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烧是常有的事。过去老人们常说,小孩发一次烧便是长一次身体,这话实在有几分道理。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有的高热会引发惊厥等危证,但毕竟是非常少的部分。小孩常见的发热,大部分来自外感(类似西医的上感或胃肠型感冒),多由伤风受寒或积食而来。
常见的外感发热,若以医圣张仲景的观点,大都属于太阳病,所谓太阳病其实就是肌表的病。肌表是毛孔肌腠(汗腺)的所在地,是人体最重要的散热系统。一旦感受风寒,出于自我保护等多种因素,人体的肌腠会自然关闭,肌腠关闭,散热便会大受影响,体温升高便是必然的事了。
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发烧时,父母们就不必过于紧张了。只要设法解散风寒,恢复肌腠的通畅,热会自然而然地退除。
倘属外感初起,仅有鼻塞流涕,或畏寒、低热,则民间常用的姜糖水(生姜、红糖熬水)、葱豉汤(葱白、淡豆豉)、甚或是一碗热点的酸辣汤都能起到解散风寒,畅通腠理的作用。而民间常用的捏脊,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一捏脊,孩子不免哭闹,这一哭闹,汗便岀来了,普通的感冒发烧,这一招往往就能管用。
常见感冒发烧的治疗,在《伤寒论》里直接称之为汗法。所以,汗是发烧能否退解的关键!但是退烧的汗在《伤寒论》中有明文规定,就是切忌大汗。
为什么很多孩子发烧后,家长或医生给服退烧药,烧退后不久又上来了。就是因为退烧药服后,常常都会大汗,大汗不是祛病的汗,故而仲景说,这样的汗“病必不除”!不除病自然就会伤身,所以,普通的发烧,实在不必服用令人汗出过多的退烧药!汗以微微为度,皮肤潮湿了即可,这样的汗一出,烧退了病亦退了,自然不会死灰复燃。
汗这一关把住了,接下来的就是饮食。太阳虽是主表,但内连脾胃,为什么人一旦感冒发烧,胃口就差了?其实这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太阳表病了,在里的脾胃也会受影响,消化功能会趋于弱化;另一方面,也是身体本能的保护。它提示我们,在发烧的时候,饮食宜清淡、宜减少,这个时候绝非进补的时候,绝非加强营养的时节!
所以,《伤寒论》桂枝汤条下明文禁令,忌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我的师父崇汉先生强调,一旦外感发烧,基本只能进食白粥,最多加点洗净的榨菜。
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没有这个常识,认为孩子发烧,消耗大,一定要及时补充。殊不知这个时候的补充,不会成为营养,只能成为积,成为废物,成为咳嗽的内因,成为复感的条件!
在孩子发烧时,只要父母们把好了汗和饮食这两道关,便能使孩子的身体在每一次的生病中获得成长。
(本文作者:刘力红,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
新闻推荐
广西交警开展为期15天的新一轮专项整治行动 酒驾醉驾与毒驾将同查同检
今报南宁讯(记者王艳群)从12月17日起,广西交警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是15天的“大排查、大检查、大整治”专项整治行动,严...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