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罗伟)上月31日,市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2019年全市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公益诉讼案例无论是在监督领域、诉讼类型还是在案件效果上,均具代表性和示范性。
自2017年7月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主动作为,全面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共收集公益诉讼线索133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3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00件,已立案7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6件,行政机关复函整改率100%。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海域795.92平方公里、被污染损毁海滩涂863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域536.21平方公里,督促治理城市扬尘污染410.33平方公里。开创了广西公益诉讼四个第一:第一个获得地方人大出台正式文件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第一个打击非法捕捞沙虫提起保护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第一个探索“等”外法律领域参与社会治理并在广西区内推广;第一个与外省(广东湛江)合作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全市两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洁岸净海”行动,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倾倒垃圾、污水等突出问题,通过预防性公益诉讼的方式擦亮了北海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的“金字招牌”。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针对群众关注的网络餐饮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问题,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督促网络平台加强行业自律,263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得到有效整改。在保护国有财产、国有土地出让方面,共追回人防易地建设费158.15万元,督促收回国有财产和权益价值34万余元,通过办案依法督促催缴国有土地出让金1837.39万元和滞纳金409.93万元。
此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安全等领域损害公益的问题,紧贴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依法履职,在办理的首起网约车管理公益诉讼中,市检察机关的办案案例在全区检察系统推广,有效规范了网约车的运营管理。
发布会还通报了牛尾岭水库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张某满使用高压水枪非法捕捞案等个案,以点带面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公益诉讼工作的知晓度,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检察监督的威慑力。
记者还从发布会上获悉,该院“公益诉讼随手拍”已正式上线运行,群众只需关注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即可通过手机向检察机关提供反映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
新闻推荐
○李笙清文/图鼠,位居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首,俗称“耗子”,其貌不扬,偷噬粮食、啮咬书页,在生活中并不是受人类欢迎...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