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聚集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的社区怎么才能管好?广元利州区大华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彭富 本报记者 徐凯
“阿姨,我买铅笔!”“阿姨,给我取个笔记本!”…… 5月8日中午,广元利州区嘉陵街道办事处大华社区北街巷里,北街小学的一群孩子把原棉纺厂下岗职工王素英6平方米的小商品店围了个紧。
2006年企业破产时,王素英等几千名下岗职工顿时惊慌失措。为了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市区派出32个工作组,街道书记每天到社区上班理事。
2010年,利州区被列为省创新社会管理试点县区,该区针对大华社区下岗职工多的情况,推行“以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职能化、工作精细化、服务优质化,参与多元化,考评社会化”的“一心五化”的工作模式。
现今两年过去,破产企业成功转型新社区——“哪家有事,社区组织大家相互帮忙,很有‘家\’的感觉。”社区居民邱华平说。
稳人心:让“闲”的人忙起来
大华社区的居民,90%以上是原纺织厂下岗职工,总人数5000多人。这些下岗职工主要是40、50人员,除了纺纱织布,大多数没有其他生存技能,党总支书记王兆波介绍说。
“换个角度处理,人力资源就能变成现实财富。”街道党工委书记樊中贵说,最重要的是让“闲”人忙起来,才能有效化解矛盾,消除积怨。秉承这种意识,该社区对无业人员实施免费劳动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引进3家职介机构实现良性竞争,每月举办两次招聘会,扩大下岗人员再就业机会,使得1000多名群众有了新工作;积极协调税费减免等政策,指导社区群众自谋财路,社区共有42户居民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开办了家庭旅馆、茶楼、小卖部、学生托管等,带动就业数百人。
闲置的人力资源不仅给劳动技术培训结构、职介所带来了商机,同时也缓解了社区的资金压力。王兆波说,社区7个工作人员只有3人由政府提供工资补助,余下4人收入主要靠社区自筹。“我们参与组织各种职业培训,培训机构会从政府提供的培训经费中抽取一些给社区,社区经费也就多了条出路。”
强根基:将“散”的聚起来
帮“闲人”找到工作,这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事,就是强大社区根基——以社区党建推动社区创新管理,进一步促进和谐。
嘉陵街道将原棉纺厂破产后重组形成的资博公司、社区医院等单位党支部归并到大华社区大党委,各党支部书记在社区兼任委员,推行以“征求意见、听证论证、民主决策、执行督查、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五步法进行民主治理。“这样既方便了管理,又容易让群众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感觉社会关爱无处不在,也有利于企业向社区转型。”街道办主任谭德春说。
大党委的作用很明显:两年来,辖区党员、团员被整合后组建成16支队伍,参与社会维稳、治安管理、卫生整治等,为群众服务100多次;原来2个工人住宿区各有10平方米不到的办公场所,如今,各支部主动支持,社区的办公场所达到了400余平方米,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等在公务服务大厅就能一站式解决,还设立了群情恳谈室、爱心慈善超市、图书室等;社区的慰问活动物资折合金额达到3万元以上,而且还合力添置各类健身器械20余台(套),图书600余册,硬化社区道路2公里。
统计显示,近两年来该社区信访大幅下降。
编网格:把“动”的管起来
每天除了保洁外,华南宿舍熊静还要兼当大华社区的信息收集员。“小到两口子闹矛盾,大到小区新出现哪些安全隐患,我们都要给社区报告。”8平方米的休息室,同时也是社区民情调查的前哨。
“这只是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触角之一。”樊中贵说,街道将大华社区2006户按照地域划分为 “一社三区五部八组”进行网格化管理。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一键通”便民电话,在两个居民小区设立了信心收集站,负责“前台接件”。相关单位、部门“后台理事”效果如何纳入年度考评。
高科技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社区管理中。社区建立了“图解社区”网络信息库,实现了“以人管房、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查人知情”。去年9月12日,派出所通过群众提供的信息,通过“图解社区”,在华南宿舍一住户居民家中现场查获3名正在吸食毒品的人员,分别给予了治安行政处罚。
新闻推荐
何厚铧出席竣工仪式刘奇葆崔世安致辞本报讯(记者王爽李旭)5月29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助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单项资金最多的文体项目——澳源体育中心正式竣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出席竣工仪式,...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