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天全山寨探秘

来源:广安日报 2015-11-06 21:18   https://www.yybnet.net/

保存完好的山寨西门。

雕刻于寨门上的暗八仙纹饰。

□刘敏 文/图

中和,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临江大镇。所谓熟悉,是从一些乡土资料上发现这地方有一堆很古怪的名称,诸如黎梓卫、中和、赤卫、渠河等等,也因为工作需要曾几次来这里,进行过富流滩电站考古调查和渠江防护堤工程文物调查工作;所谓陌生,或许源自于我的学浅,始终对这座临江大镇的认知很茫然,也没有机会系统地探究它的历史底蕴。10月9日,随“两江行”采访组,我走进了这个让我欲罢不能的乡镇,意图从某些侧面解读中和,触摸它的厚度。

天全山寨,是中和历史积淀较为深厚的一座山寨,位于智光嘴村,是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翻开岳池县文物普查资料,对天全山寨是这样介绍的:“天全山寨东西走向,修建于清嘉庆三年,顺山势有修筑2米多高条石砌筑的寨墙,并在四周建有牢固的岗楼(已毁),寨门为条石起半圆形拱,寨门2道,东边的寨门刻有‘天全山\’三字,西边的寨门刻有‘长太门\’三字,东、西门拱上刻有‘嘉庆三年戊年仲冬月谷旦\’题记,门楣上方刻有葫芦、花卉等图案。寨墙为条石砌筑,高1.8——4米,长约2400米,寨上有墓1座、水池1处、碉楼1座。该建筑对于研究该区域的建筑类型和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材料。”经我们实地考察发现,在这座建造于清嘉庆三年(1798)的山寨中,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易漏为全故名天全

天全山寨,是因其山而故名。传说,天全山在远古时刚好立于大小漏天之间,古称漏天,俗称天漏,易漏为全,故名天全。其名意为以缺补全,盼望圆满吉祥之意。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天全山山名的由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全山上因为常年雨水不断,老百姓便认定此处就是当年女娲补天时漏补掉的那一块天空,所以才会如此多雨水,因而此处便被称为“天漏”。而人们又普遍认为“天漏”这个名字不吉利,遂将“天漏”改名为“天全”。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我们无法考证其真伪。

天全山寨的地理位置十分奇特。渠江在这里呈“U”形三面环绕,天全山寨在一片冲击平台上拔地而起。当地百姓说,他们赶场往来都是顺江而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想见,这环江之域的地理位置是何其之妙。同行的中和镇工作人员告知,山寨附近的庙梁子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曾发现过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迹。对于史前古人类来说,选择这三面环江的冲击地带作为栖息繁衍之地,的确是一处理想之所。但笔者事后电话联系省考古队发掘领队的万靖,他证实说,只在庙梁子江边断坎上采集到一件石器原料,陶片很碎小,看不出时代,后来通过考古试掘亦无物以佐。

白莲教起山寨应运而生

天全山寨仅有东西两道寨门供人进出,两门东西相距500余米。两道寨门均为石质券顶,券项上有“嘉庆三年戊年仲冬月谷旦”题记尚存,即1798年农历冬月建成。任何一座山寨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天全山寨也不例外。

清嘉庆三年(1798),正值中国历史上川陕白莲教起义的时代,整个四川东北部正是白莲教活动的主要区域。白莲教,是一个佛教系的民间宗教结社。其教义糅合佛教和民间信仰,包罗万象。白莲教信仰主题之一,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弥勒下生”。弥勒佛出世是相当久远之后的事情,但是白莲教信仰中却将弥勒出世的时间大大提前。白莲教是这一派系社团中声势最大、影响最久远的一个。其实“起义”(或造反)的根本原因是部分阶层的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权益长期受到侵害,而宗教则成为“起义”的一种名义,或精神支持。白莲教的特征是,宣扬末世(末法)和将彻底颠覆世界秩序的救世者,故而常常成为起义的精神支持,从反元到反清,断断续续地绵延了几百年。其实,近代的“义和团”起义也有浓厚的白莲教色彩。

白莲教起义,亦有人称之为川楚教乱(1795——1804),指中国清朝中期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政府的事件。嘉庆二年(1797),总兵德楞泰针对白莲教“行不必裹粮,住不藉棚帐,党羽不待征调,蹂躏于数千里”的流动作战方式,提出实行“令民筑堡御贼”之法,“绅士梁友谷等筑堡团练,贼不能犯,保护乡里十余万人”。由于各支义军互不统属,无法相互呼应,遂被清朝陕甘总督杨遇春、总兵

