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从岳池三代种椒引路人看花椒产业发展经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6-07 00:09   https://www.yybnet.net/

□岳池记者站 许伟琳 见习记者 刘定春

5月20日,小雨绵绵,椒果飘香。在岳池县长田乡黑山村长田香藤椒产业基地里,200余名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花椒种植大户、采购商齐聚于此,通过看现场、座谈,共谋花椒产业发展大计。

小花椒,做成了大产业,不仅绿了山头,也富了百姓。然而,岳池县是如何把花椒种植变成一种产业的?

近日,记者来到岳池县,深入采访该县三代种椒领路人,探寻他们的花椒产业发展经。

种椒不易

9年走出花椒产业路

初夏时节,山坡上成片的花椒香味四溢,人们感受着从昔日荒山坡到如今绿满山的改变。而当地村民,更是在成片的花椒产业基地里尝到了“甜头”。

5月初,在岳池县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打工的村民张光菊,领到了1700元的工资。以前的撂荒地,摇身一变,如今成了她挣钱的“法宝”。

“租地可以收租金,在基地里打工,又有一部分收入。”张光菊说,不仅如此,如果以现金或土地的形式入股,年底还可以分红。

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从2013年开建以来,每年投入的土地流转费就达150多万元,农民工工资360万元,季节性临时用工工资300余万元。而这些钱,均“流入”了附近村民的钱袋子里。

花椒产业,让荒山变成了“生”钱的金山、银山,富了业主,也带富了当地村民。但花椒产业兴起之路,却并不容易。在这点上,岳池县林业局局长陈自力深有体会:“2002年,岳池县曾经大规模种植花椒,但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方法,那次种植的花椒几乎全军覆没。花椒种植业曾一度退出岳池县。”陈自力说,而岳池县再次迎来花椒产业“入驻”,已经是5年后。

“2007年,50多岁的杨小兰回乡租地种花椒,才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岳池县花椒产业发展之门。”陈自力说,杨小兰成为该县花椒产业发展的领路人。随后,第二批花椒种植大户袁丁及第三批种椒大户李晓相继“入驻”,让岳池花椒享誉广安甚至周边省市。

9年的花椒产业发展之路,走来异常艰辛。起初因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模式,创业的困难一度让50多岁的杨小兰几次嚎啕大哭;种下的苗子遭遇连续干旱,花椒苗一批接一批死去,种植不规范花椒产量锐减,导致很长时间为之前的不规范种植“买单”也曾让袁丁遭遇发展瓶颈;万亩花椒地连续3年不断投入无任何收益,曾让李晓觉得动力不足……三代种椒引路人,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才一步步让花椒产业走向兴盛之路。

三代种椒人“稳”“舍”“变”中求发展

如今,三人经营的花椒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杨小兰的大龙山花椒产业基地进入盛产期后,产鲜椒370余万斤,产值1800余万元;袁丁的长田香藤椒产业基地藤椒全部进入盛产期后,预计藤椒鲜果产量1500-2000吨,实现产值1500-2000万元,加工厂实现产值6000万元;李晓的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预计2016—2018年进入盛产期后,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

三人的花椒产业越做越精,越做越强。他们的秘诀是什么呢?陈自力总结出3个字:““稳”“舍”“变”。

“杨小兰是普通的农妇,她能将花椒产业做到产值上千万,全靠一个‘稳\’字。”陈自力说,遇到问题时,他看到杨小兰哭过,但从没看到杨小兰放弃。做好栽种的每个细节,管理一丝不苟,产出计算精确,提前打好销售战……对于花椒的整个栽种、管理过程,到产出、销售的每个环节,杨小兰都把控到位,成就了她如今的产业。

“但袁丁不一样。”陈自力说,袁丁以前是老师,他的想法和思路比较独特,在产业发展方面,袁丁是最不怕花钱的一个。

“记得有一年持续干旱,为了不让花椒苗缺水而干死,他花大价钱租了两台大卡车装水灌溉藤椒。”陈自力说,袁丁不仅在藤椒种植过程中很“大方”,在对自家花椒产业基地的打造和宣传上,也很“舍得”。建立合作社、注册“长田香”“麻得跳”、申请“无公害产品”、建立加工厂、自办采摘节、打造森林食品基地……这些都是袁丁为长田香藤椒未来的畅销路做的铺垫。

“尽管袁丁不是发展花椒产业最早的人,其经营的藤椒产业基地规模也不是最大的。”陈自力说,但通过他的各种造势和宣传,长田香藤椒已远近闻名,一路畅销。

而第三代种椒人李晓的制胜法宝则在于一个“变”字。

“要在前人走过的路上吸取经验,做到更好。”李晓的理念,就是要寻突破,要创新。于是,我们看到的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不仅仅只是规模上有了突破,在种植技术、管理、经营模式上,每个细节都透露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气息:基地实行的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加工+市场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建立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出勤奖+劳动奖+生活补贴的薪酬制度;成立党支部,每月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安排;对固定工人定期培训,提高技能……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农民技能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目前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正发展成为集育苗、种植、旅游、加工为一体的现代林业生产企业。

成绩骄人不止步

未来发展路仍需探索

杨小兰、袁丁、李晓引领的花椒产业强势崛起,不仅赚得了收益,也占有了不小的市场。但在他们看来,这并非花椒产业发展之路的终点。

目前杨小兰所经营的大龙山花椒产业基地,正广开销售渠道,打造自我品牌,探索集花椒的种植、旅游、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路子。而曾经在不规范种植花椒上吃过亏的袁丁,则深刻地认识到,规范、现代的种植技术,在提高藤椒产量和质量方面所起的关键性作用,目前,袁丁的藤椒基地正向规范化、现代化靠近。

“现在我们的花椒主要销售方式只有三种,一是摘果后直接销售,二是进行简单加工,比如加工成花椒油、藤椒油后销售,三是售卖冻鲜椒。在花椒的深加工、销售渠道扩展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李晓说,在种植、管理规范化,花椒发展产业化方面,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已经走在了前头。但这远远不够,如何让采购商不请自来,如何增加产品的价值,还需要打造品牌,加强合作。

“这些想法,与岳池县未来整个干果产业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陈自力说,目前大龙山花椒产业基地、长田香藤椒产业基地、绿鸿源万亩藤椒产业基地都有或正在注册自己的品牌,但这种“各自为政”的品牌建立和自我推广,仍缺乏一种抱团发展的集群效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花椒种植的队伍中去,花椒产业会越来越壮大,如何抵制恶性竞争?”陈自力说,这便需要合作,抱团发展。目前,岳池县的花椒种植大户们正在探索一种可行的,集合花椒产业业主整体发展的新模式,以提高岳池县花椒,甚至整个广安市的花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维持现有花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开辟“第二战场” “舞动”高新产业

已挂牌成立的广安高新区。本报记者张启富摄□本报记者刘婧【县域名片】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枣山物流商贸园区位于沪蓉、巴广渝和广武遂高速公路交汇区域,兰渝铁路广安支线纵贯园区。园区于2013年8...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 从岳池三代种椒引路人看花椒产业发展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