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柴云振,1926年出生,岳池县大佛乡人,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加入革命队伍,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2年4月复员回到家乡,1984年10月离休,1985年增补为县政协常委,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年90岁。
1950年,柴云振随部队入朝作战,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警卫连。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他带领3名战士连续夺回3个敌占山头,歼敌200余名,仅他一人就消灭敌人100余名,捣毁敌指挥所1个。在搏斗中,他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上被敌人用石头砸伤20多处,但他不顾一切,坚持战斗,直到后续部队赶来,全歼了敌人,巩固了阵地。
柴云振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在转送医院治疗的过程中与原部队失去联系,因此在庆功会上颁发的奖章和荣誉无人领取。伤好后于1952年4月复员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默默奉献。直到1984年,部队通过多方寻找才将其找到。30多年里,这位战斗英雄一直在家乡默默地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着,从不言功。1961—1962年,在新明公社(今属裕民镇)任党委副书记,期间正值3年困难时期,他常驻陶家沟村,在3组建成蔬菜队,兼任队长。为增加群众收入,他带领陶家沟村村民养鸡、养兔、养鸭,发展果树种植,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1985年,柴云振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代表团成员,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活动,受到朝鲜最高领导人接见,并被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同年,他被增补为岳池县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提交了200多份提案,并得到相关部委的书面答复,反映的30余个问题得到解决。20多年来,柴云振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风气、治安、就业、社会福利、复退军人待遇和地方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查,坚持每年至少写两份提案。
1989年9月底,柴云振应邀参加建国40周年庆祝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他的事迹被80多家纸质媒体宣传。以他为原型的六集电视剧《待领的勋章》和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寻战友》在全国上映。面对党和政府的关怀,面对一系列荣誉,他没有居功自傲,始终保持英雄本色。
离休后,柴云振任县城老干部管委会副主任,组织老干部开展“自管、自教、自我”服务,积极发挥余热,为留守学生捐款、捐物,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等。他时刻关心着周围群众的疾苦,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听政评议活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热情支持县委县政府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目前,柴云振虽已年过九旬,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续关心着党政事业,为岳池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余热。本报记者 龙凤 整理
新闻推荐
村民在播种川豆16。岳池记者站张秋林摄本报讯(付学林刘琴岳池记者站肖勇张秋林)“要选择向阳的地,播种时每窝放3粒种子。”5月1日,岳池县农业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佘跃辉,到岳池县乔家镇廖...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