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山村的便民路正在加紧修建。
□岳池记者站 胡佐斌 文/图
岳池翠湖又叫响水滩水库,对于生活在库区的多数村民来说,面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均耕地少、生产生活落后等困境,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贫困村龙华山村便是典型代表。该村有6个村民小组,户口人数580人,实际在家人数仅为1/5,且多是老年人。针对这样的贫困村,脱贫工作该怎么抓才能取得实效?7月12日,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走进龙华山村。
修通致富路——
增强村民脱贫信心
记者首先来到龙华山村1组,村里正在硬化便民路。在施工现场附近,一条长约100米的便民路刚筑好几天,一端连着村里的水泥公路,一端直接通到张才萍老人的院坝里。
“现在有了便民路,雨天出门再也不担心了。”张才萍今年70岁,她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岳池县城居住,一家人靠儿子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维持生计,现在只有她和老伴,以及96岁的公公在家居住。张才萍左眼失明,属二级残疾,其老伴患有高血压,长期需要吃药,她的公公患有老年痴呆症,随时需要人照看。“家里除了种点蔬菜保证自己吃外,其他田地已没耕种。”张才萍说。
目前,张才萍与公公被纳入低保,当了20多年村民小组长、至今仍在任上的老伴现在每月工资有500多元,加上三人的养老金、移民搬迁补助、退耕还林补助,以及儿女平时的零星接济,三位老人可勉强度日。
如今,便民路通到了家门口,张才萍和老伴也有了新计划。由于经常有人骑摩托或电瓶车来村里钓鱼,需要放心停车或给电瓶车充电,张才萍决定把她家院坝利用起来,供钓鱼爱好者停车或充电,适当收点费,“我还可以给他们准备饭菜,也可以挣点钱。”
村支书王成洪告诉记者,村里2公里长、4.5米宽的村级水泥路和5公里的入户便民路都在加紧施工,翠管会还帮村上争取到“幸福美丽新村乡村公路”1.3公里的建设项目,现已进入招标程序,所有道路建设项目计划在今年9月底前竣工。“到时候,老百姓出行更方便,脱贫的信心也将更足。”
低保兜底——
特殊家庭通过国家救助脱贫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没有劳动力的,我们按国家政策,实行低保兜底,把家庭成员均纳为低保对象,当前的标准是每人每月150元。”王成洪说,目前,享受低保兜底的贫困户共有3户。
6组的刘民东一家便是其中之一。刘民东,今年63岁,去年,其儿子患癌症、女儿患白血病,两人相继去世。当时,为了给儿子和女儿治病,刘民东东挪西借,花去医药费10多万元。为切实解决刘民东的具体困难,翠管会积极向县惠民办争取2万元,向县民政局争取大病救助2万多元,并把刘民东夫妇均纳入低保对象。
王成洪说,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家平均每人的年收入要达到3400元才算脱贫,他为刘民东夫妇算了一笔细账:“按一个人来算,低保一年是1800元,移民搬迁补助是600元,养老金900元,退耕还林补助按100元算,粮食直补按50元算,一年仅是国家救助或补贴的钱,便可达到3450元。再加上刘民东夫妇养鸡鸭挣的钱,脱贫绝对没有问题。”
5组的蒋才秀夫妇均已70多岁,有一儿子,但儿子在约20岁时就分了户。儿子至今未婚,又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不仅不能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反倒需要两位老人来照顾。为此,村上将蒋才秀夫妇纳入低保兜底对象,同时也为其儿子落实了国家相关救助政策。
结对帮扶——
引领村民规划脱贫路径
在5组贫困户张才良家,谈起脱贫计划,张才良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是稳打稳赚,我计划打了谷子后再买两头牛回来,如果一年养4头牛,至少要赚7000元。”
就在今年6月,张才良买回了两头小牛,买牛款是卖了11只羊后得来的,而11只羊是去年11月,县人社局副局长杨勇军免费赠送的。
龙华山村是岳池县人社局的联系村,张才良因女儿患脑瘫已有20年,他一直没有出去打工,家庭十分贫困。去年,杨勇军与张才良结成对子后,便经常到张才良家了解情况,共同制定脱贫计划。在了解到张才良在养殖方面有一定经验后,杨勇军为张才良送来小羊。今年6月,这批羊卖了5000多元。
通过对比,有着多年养牛经验的张才良决定改变计划,养牛脱贫。杨勇军对张才良的脱贫计划非常支持,他表示,将竭尽全力帮助张才良解决困难,“让张才良脱贫致富,也是我的心愿。”
在张才良家的院坝里,记者看到,他还养了6箱蜜蜂。张才良说:“养蜜蜂一年可以增收两三千元,我还养了几十只鸡,也要卖点钱。”
就业援助——
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
通过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参加劳务,也是龙华山村脱贫的一种方式。
岳池县人社局给龙华山村提供了3个公益性岗位,主要是村内公路养护、沿线清洁卫生等工作,月薪500元。由于不固定具体工作时间,长期在家又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张才良便通过竞聘,获得1个公益性岗位,进一步增加了家庭收入。
2组贫困户梁光文也竞聘获得了1个公益性岗位。今年60多岁的他,女儿残疾,妻子多病需长期服用药物,他因无一技之长,往年在外务工时挣钱少,无积蓄,致使家庭长期贫困。
如今,梁光文除了公益性岗位工资外,还有一笔更可观的收入。今年,在村支书王成洪的帮助下,梁光文在县城一工地上当起了杂工,一个工干下来可挣120元。每天,他骑着自行车进城上班,下班回家后再完成公益性岗位的活。“按今年这样的收入,我家一定能脱贫!”梁光文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陈春红记者杨雪莲)7月21日至22日,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教授、博导王军,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黄小勇、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副主任井敏一行到广安市调研,并召开座谈...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