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速写
□冯晓刚
“天下雄关剑门关”是剑阁县的名片,带着向往,笔者近日来到了剑阁县。雄关内外,片片梯田覆盖着整齐的地膜,小烟苗露出嫩嫩的苗株。烟地旁边,崭新的民居分外显眼。在这里,不仅民居变得“高大上”了,村民也变得有钱了,全省农村工作的要求在这里看到了落地生根的“足印”。
“如何重振剑阁农业富民强县地位,我县在2011年作出的‘做优农业\’的决策,是剑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拐点。坚持产业先行,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剑阁走出了一条‘以产促村、以村带产、产村相融\’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剑阁县委农工委负责人李云峰自信地说。
规划篇
建特色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
“桑树栽了,找不到地方收茧就挖了;果树种了,果子烂市,就把果树砍了。”剑阁县姚家乡天字村村民姚仕玉,谈到昔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体,感觉就像是海上的小舢板,抵御不了市场的大风大浪。
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剑阁县确立了烤烟、畜禽、林果、优质粮油、蔬菜五大主导产业。谋划把“小农”意识跨越到“大农业”境界。催生了剑阁“一带三线”的发展思路。按照点连线、线成带、带扩面、面成园的推进方式,剑阁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并为此出台了 《农业产业发展区划布局的意见》,做到每一个主导产业精准定位和挂图作业。
产业篇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政府给我们派技术人员,帮我们安装喷灌和滴灌设施,协调融资,扶上马,又送一程!”4月18日,剑阁县宏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璟说。像杨璟这样的带头人,剑阁县涌现出一大批。
这是剑阁县创新 “壮大户、户建场、场入社、社接企、企连市”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构建起以家庭农场为主,以农民合作社+产业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为依托的“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中坚骨干。
“政府给政策、创新融资办法,流转土地。为了让群众发展有动力,县委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财政每年预算35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等。”剑阁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张晓军说。
紧接着,全域推进“七权同确”,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有序流转土地19万亩;建起了全省首家县级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实现挂网14宗,成功交易2宗140万元。
县上组建农投公司为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融资1800万元,去年协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1.7亿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60%。探索出金融服务“三农”的 “互助担保基金融资”、“联保限额融资”、“经营权收益抵押融资”三种模式,仅去年就融资1070万元。
组合拳打出去后,产业带头人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实现了五大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领、专合组织联结、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承载、专业大户支撑、广大农户参与的发展新格局。剑阁县又适时下派了517名农业科技人员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今年,县委政府重新制定了农业品牌创建和奖励方案,力争新创建农产品品牌7个。对获得省市级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名优品牌和著名商标认证的,给予5-30万元的奖励。”县农工委副主任杨中金告诉笔者,剑阁县坚持按照“培育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的思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通过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剑阁县姚家乡团结村一景。特约通讯员郭勇摄□本报记者刘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千万蜀乡农民的共同心愿。为实现这一目标,当下四川省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这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次...
剑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剑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