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寻访武胜桥及明代李氏院落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7-10 21:01   https://www.yybnet.net/

李氏院落里的石狮。

公路桥处,原为李氏族人修筑的武胜桥。

李氏院落的檐沟。

李氏院落的过道及屋基。

□武胜记者站 文伟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在清代各版本的《定远县志》中,均有武胜桥的记载,它位于旧县场北三里。其名让人纳闷,毕竟今武胜县是民国三年时由原定远县更名,而此之前,仅宋元交战期间有过“武胜军”,后又改为定远州,再降为定远县,并一直沿用到民国。那么,县志里提到的“武胜桥”与“武胜军”有什么联系,它们是否为同一时期,此桥至今在否?6月17日,“两江行”采访组走进武胜县旧县乡,记者试图找到武胜桥的具体位置。

根据志书记载,武胜桥应该就在原旧县场附近,而原旧县场在今旧县乡回龙村。当记者问起当向导的村主任匡成俊时,他却从没听说过武胜桥的名字。按民国十九年版《新修武胜县志》记载,武胜桥处“竹箭满山”,旁有明代李氏家族墓,李家有多人在朝中作过官,墓葬于此。听记者这么一介绍,匡成俊恍然大悟:“莫是说的李尚书坟墓那儿哦?那儿以前的确有座石桥,不过现在没有了。”记者不甘心,请匡成俊带路去现场看看。

路上,记者继续向匡成俊讲起《新修武胜县志》关于武胜桥的记载,“石桥是明代李氏家族修建的,有四五丈长,石缝灌有溶铁,在民国时完好无损。”匡成俊也连连点头说是。

不多时便来到现场,原有的石桥竟一点影子也没有了,哪怕是原桥墩的一块石料也难见着。匡成俊说,改革开放后,原旧县场外建起了砂石场,货车超载装运砂石的现象也很普遍,长期碾压,石桥渐成了危桥,上世纪90年代,因扩建沿(口)中(心)公路,顺势便将石桥拆了,在原址上另建了一座钢筋混凝桥取而代之。

匡成俊进一步介绍,桥下的小溪叫竹溪,就是因为这一带竹林颇多而得名。桥的北面属竹溪村,南面为回龙村,“李尚书坟就在桥的北边。我从没看到过那坟墓,只听大家一直这么喊。”

“尚书坟又叫蛇坟,坟山后面是一道弯弯的长坡,像蛇一样,所以山坡又叫蛇坡。”接着,匡成俊讲起“李尚书”家族的传说来,“当时,李家屋里出了一个八府巡按,后来,李家的人请了一个阴阳先生看地,阴阳先生说,如果沿着蛇坡修一条大路下来,李家屋里还要出更大的官。”但匡成俊却话锋一转,“殊不知,那时,李氏家族势力在当地太大了,阴阳先生其实出的是馊主意,目的是想把李家龙脉给破坏了。”

从这一传说中,记者隐约读出几点信息:

第一,“八府巡按”这一官职只是民间的称呼,其在封建社会里一般是指监察御史一职。而从《定远县志》中可知,李家所出的“八府巡按”,应该指明代广西道监察御史李纯朴。

第二,传说大体点明了石桥的修建时间。既然是沿着蛇坡修一条大道,它不可能沿着山坡

修到竹溪就结束了——既然是大道,它应该通过桥梁连接,跨过竹溪后,再通向其他地方。而《定远县志》记载,李纯朴卒于明万历己卯年(1579)二月,同时也载“武胜桥于官道上,明万历年间修”——从时间上讲,传说与史料记载也相吻合。

第三,从“李尚书”一名可以推测,阴阳先生所说“还要出更大的官”,这官极可能指明万历壬辰(1592)科进士、官至布政使的李作舟,因为他官居从二品,仅次于正二品的尚书,“尚书”或为他逝后的封赠,武胜桥也极可能为李作舟时所修。但李作舟是否为武胜桥李氏之后,《定远县

志》未作记载,此处仅为推测而已。

武胜桥为石桥,明代李氏家族修

桥以“武胜”为名,不排除元军始修的可能性

令记者纳闷的是,明代李氏家族在竹溪修筑石桥后,为何以“武胜”命名呢?

