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记者站 肖勇 张秋林 本报记者 杨雪莲
酉溪镇林檎山村,这个总人口仅1426人的小山村,距离岳池县城16公里,由于村内山坡地较多,加之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改变从***开始。“村民有养殖生猪和土鸡的习惯,并且村上已经发展了两户养殖大户,因此我们结合实际,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大户带散户,推动全村养殖产业发展,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5月30日,林檎山村“第一书记”陆娟向记者道出了该村的脱贫攻坚战略。
养猪走出致富路
当天上午,记者沿着一条新推的土泥公路,前往林檎山村5组,远远就望见了坐落在山头的一座养殖场。
该养殖场修建于2013年,经过3年发展,规模已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了100余亩,年出栏生猪6000头,纯收入约100万元。
“除小猪和肥猪之外,我们还养殖了84头母猪,利润可观。”该养殖场业主谢家才说,今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们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并吸纳了两户养殖散户。下一步,他准备扩大养殖场规模,力争明年出栏生猪达1.5万头,实现纯收入500万元。
今年5月,谢家才还主动捐资12万元,修通了该村的一条断头路。“这条路长700米,能起到贯通全村的作用,待铺设了水泥后,村民出行和运输农用物资就更加方便了。”谢家才说,随着林檎山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他们在搞好生猪养殖的同时,还将发展林下养殖,带领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啰、啰、啰……”走进养猪场圈舍,工人邱兰英正在唤猪喂食。“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养殖技术,以后自己也可以养殖生猪。”邱兰英告诉记者,她是林檎山村3组人,2014年到养猪场打工,每月工资2400元,一年能增收近3万元。
山村又闻鸡鸣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林檎山村并不只是局限于养猪,还积极发展特色蛋鸡养殖。
“咕、咕、咕……”来到该村养殖大户舒超的蛋鸡养殖场,他正带领工人在圈舍内捡鸡蛋。看着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鸡蛋,舒超笑得合不拢嘴。
舒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场目前有存栏蛋鸡4万只,每天产蛋3万余个,按照市场价每公斤7.6元计算,每天收入约1.4万余元,年毛收入500余万元。
舒超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聘请了7名工人,全都是林檎山村的村民,其中也有贫困户,他们在每天干好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学习养殖技术,为今后发展养殖业打下坚实基础。
林檎山村党支部书记曾团结告诉记者,早在2007年,村民就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条泥结碎石路,激励村民发展养殖业。“那时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土鸡,走进村里就能听到鸡鸣声。”曾团结说。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泥结碎石路不能满足村民出行需要,加之年久失修,道路坑洼不平,出现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村民喂养的家禽不能顺利地运出去销售,久而久之,村民搞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去年,自从该村修了两条近两公里长的通组公路后,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在村干部的发动和带领下,村民又纷纷发展起了养殖业,养起了土鸡、生猪或肉牛等。“去年我家喂养的一头牛,今年出栏卖了1万元。”5组贫困户杨天富乐呵呵地说。
“林檎山村要整村脱贫,必须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陆娟说,目前,该村已成立了两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一户银杏种植业主。下一步,她将带领村民发展林下养殖,引领群众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岳池记者站张秋林本报记者胡苗刘婧“谷种还是原来的谷种,但土地调形后,不仅大大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产量,每亩地至少增收400元。”6月10日,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惠,岳池县九龙镇川祖庙村村民黄吉强...
岳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