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迎人生的张莉辉。
张莉辉站在水里指导拍摄。
□本报记者胡佐斌
今年6月,广安广播电视台大型活动部主任张莉辉,被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第十届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这是广安市广播电视系统值得庆贺和骄傲的殊荣。
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荣誉,但凡推荐参评者,都是在电视艺术的表达上有较高造诣,在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上成果丰硕。据悉,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推选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在此基础上推选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候选人,该活动已在业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在这荣誉的背后,张莉辉有着怎样的努力和过人之处?7月下旬,记者前后数天联系张莉辉,最终,她挤出时间接受了专访。
她忙得像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
7月24日傍晚,张莉辉协助广安区制作的音乐电视节目《你比亲人还亲》刚刚拍摄完毕,她便电话告知记者,可约在当晚9时接受采访。记者的心里不觉抽搐了一下,这么热的天,即便是年轻力壮的男同志都吃不消,更何况她还是一个在电视传媒战线上奋战了18个春秋的女同志。
晚上9时,记者如约而至。“其实,我也没得啥可采访报道的。18年来,我参与录制的所有电视节目,都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张莉辉谦虚地说。“这几天,广安区脱贫攻坚工作在迎‘国检\’,协助他们拍摄这个音乐电视《你比亲人还亲》,就是对广安区广大扶贫干部的歌赞。但这几天的拍摄工作也确实辛苦,每天都顶着38度的高温在工作。”采访从眼前播放的音乐电视节目开始谈起,张莉辉说,辛苦而忙碌,对在电视台工作已有18年的她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1999年,广安电视台考调节目主持人,张莉辉从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主持人兼编导,从此开启了她忙碌的电视艺术人生。
特别是2004年,正值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市内活动多,每天的工作已经十分繁重,但张莉辉还要筹备节日期间的节目,再加上协助配合做好中央和其他省市媒体在广安举行的文艺演出和文艺节目的录制,累得张莉辉一坐下来就想打盹。最忙的时候,连续数天不能回家睡觉。白天拍摄,晚上则在办公室里剪辑,实在挺不住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有时,人变得十分虚脱,不得不挤出时间到诊所输液。
从业以来,张莉辉主持、策划综艺节目上千场。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莉辉从幕前的主持人岗位退下,转身成为幕后的一名节目编导。作为影视编导,很多方面都得考虑,“以拍音乐电视为例,从旋律、歌词、演唱方式等方面确定这部音乐电视的风格,然后撰写分镜头脚本,接下来搭建剧组、联系场地、挑选演员、组织群众场面,大到演员的表演、灯光的布置、机位的设置,小到车辆的联系、演员的妆容、盒饭的订购,事无巨细,必须得一一把关。”张莉辉说,为了拍摄效果,音乐电视通常选择在夏天拍摄,所以拍摄小组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会起床等候光线,天黑尽了才会回家。在拍摄《叫一声广安我家乡》时,张莉辉在广安老城白塔下面的河滩上拍摄一组镜头,从早上5点一直拍到中午12点,四周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可以遮阴,她的脖子晒脱了一层皮。
拍摄音乐电视对设备要求也很高,需要动用摇臂、轨道等。有时为了拍摄出一个好画面,往往要把这些大型的设备搬运到田间地头,全剧组人顶着40度的高温,有的推,有的拽,帮着把设备安放在最好的位置,一天忙下来,身上的T恤都拧得出水。回到台里后,还要回看当天的拍摄镜头,再确定明天的拍摄计划。整个拍摄工作完毕后,进行后期制作,守在编辑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常常还要熬通宵。
她的作品总能触及观众的灵魂
“一部好的电视作品,必须能够触动到观众的灵魂。”在广安电视台工作18年来,张莉辉一直坚持以是否触及观众灵魂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标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广安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综艺节目《魅力广安》和方言短剧《广安故事》成为广安众多市民的必看节目,也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张莉辉说,这都是她牵头策划制作的,之所以能赢得广大市民的喜欢,其主要原因是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广安人民的生活,能在广大观众的内心深处形成深刻印象。尤其是《广安故事》,演员都是来自广安的本土市民,反映的题材也是广安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小事,表演起来亲切自然,但却很有教育意义。
不过,张莉辉自觉最拿手的,还是拍摄唯美的东西,但凡是这类题材的,她的激情也是最高的,她也最喜欢将这样的题材安排在酷暑时节去拍摄,“这段时间天气虽然炎热,但植被好,水量充足,而且一早一晚的光线也十分理想。”
