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启明在和鸭饲料。
□岳池记者站 胡佐斌 文/图
以前,他以生病为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扶贫先扶志,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改变了懒散的习惯,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16岁时,他被查出患有乙肝,便以生病为由,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39岁时,他被确诊为肝硬化,病情恶化,反而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一年后在家发展起了养殖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就是岳池县罗渡镇吊岩石村2组村民伍启明,罗渡镇***工作中涌现出来的脱贫致富典型。8月16日,记者走近伍启明,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患上乙肝,年轻的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谈起过去,伍启明毫无掩饰,他说,“过去,我确实贪耍。”
伍启明家有6弟兄,家里穷,当年全家人挤住在一座只有100余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小学毕业后,他就没再上过学,14岁便跟随村里的叔叔们到了重庆。
16岁那年,伍启明被医院诊断出患有乙肝,他便以此为借口,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
为了挣钱活下去,伍启明在重庆从事装修行业。尽管工作相对不太累,也能挣钱,但伍启明却没想努力,即使再忙,他也只做半天,剩下的时间就是睡觉和玩耍,于是在同行中渐渐有了“伍半天”的绰号。
后来,伍启明的几个哥哥陆续成家,并建了新房。伍启明回老家后,他的二哥把废弃的猪圈改了一下,变成了伍启明的家。此后,伍启明在罗渡场镇学过理发,但是半途而废,实在没钱用了,他就到重庆去找点装修的活干。
因患病,加之又挣不到钱,一直没人上门给伍启明提亲,直到2011年,36岁的伍启明终于走了“桃花运”,一位离婚并带着小孩的妇女看上了伍启明,经人撮合,两人结了婚。
扶贫先扶志,肝病恶化的他发誓要变样
结婚后,妻子又生了一个孩子,面对着一家4口要生活的压力,伍启明的懒样依旧没有改变,妻子每月在饭馆打工挣的1000多元钱是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2014年,伍启明肝病恶化,被医院诊断为肝硬化,但他没有选择住院治疗,而是居家吃药调理。对于病情,伍启明很坦然,不过,每月1000多元的药费,让他吃不消。
尽管如此,伍启明的生活还是缺乏动力,一个懒散了20多年的人要想改变,谈何容易?最终,还是***的力量把伍启明推到了“磨盘上”——想转了。
就在被确认为肝硬化的当年,伍启明被纳为***帮扶对象,县、镇两级干部多次到他家,帮助他家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并反复鼓励他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扶贫干部一次次的关爱,终于打动了伍启明。
2015年秋收后,伍启明下定决心,将门前的3亩稻田租了下来,并请同村的一位有挖掘机的朋友帮忙挖鱼塘。朋友见伍启明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非常支持,整个鱼塘挖下来,仅收了500元油钱。这让伍启明甚为感动,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去年10月,伍启明投放草鱼、鲫鱼等鱼苗2000多尾,同时买进400只鸭苗。两个月后,鸭子上市了,一只鸭纯利润有10元左右。今年3月,伍启明又将鱼塘外的小溪围了堰,搞起了梯次养鸭,每批养500只左右。目前,伍启明已上市5批鸭,赚了3万余元。
自从在家搞起养殖后,妻子也不再外出打工,回家当起了伍启明的助手。现在,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伍启明的新房已经建成,即将入住。同时,他还争取了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计划在今年秋收结束后再租5亩地,增建鱼塘,继续养鱼、养鸭。
面对扶贫干部,伍启明拍着胸脯说,“从收入上讲,我现在已经脱贫了,明年达到小康基本不成问题。”
新闻推荐
□黎芳岳池记者站许伟琳肖勇近年来,岳池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乡镇卫生院为抓手,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逐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预防在基层”的工作目标。该县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规范医疗服务行...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