德楞泰等各个击破。嘉庆三年(1798),襄阳义军在湖北郧西被包围,王聪儿、姚之富皆跳崖自杀。此后,清朝推行“坚壁清野”与“寨堡团练”之策,筑起大量寨堡,将村落百姓强行移居其中,又训练团练进行防守,从而切断义军粮草与兵源的来源。天全山寨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因此成为这一时代的历史见证之物。

暗八仙罕有的寨门装饰

在天全山寨的东西两寨门的后门额上,分别刻有一组浮雕纹饰。这组看似花卉图案的纹饰,实际上是石刻中极为罕见的“暗八仙”浮雕。

“八仙”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他们来自人间,而且都富有其生动的凡间故事,与一般道貌岸然的神仙形象截然不同,或将军,或皇亲国戚,或叫花子,或道士等等。八仙非生而为仙,且都有些做人的瑕疵,如铁拐李酗酒成性、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八仙又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样宝物或法器,一般称为“暗八仙”或“八宝”,常出现于刺绣、民间艺术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随场景不同而变换。其中较为通俗的暗八仙为: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剑、张果老的鱼鼓、曹国舅的玉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暗八仙纹始盛于清康熙年间,流行于整个清代。八仙的故事流传极广,八种宝贝寓意也有所不同,如张果老所持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所持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所持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所持荷花,能修身养性;李铁拐所持葫芦,可救济众生;钟离权所持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所持阴阳板,可净化环境;蓝采和所持花篮,能广通神明。

八仙纹及暗八仙纹样,人们都很喜欢,常用来装饰家具,寓意祝颂长寿之意。而八仙手持的八件法器代表了神通广大及万能的法术,又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福祉。故此,除道教寺院供奉有八仙外,其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家具之中。而天全山寨将暗八仙纹饰作为寨门建筑装饰,还是第一次看见,其目的或许就是为了天全山寨的吉祥平安吧。

石室墓群宋明文化遗存

天全山顶是一片平整的田坝,在村支书和文物义务管理员带领下,采访组一行从东门向寨南行进,来到一块大石坝前。石坝上有两株大榕树,像两把巨型的绿色晴雨伞擎天而立。这里,视野开阔,可俯瞰渠江水蜿蜒于悬崖之下,寨下的中和镇也一览无余。

沿南线继续前行百米许,一石室墓群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无比的惊讶,因为在我30年的考古生涯中,我还从未看到过在如此宽阔平坦的石坝上有大规模的石室墓群。当地人叫这些石室墓为“生基”,又为“深基”。我们驻足于一处裸露在地表之外的一排为近方形的七室石室墓,墓室四壁用规整的石板构筑,石材均为灰色砂岩,石板缝隙填石灰加固。墓顶亦用规整石板封盖,其上再以长方形巨石叠压。各墓室结构相同,墓室底部均铺垫一块长方形石板。墓室空无一物。从石室墓的构造形制看,应该是明代早期向中晚期过渡的典型形制。当地老人们介绍,像这样的石室墓群,在附近竟然有三处。几十年的考古实践告诉我,这群石室墓的主人,应该是明代僧侣的终极之所。

既然有僧侣墓,附近就应当有寺庙,问及乡人得知,距石室墓群南的台地上,以前的确有一座三进式的古寺。遗憾的是,这座古寺前些年已被损毁,杂草丛中,还隐约可见一些建筑废墟。

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南行百余米,又惊喜地发现了一处宋代的石室墓群。宋墓为3座,呈一字形排列,规模大小相同。封土早年被揭取,石室券顶全暴露在外。左右两座无法窥其墓室内部情况,中间墓室券顶已垮塌,墓室大部分被

垃圾填充,但可窥见墓龛的仿古建筑屋顶及龛柱上的部分石刻装饰纹饰。石刻系浮雕卷草和人物(已残),后龛上应为墓主人像,可惜已无法辨识。石刻技艺精湛,形神兼备,极具宋代特色。

寨门、寨墙、暗八仙装饰、撑天的榕树、逶迤的渠江水、宋明石室墓群……天全山寨留给我们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遗产,使我们对中和镇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想必这些或许也是中和旅游开发的潜力所在。

新闻推荐

开展诗词研讨 提高创作水平

本报讯(陈应文尹艺雯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11月16日上午,岳池县诗词创作理论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县的诗词学会成员及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为“曲艺之乡”诗词创作大繁荣大发展建言献策。会上,与会人员畅所...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白庙蜜柚飘香2015-11-12 21:18
评论:( 天全山寨探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