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慧
前几天,我回绵阳看望父母,不经意间发现了印有“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李杜祠社区党总支”红字的水杯。
“爸爸又评优秀啦!”我惊喜地问。
“还有你妈哦!”老爸不紧不慢地拿出两本烫金的大红荣誉证书。
“七一”又到了。13年前的七月一日,《广元日报》发表了我的散文《党员母亲》。时间过得真快,身体羸弱的爸爸妈妈也都八十多岁了,还有陌生的人们在认可他们,真不简单。回顾父母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一生,不禁感慨万千。
父母都在二十多岁就入党了。在绵阳专区第一人民医院(现绵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毛主席针对卫生系统发出了“面向农村,为五亿农民服务”的号召,激励着全国的医务工作者,各大医院都组织了多支医疗队深入到山区和边疆。
父母亲响应号召,和十名热血青年奔赴剑门山区,与县里和当地的业务后勤人员一起,组建了剑阁县第一个区医院——元山区卫生院。他们自力更生打井、种菜,改善生存环境,克服没有电、设备不足的困难,急病员所急,想病家所想,让缺医少药的山区人们,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当时,元山区卫生院成了方圆百里老百姓称颂的“大医院”。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还培养了几批基层医务人员和“赤脚医生”,大大提升了周边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
去年10月22日,是元山医院建院50周年的日子。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古稀老人们,在老伴、子女的陪同下回到了第二故乡。
现在的剑阁县元山镇医院在地震后焕然一新。县、镇领导都前来看望老人们,对他们当时舍弃大城市的舒适、繁华,为山区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高尚品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我和同去的子女抬上画框,当众掀开红绒布,展示出我历时两月(在市文化馆吴劲松老师指导下)完成的油画《白求恩》,这是最能代表那一代医务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情怀的形象。弟弟也打开画轴,工整的欧体书法展示了老爸的诗“元山建院五十年,悬壸济世不畏难;承启九届当家人,医疗质量严把关;代代白衣扬风帆,安渡病患康复岸;弹指半世风霜过,耄耋回首尽开颜。”
当老人们充满激情地唱起:“走出城市走出医院,满腔热情下农村……”的歌曲时,年轻的后辈们无不为之动容。紧接着,一曲响亮豪迈的歌声《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响起,全场几代白衣人都合着音乐节奏起立拍手唱和……
父母一生多次获得过县、市、地区、省上的“先进”“优秀”称号,但他们把名誉看得很淡,做人谦逊低调从不提及;他们的工资待遇比绵阳的同事少了很多,也从不抱怨和后悔。他们感到自己人生充实和丰满,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到了共产党员的职责。退休二十多年来,他们仍保持助人为乐的优良品格,时时处处不忘共产党员的身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保持着一颗与人为善的纯真心态。
新闻推荐
近日,剑阁县检察院在元山镇开展检察知识宣传服务活动,当天发放《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问答》《举报职务犯罪》《打击和防范涉重型经济犯罪》等宣传资料3000份,解答群众咨询160多人次。同一天,元山派出所...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