廖占光的描述和方位判断,曾经的衙门坐北朝南,前面朝南方向的这条街也是最长的一条街,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布局。

古代衙门,至少也是县级,中和镇历史上没有设县,却曾有衙门,这对一般的乡镇是不可能的。记者查阅了清光绪版《岳池县志》后判断,这衙门应该就是清代所设的巡检司署。

《岳池县志》如此记载:“巡检司署,在县治东南黎梓卫,康熙六十年新置,雍正十三年裁。”“巡检”为古代官职名,由朝廷派武臣担任,一般驻于关隘要地,以镇压地方民乱为主要职责。由此可以看出,即便到了清代,中和这一方仍是民乱频繁的地方,而中和场所在位置仍是重要的关隘之地。不过,巡检司从级别上讲,就远不及“卫”了,只相当于一个县级,或者说比县级略次。

至于清代巡检司署是否依托了明代的黎梓卫驻地所设,记者推测,不排除这种可能。

中和名片

中和,原名黎梓卫,位于岳池县境东南部,坐落在渠江河畔,与华蓥市明月镇、广安区化龙乡接壤,水陆交通发达,曾经是水陆交通要镇。

中和镇地处华蓥山脚下,悠悠渠江从场镇擦身而过,从而给这座古镇带来了众多传奇。早在明代,中和镇就已被朝廷作为了重要的军事要塞,故名黎梓卫。正因有如此厚重的历史,中和拥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遗产。因抵抗白莲教而修建的天全山寨,不仅有独特的地形地貌,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的陈联诗与丈夫廖玉璧,他们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而他们的革命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和人,使这里成为本土的红色教育基地;传说是蒙哥之子的墓地的太子坟,倘若属实,或可揭开忽必烈继承蒙古帝位之谜;此外,还有民国时期民间防务的川东样本的中和碉楼,以及美丽而令人向往的响水岩瀑布等,也值得人们前往。而对于吃货们来说,中和也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这里不仅盛产蜜柚,更有上百年历史的中和豆花,滑嫩爽口,欲罢不能。而有着几百年手工酿造历史的中和陈醋,香气纯正,重出江湖后必将开拓一片新市场。

新闻推荐

蒙古帝王蒙哥之子或葬身中和

龙泉寺遗址处的柱础,雕刻精美。太子坟被挖后,仅剩这一石棺留在原地。赵宣贵手指之处,原为龙泉寺后的太子坟。□本报记者胡佐斌文/图翻开四川境内宋元交战的那段历史,最被人们广泛传扬的是亲率大军伐...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白庙蜜柚飘香2015-11-12 21:18
评论:( 黎梓卫:渠江河畔的明代军事重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