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的花椒树在冒花苞了,这几天,大家都忙着给花椒树‘裁尖\’,我也得抓紧去地里帮忙。”1月15日,岳池县粽粑乡姚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郑元全吃过早饭后,带上劳动工具赶往大龙山花椒种植基地。
跟随郑元全,记者来到该基地,看见长势喜人的花椒树铺满山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花椒香味。郑元全一边忙活,一边跟记者交谈,“别小瞧这些花椒树,它们可是我们村的致富‘法宝\’。去年,我们村终于扬眉吐气甩掉了‘穷帽\’。”
改变,源于姚石桥村的第五次创业。
由于地处山区,土地瘠薄,交通闭塞,姚石桥村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捞金”,不少土地长满了茅草、荆棘和灌木,该村也一度成为岳池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贫穷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了郑元全,他反复思考,“既然地里种粮食效益低,何不把村民们的荒地流转出来,引进业主发展经济作物?”
于是,郑元全挨家挨户劝说村民流转出自家土地,并先后4次引进业主,种植山药、松柏、柑橘等经济作物,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接连4次打击,村民“军心”涣散,怨声载道。
顶着巨大压力,郑元全仍不放弃“创业梦”。这一次,他向村民立下了“军令状”——产业不兴,他就“下课”。
多次考察后,他将目光锁定在乡友杨小兰身上。
多年来,杨小兰一直在重庆做花椒批发生意,销售市场遍及贵州、湖北、广西等地。不安现状的她,正谋划转型发展,走产销一体化之路。两人一拍即合,在实地考察地形、土质等情况后,杨小兰当即租下姚石桥村的700多亩荒山地。
面对心灰意冷的村民,稳定民心成了第一要务。杨小兰为表诚意,预先给村民支付了一年的土地租金。
一剂“定心丸”下肚,近百名乡亲跟着杨小兰在荒山上忙活了起来,锄草、整地、挖窝、栽苗,3个月后,4万多株花椒苗栽下了地。
2009年,杨小兰在大龙山山腰上建起了办公用房和晾晒场,并举家搬到大龙山,一心扑在“麻辣”事业上。2010年,杨小兰以资金入股,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登记成立了岳池县大龙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村民每户年均增收上千元。同时,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跟着产业同步发展。2015年,该村成功脱贫,摘掉“穷帽”。
目前,在该基地的带动下,岳池县北部山区先后引进培育了万亩藤椒产业基地、长田香藤椒种植基地等,集中连片发展花椒6.7万亩。
昔日乱石林立、杂草丛生的大龙山,如今已是郁郁葱葱、椒香四溢,不仅彰显出姚石桥村第五次创业的丰硕成果,也展示着岳池县干果产业发展进步的铿锵足迹!
新闻推荐
《桂圆诗稿》封面。作者:李成轩1月28日,记者从市文联获悉,广安本土诗词作家李成轩的《桂园诗稿》,日前已面世。《桂园诗稿》辑录了李成轩先生退休后创作的400多首诗词联作品,“既可以当诗词来欣赏,也可...
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