记得是2015年夏季,张莉辉带领摄制组在岳池县天平镇拍摄音乐电视《悠悠象鼻河》,为了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拍摄,摄制组必须住在村里。象鼻河周边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农户家有电扇的都不多,更别说空调了。到了夜里,气温依然较高,张莉辉便和村民一道,在地坝里纳凉到天亮,摆上两根长木凳,细竹棍制成的凉棍往上一铺,就是一张简易的床了。乡下蚊子多,手里的蒲扇还得摇个不停,直到慢慢进入梦乡。整夜下来,她那细皮嫩肉被多少蚊子“亲吻”过,也懒得计较了。
像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了四五天,但张莉辉却觉得很快乐,“这里的老百姓很淳朴,小朋友们也很可爱。特别是为我们摄制组开船的那位大娘,每天早上5点钟就来接我们了,她那小孙女一下船,就蹦蹦跳跳地叫嚷着‘张阿姨,张阿姨,起床啰\’。在象鼻河的那几天,真的很难忘记。”
辛苦没有白费,当《悠悠象鼻河》在广安电视台播出后,当地一些已与张莉辉结下深情的村民纷纷打来电话:“张主任,你把象鼻河拍得好美哦!”“张主任,我在象鼻河生活了几十年,不是看了这片子,还真不晓得我们象鼻河有这么漂亮。”最终《悠悠象鼻河》参评第五届广安文艺奖,众望所归,荣获一等奖。
《悠悠象鼻河》播出后,取得较大反响,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往采风。2016年,一位广安文人创作了一篇优美散文《象鼻河印象》,再度引燃了张莉辉对象鼻河的那片深情,于是,她带领摄制组,再次在象鼻河驻扎数日,拍成电视散文《象鼻河印象》,成功斩获2016年度省级政府奖优秀奖。张莉辉说,全省有40多家电视台选送作品参评,最终获得电视文学类优秀奖的,仅有两部作品。
这些年来,张莉辉先后有两件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大奖,七件作品获省级政府奖优秀奖,两件获广安文艺奖一等奖,一件获广安市首届音舞剧“双年会”金奖,其获奖等次及数量在全省的地方台电视工作者中名列前茅。同时,她还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广安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对于自己取得的突出成绩,张莉辉不卑不亢:“我吃得苦,也喜欢思考,再加上干这行已近20年,或许是这三者的融合,形成了我与常人不同的人生积淀吧。这种积淀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能走进观众的灵魂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
她没有因这些成绩而骄傲,相反倒有些焦虑,“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我的电视作品创作目前应该是到了黄金时期,但却似乎又遇到瓶颈,很难再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如此看来,我还得不断学习,存储更多的能量,让我的作品保持质量,并且越来越丰满。”
她用大爱唤起春的希望
张莉辉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被广安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聘为外联部部长——为社会献爱心,她一直在路上。
“小姑娘,你为什么不去上学啊?”“家里穷,没得钱。”
这是2001年初秋,张莉辉在邻水县与一位山里的小姑娘的对话。当时,张莉辉到邻水山区作一个采访,那小姑娘就在不远处放羊,见她衣衫褴褛,张莉辉心里一阵酸楚,便情不自禁地过去询问。当小女孩话音刚落,张莉辉眼眶便湿润起来。
进一步细问得知,小女孩名叫王岚,只有8岁,上过一年学,因家境贫穷交不起学费,就辍学了。采访一结束,张莉辉便来到山坡下的村庄里,找到了王岚的母亲,将身上仅有的400元钱递了过去:“王岚还这么小,应该让她读书,你尽管放心,她今后的学费由我来承担。”说着说着,泪水已悄悄从张莉辉的眼角溜出。
从那以后,张莉辉默默地资助王岚读书,直到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而王岚的母亲至今也不知道,刚开始资助王岚时,张莉辉每月的工资才1000元左右。
王岚仅是张莉辉所关爱的众多贫困学生中的一个,对张莉辉来说,自己平时遇到一些贫困学生,一次性资助几百元钱早已是一种常态。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张莉辉更多的精力则是充分利用舆论宣传的有效途径为希望工程、贫困家庭、贫困孩子奔走呼号,“作为一名电视人,我有这个条件;作为市义工联的一员,我更应当尽心尽力。”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同胞的不幸遭遇让张莉辉寝食难安。那些天,“该为灾区做点什么”一直在她心头萦绕。在张莉辉的倡议和策划下,经过一周时间紧密锣鼓的筹备,由中共广安市委市政府主办、广安电视台承办的《爱心大行动》广安市赈灾义演晚会,于5月30日晚在会展中心隆重推出。张莉辉深情并茂的主持和对灾区同胞的浓浓真情,感染了现场和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慷慨解囊下,晚会现场当晚为灾区募集到800多万元现款。
2013年4月7日,由张莉辉一手策划的慈善晚会“爱在春天”如期推出,现场为杜鹃姑娘募捐26万余元;2015年7月,同样由张莉辉策划的募捐义演《拯救广安“地中海”男孩》,筹集善款80万余元……
如今,张莉辉通过多次组织策划大型公益活动,并在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募集公益基金已愈1000万元,并于2015年、2016年先后荣获广安市义工联“特别贡献奖”。
张莉辉说,只要一投入工作中,她便充满了激情,忘了自己。“做一个电视人是幸运的,自己的成长足迹在每一期节目中都清晰可见,每一分努力都会在荧屏上被无限放大。所以无论多久,我都热爱这份职业,依旧会一往情深地走下去。”(本文图片由张莉辉本人提供)
新闻推荐
企业可以制定规则来考核员工,但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更不能凌驾于员工的尊严之上。让每一位员工有尊严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文化,一个侮辱员工人格的企业更加毫无体面可言,而且会受到法律的惩...
岳池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池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