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著名编剧严西秀 一把二胡拉出一生曲艺路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1-14 06:10   https://www.yybnet.net/

严西秀

严西秀展示老照片。

严西秀(前排右一)在绍兴参加牡丹奖比赛时与成都市曲艺团同行们合影。

1月11日,由严西秀编剧,杨真执导,王迅、黄小蕾等主演的公益励志片《灵魂的救赎》上映,这是严西秀参与编剧的第一部登陆大银幕的作品。从1962年从事曲艺创作至今,他陆续创作了千余件(篇)作品,题材多样,涉猎曲艺、戏剧、诗歌、散文、电视剧、电影等。说起这些创作,还要从他小时候讲起……

一段心债欠一块六毛五的二胡钱

1942年,严西秀出生在自贡,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他跟着成都的爷爷奶奶长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第一批“留守儿童”。“小时候我经常往返于成都和自贡,一直到13岁。”那时候从成都到自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木炭汽车,要走三天;一种人力黄包车,走四天。”

严西秀家是书香门第,大爷爷和曾祖父是同榜举人,父母又是京剧票友,“他们在自贡还组建过京剧团。”所以他从小爱好广泛,尤其喜欢文艺。8岁时正在盐道街小学读书,路过隔壁师范学校,正好听到一首欢快的《金蛇狂舞》,听着听着竟然被曲目感染,落泪了。

“我中学时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德,我是少先队的大队长;智,我是学霸,门门功课5分;体,我是全市中学生撑杆跳高的第三名;美,我是学校乐团的二胡手。”14岁进入中学的严西秀跟着身边的同学一起自学二胡,“1块6的二胡,5分钱的弦和松香。”

但严西秀当时并没有这个钱,“这把二胡是一个农民自己做的,他说你先拿起去,我说两个月之后给你(钱)可不可以,他说可以。”严西秀之所以承诺两个月后给钱,是因为他一个月交给学校6块钱伙食费,每周退 2毛,两个月正好能攒够1块6。

“但是由于各种诱惑,要看电影,要吃香东西,这1块6毛老攒不起来。再次看到他到学校来卖二胡,我就躲。他在上操场我就在下操场,甚至躲进厕所,十分狼狈。其实他并没有找我要钱,我就是心虚。大概一年以后,他就再也没来过学校了。”直到今天,这1块6毛5的二胡钱,严西秀都没能还给别人。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如果没有这1块6毛5,我就学不了二胡,也就考不进自贡曲艺团,就没有我现在了。这是我无法偿还的心债。”

35斤定粮 助他走上曲艺道路

1961年,19岁的严西秀高中毕业,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读大学。“我觉得自己考清华北大都没得问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高中毕业后,严西秀被分配去当老师。“我读书时,一个月定量34斤粮,教书则是19斤,简直吃不饱。”因为吃不饱,半年之后的他遭不住了。“1962年自贡市曲艺团招生,我去报名,首先问的问题就是你们粮食定量多少?35斤!”

为了每个月35斤的定粮,严西秀正式走上曲艺道路。“其实我当时并不怎么爱好曲艺,我喜欢诗歌、喜欢文学,并不懂曲艺。”从开始的无可奈何,到把自己的健康、才华、智慧、时间、精力、心血一点点投入,严西秀对曲艺的爱越来越深。现今,曲艺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已经退休多年,他依然还战斗在曲艺的第一线。

1962年进入自贡曲艺团当乐员,严西秀用二胡为演员伴奏。期间,他接触了不少曲种,对曲艺创作也有了一定了解,并开始尝试创作。1964年,严西秀还与正在自贡川剧团工作的著名剧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一起到农村参加“农村文化工作队”,“我们写了很多可笑的节目,甚至在节目中教农民如何种地。其实对于农事,我们一窍不通。太可笑了。”

之后的十多年里,严西秀被安排做团里杂事,甚至打扫厕所。但不管生活如何不易,他一直没有丢掉文艺创作。“1966年到1976年,我写了很多作品,这些初期的幼稚创作,对我的磨砺也很大。”

一曲《白发吟》“生逢其时”影响很大

1978年,严西秀36岁,已经从事专业曲艺工作18年了。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严西秀的创作热情喷涌而出。“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作品都产生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这是一个可以尽情解放思想、尽情施展才能的好时代!”