“武胜”作为地名,始出于宋元交战期间的元至元五年(1268)。《新元史·卷四十八·志第十五》记载:“定远……至元四年,便宜都总帅汪良臣立寨于毋章德山。五年,改为定远城,置武胜军,行和

溪安抚司事。”然而,武胜军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极短,元朝灭宋后,便改为定远州,后又降为定远县。直到民国三年时,定远县才更名为武胜县。

明万历年间,距历史上的武胜军时期已有300多年,李氏家族此时修筑石桥为何不以“定远”命名,却偏以“武胜”命名呢?难道是李氏家族想以此纪念武胜军这极为短暂的历史么?这恐怕难成理由。

记者推测,李氏族人修筑武胜桥之前,竹溪上可能曾经有一座桥,名为武胜桥。而另一种可能是,李氏族人修桥时,先前的武胜桥早已毁了,故新桥建成后,仍沿用旧名。

由此,记者进一步推测,若李氏族人修桥之前确有名为“武胜桥”的旧桥,那么,武胜桥始筑于“武胜军”时期的可能性就大了。

我们不妨把时间倒推到“武胜军”时期。当时,元军夹嘉陵江东西两岸分别筑武群山城与定远城,两城之军必相互往来。根据今地理形势分析,两城相通,必跨竹溪,那么,竹溪之上就必建桥了。

时间再往后推。据考证,宋元交战时间,今马军寨(元军所筑的武群山城,后因置武胜军而更名武胜山)下已有古道,为时顺庆府(驻青居山)连接合州的官道,而后移治于原旧县场的定远县城也必然要与这一官道相接,其连接道也必跨竹溪。

再者,在明万历之前,岳池县连接定远县的官道也要跨过竹溪。

由以上三者,可以断定,在明万历年间李氏族人修筑石桥之前,竹溪上是应该有桥的。而这桥,从历史原因分析,说它始由元军所修,应该是令人信服的。

寻访明代李氏院落,屋基尚存

在走访武胜桥遗址时,匡成俊更是爆出猛料:“我们回龙村4组有个汤家院子,传说最早是李尚书的院子。”如果这个院落的确是明代院落,哪怕至今已残破不堪,它也算是一个传奇了。

采访组兴致勃勃前往。但大家抵达目的地时,却没有发现院落的存在,眼前全是蓊郁的竹林和比人还高的杂草丛。匡成俊小心翼翼地拔开茅草,露出曾经走过的石板路面。就这样穿越了10余米的杂草丛、绕开头上些许倒垂的竹篷后,一座废弃的瓦屋立于眼前,从建造结构看,属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普通农家房屋。不过,瓦屋前方的石坝子及周边的檐沟却古韵十足,极富华丽气度,再看房屋的台基,雕刻精美而大气。随行的考古专家刘敏看后,十分肯定地说道:“这台基的确是明代的。”

附近居住的龙梦玉老人闻声而来。老人今年76岁,她说,当年院落基本完好的时候,她亲眼见过,整个院落呈三进三层式布局,又是跑马转角楼,即院落内四方皆通,“下再大的雨,包着院院走不得湿脚。”中层进口处是一对石狮,有一米多高。再往后是中间走廊,两侧各有一个天井,“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坝,原来就是其中的一个天井。”天井的后方,各有一口水井,也呈对称式分布,“井水很好,从没干过,冬天还要冒烟。”

老人所描绘的院落模样,眼前已荡然无存,原有的院落被后来一些新修而散乱的普通民居所代替,但如今,这些普通民居也都是人去楼空,被丛丛杂草包围着,“早都搬出去完了,有的在外面买了街房,有的就搬到公路旁边去了。”

所幸,我们找到了倒在杂草里一尊残缺的石狮,表层已被岁月磨蚀得不像样了。不过,也能为我们的现场探访增添些许兴奋吧。

新闻推荐

农行岳池支行“E农管家”服务专业市场显成效

今年以来,农行岳池支行针对县域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态势,不断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做实“E农管家”电商平台业务,推动“E农管家”电子商务平台与当地专业市场——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的全面对接,量身...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寻访武胜桥及明代李氏院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