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肖勇 本报记者 李倩
岳池县赛龙镇打铁口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远乡村。然而,在2015年时,这里开始成为岳池县、镇领导经常去调研考察的地方,因为一股源源不断的优质山泉,引来了业主投资建设饮用水厂,让打铁口村一举成为岳池县的明星村。
2015年12月4日,“两江行”采访组来到打铁口村的源露饮品有限公司时,65岁的公司老板邹锡均已等候在大门外。热情的他邀请采访组参观厂区,并向我们介绍了他和这股泉水的故事。
一个老人的牵挂
“小时候,随家人走人户路过这里时,我就尝过这股泉水。”邹锡均是罗渡镇瓦窑沟村人,少年时代便和这股泉水有了第一次交集。当时正值盛夏,邹锡均的长辈中有人知道这股泉水,一行人便选择在这里歇脚,“饮下一口,清爽无比,甘甜可口,是其它井水无法比拟的。”
“泉水在夏天时异常凉快,冬天时则会冒出淡淡的热气,冬暖夏凉。”打铁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平印证了邹锡均的说法。不仅如此,这股泉水的流量非常均匀,常年不断流,即使是大旱季节,水量也不曾减少。在水井还未普及到每家每户之前,每到旱季,这里便会见到使用各种容器担水的人。“那时,打铁口村在赛龙镇第一知名的不是铁匠,而是这股泉水。”在家家户户打井之后,这股打铁口村及邻近村民祖祖辈辈的生命之水,开始被人们遗忘。而在贵州遵义从事了多年房地产生意的邹锡均却未曾忘记,他早就有了在打铁口村投资建设饮用水厂的想法。
邹锡均在遵义时获悉,该市大大小小的饮用水厂有数百家,城乡群众饮水、煮饭,都是用的桶装水。“随着人们的生活更趋健康化,经过处理后更加安全、卫生的桶装矿泉水将成为人们饮用水的主要选择。”看中打铁口村,除了这口山泉独有的天然优势外,邹锡均还了解到,在岳池县乃至整个广安市,饮用水企业屈指可数,商机无限。
“在我过来考察时,这里和几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邹锡均说,2014年底,他决定返乡建设饮用水厂。当满怀信心的邹锡均来到泉水处时,却发现这里和儿时的印象大相径庭,山泉被杂草淹没,曾经被村民踩出的路更是没了影。“以为泉水已经断流了。”刚劈开最近的几处杂草,邹锡均就看到了青苔上缓缓流动的泉水,来到泉眼附近处时,邹锡均赶忙捧起清澈的泉水品尝起来,“还是当年的味道。”
一个村子的希望
邹锡均到打铁口村考察并打算建设饮用水厂的事情,得到了赛龙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此时,恰逢岳池县提出“在一年之内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0%以上,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超过8%”的目标。而打铁口村,正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能不能以村办企业的形式来运作,每年从利润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赛龙镇党委书记易兵向邹锡均提出了希望。“只要能尽快把厂建起来,这些都是小事。”邹锡均说。2015年初,镇、村和邹锡均三方,就建厂事宜达成了协议。
很快,邹锡均将泉水取样后,送到了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环境工程中心。检测结果更让打铁口村支“两委”对村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除了饱含普通饮用矿泉水所需的铁、钙、镁、硒等微量元素外,还有高端矿泉水所含有的偏硅酸离子,呈天然弱碱性的水质更是人体饮水的最佳酸碱度范围。
在镇、村干部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4月,投资超过300万元的源露饮品有限公司水厂建设项目竣工。5月,第一桶源露牌桶装矿泉水正式下线。这股曾经只流向渠江的泉水,成为商品后被运出打铁口村。“目前,我们在广安六区市县城均设立了代理点,逐渐往各中心场镇延伸。”邹锡均告诉记者,到2015年末,预计公司实现营业额200万元,可上交村集体5万余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打铁口村的扶贫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
在村集体首次实现收益、成功摘掉“空壳帽”的同时,打铁口村及周边村民也开始从中受益。拥有大学文凭的赛龙场镇居民何建辉,在未到源露公司上班前,一直在外打工,获悉公司的招聘信息后前来应聘,成了一名水质监测员。“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还能兼顾到家里在场镇上的生意。”何建辉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0多名村民,由邻居变成了同事。
新闻推荐
丹溪口。废弃的打铁口码头。打铁口处的古砖。□本报记者胡佐斌文/图赛龙,渠江广安段沿线的最后一个乡镇。场镇濒临渠江,老码头绝对是绕不过的采写重点。打铁口:地处场镇郊外,也在广安到重庆的古驿道...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