1980年的一天,严西秀阅读了人民日报刊的文章,“我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正巧,全国职工文艺调演要我写一个曲艺作品,我便写了琵琶弹唱《白发吟》。白发啊…/雪一样白/银一样亮/默默无声/闪闪发光/您何时白了少年头?/你为谁辛苦为谁忙?/白发啊/第一根可长在安源煤矿?/第二根可生在黄浦江?/三根四根长征路/五缕六缕延河旁/白区云雾黑/战地菊花黄/饮马长江照容颜/身后红旗头上霜……”

《白发吟》全文266字,整个表演只需6分钟。节目短小,但因作品“生逢其时”,且情感含金量很高,又有很强时效性。所以演出一路畅通直到中南海怀仁堂。“《人民日报》还破天荒地发表了这篇曲艺作品。全国17家报刊争相转载,影响很大。”

从此,严西秀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1980年6月,四川省第一届曲代会上,我被选为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当时的副主席有四川扬琴大师李德才、金钱板大师邹忠新、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评书大师程梓贤等,都是大师,只有我一个年轻人。回到自贡后,文化局提我为副团长、团长。”

《白发吟》奠定了严西秀的创作起点,再加上他一直从事曲艺工作,接触专业曲艺团、电视台、报社机会很多,绝大多数作品都能登上舞台或荧屏。“上舞台几率非常大,都是根据需要写出来的。而且我因为作品起步高、影响大,专家也乐意提意见指导我、帮助我。所以节目都在水平线上,还出了不少较好的作品。”

1989年,严西秀应成都市曲艺团之邀来成都,和袁永恒、袁航一起,还为创刊之初的《华西都市报》写过情景剧《真情敲开万家门》。

一台《仙人掌》打出小品新天地

在《严西秀曲艺戏文选》一书中,系列讽刺小品《仙人掌》占了34页,囊括了《开张志喜》《明暗之间》《讲坛自白》《仿古训练》《阴阳界上》《高度统一》和《皆大欢喜》7个小品。“曲艺作品有三种状态——‘牡丹花’、‘开心果’和‘仙人掌’。‘牡丹花’很好看,人人都爱;‘开心果’大家也都喜欢,但‘仙人掌’有些人就不喜欢,现在最缺的就是‘仙人掌’。”

上世纪80年代初,严西秀开始创作小品。针砭时弊、剖析人性,有了《仙人掌》系列。“7个小品,像串串儿一样串起来了。全是讽刺小品,讽刺的尺度比较大,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困惑和不良现象进行抨击。”著名剧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评价“本剧好在多刺,而憾在刺之不深也”。

1990年10月,首届西南地区话剧节在成都举行,历时半月,来自云、贵、川的十二个话剧艺术院团,分别上演了十四台话剧。“我们被安排在当时的新声剧场演出,就在天府广场旁边,观众基本就是我们‘内盘’(各省文艺界内部)。我们演的时候,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评委认为这次话剧节就出了‘两台半’戏,一台是重庆话剧团的《雾重庆》,一台是成都市话剧团的《死水微澜》,‘半台’就是我的《仙人掌》。”

这次演出之后,《仙人掌》火爆全川,演出邀约纷至沓来。“当时温江地区宣传部到后台找到我,人家问我一场多少钱。我麻起胆子报1000元一场,我们有20多人,吃住行你们包,人家马上同意包二十场。四川电视台唐姓导演找到我,说这一台7个小品全部拍成电视剧,一个字都不改,就这样拍。所有的内行都称赞,都鼓掌,都点赞,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最后,很意外。《仙人掌》只拿到了首届西南地区话剧节的舞美奖。“最佳编剧奖、导演奖、节目奖什么奖都没有。后来才知道,因为有人说这个节目有问题。说《仙人掌》能演就行了,不批评就已经够意思了。”即使没有获奖,但得到文艺界同行们的好评,严西秀也非常满足,“我们回到自贡之后又演了三十多场,其中一个小品还上了央视。”

