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地 本报记者 李倩
新华社成都6月24日电日前,四川广安市岳池县马家村贫困户张杨,熟练地扭动右手大拇指和无名指捏住的钥匙,启动了三轮车。他的目的地,是两公里外的村活动室。
“张书记,另外1500只鸡,啥时能借给我呀?”来到村活动室,张杨问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勇。“已和公司说好了,等你家圈舍修好后,立即发放。”张勇说。
贫困户来到村上借鸡,是怎么回事?在马家村活动室,记者了解了马家村贫困户“借鸡下蛋”的事。
由于小时候的一次爆炸事故,张杨失去了左手手掌,右手中指被炸掉,食指只剩下半截。60多岁的母亲不能干活,妻子要照顾三个孩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张扬也只能干点农活。全家人的5亩地,一年总收入只有几千元。
家里的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当时,“第一书记”周莉莉在全村44户贫困户家中挨个宣传,希望他们通过“借鸡下蛋”的方式,为公司养殖蛋鸡,公司再按照统一价回收,实现近期脱贫。
“我想养500只,可以不?”张杨迫不及待地向周莉莉提出“借鸡下蛋”申请,是有原因的。
去年10月,村上就开始试行“借鸡下蛋”模式,将进入产蛋期的蛋鸡借给贫困户养殖,将饲料赊给他们。公司在按照统一价支付贫困户蛋钱时,扣除上一次的饲料钱。在养殖过程中,若蛋鸡意外死亡,损失由贫困户和公司共担;遭遇瘟疫大面积死亡,损失则由公司承担。
当时村上6户贫困户从公司借到231只蛋鸡。三个月的试行后,效果初现。今年一季度,贫困户满吉会饲养的44只鸡产蛋率最高,达到60%,交售鸡蛋1581个,扣除饲料、辅料等成本后,获得纯利润929.7元。
正是有了一些贫困户的先行先试,张杨深信,这种近乎零成本的养殖模式,只要细心管理好,就一定能从中赚到钱。为此,他向周莉莉报了这个“天文数字”。“好啊!我们马上联系养殖公司。”周莉莉爽快地答应了他,并要求他在蛋鸡发放前,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莉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6年7月投票已经开始,请广大市民积极为2016年7月“中国好人榜”广安候选人投票。广安市入选7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共3人,分别是助人为乐类:“十...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