不久,严西秀又带着自己的小品参加“中国小品荟萃”展演。“全国选了7个小品,其中有两个是我的。《高度统一》和《当务之急》,由林兆华导演,全由北京人艺的大腕们来演。你想,全国征稿,高手如云,作品既有观赏性又有思想性才可能当选。1990年起,省文化厅每年举办小品大赛,一连十届,后来又恢复为两年一届。我每次都有作品参赛获奖。恢复后我多次担任参赛节目评点。这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倒逼我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拜师王永梭开启谐剧创作

严西秀创作过不少谐剧作品,《川军·张三娃》《麻将人生》等好评不断。上世纪80年代初,严西秀成为谐剧创始人王永梭的弟子,开启谐剧作品创作。“当时拜师不需要磕头、敬茶这些过场。当时就是在北京的全国曲代会上,一天中午大家正在吃饭,大约有两桌人都是四川代表。开饭前,王老师站起来向大家宣布:‘西秀是我的徒弟了。’就这样,谐剧成了我创作的一部分。”

《川军·张三娃》是严西秀为“说唱四川·叮当谐剧专场”创作的谐剧。叮当师从沈伐、李伯清,四川谐剧第三代掌门人。“当时我想,叮当在当下举办谐剧专场,应该推出什么样的谐剧呢?或者说这些谐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严西秀的思绪飞得很远,他将谐剧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王永梭时代,“王老师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在1949年以前,他积累了21个节目,以曲艺人特有的脊梁和情怀,‘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平民意识,哀民生之艰难,愤人世之不平。是小人物向着庞然大物发出微弱的呐喊和抗争。”

时光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谐剧第二代的大旗,由王永梭的最得意弟子沈伐扛起。“在那个时代,继续‘针砭时弊’已经成为不可能。沈伐与包德宾从《这孩子像谁》开始,精诚团结,佳作不断。归而纳之,是把小人物身上的缺点,用手术刀予以有趣的解剖,让观众笑着‘和自己的过去告别’。”

第三阶段就到了叮当所处的当下。严西秀认为,叮当的谐剧应该与第一、二阶段有所区别,在内部上,既要遵循谐剧“针砭时弊”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形式上,应该突破谐剧七十多年来“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约束。“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少谐剧‘轻松愉快’地远离现实,在纯‘搞笑’中慢慢变傻,谐剧声音越来越弱,谐剧分量越来越轻。今天,谐剧的旗帜交给了以叮当为代表的谐剧第三代。此时此刻,叮当的谐剧专场,应该用具体的节目而不只是理论,来体现四川谐剧人新的思考——谐剧不能承受之轻。”

人物简介

严西秀,1942年生,成都人,国家一级编剧,戏曲作家、评论家。1962年开始从事专业曲艺工作,创作各类形式的文艺作品千余件(篇),30多个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包括春晚)播出。创作的讽刺喜剧《仙人掌》、方言喜剧《天堂鸟》、曲艺民俗风情剧《岳池农家》获得蜀地文艺奖;大型音乐剧《温暖阳光》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曲艺剧《笑娃娃的抗战》获四川艺术节剧目奖;谐剧《麻将人生》获得2012年中国曲艺作品金奖、2014年由叮当演出而获得牡丹奖表演奖;竹琴《竹情》、金钱板情景《?耳朵》获2014年全国曲艺比赛一等奖。除了曲艺作品,严西秀的曲艺论文、随笔、杂谈等,散见全国、省市报纸杂志,2005年撰写的论文《从清音谐剧的过去看四川曲艺的未来》荣获中国文联评论奖一等奖,次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出版作品有《严西秀作品集》《严西秀曲艺戏文选》等。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摄影纪陈杰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岳池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华西都市报讯(梁宁波罗武林记者汪仁洪)“在与开发商交往中,看着他们出手阔绰,心里不平衡,我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扭曲,最终走...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著名编剧严西秀 一把二胡拉出一生曲艺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