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赤化镇在三个村试点扶贫互助社,拓宽民间借贷融资渠道——
□董红明 张文良 本报记者 侯静
“我这80多只羊至少要卖8万多元哟!”10月19日,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泥窝村村民钟正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去年买了40多头波杂羊,花光了家里的钱,向村里的互助社借了1万元买羊饲料才解了燃眉之急。短短一年,他家羊的数量翻了一番。
自2008年起,赤化镇先后在泥窝、司马、雷家等3个村搞起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扶贫互助社,15个村民小组680户先后入社。村民称互助社为“咱们的草根银行”。
无需担保 借款手续简便
雷家村三组村民赵发元的妻子长年有病,今年上半年,赵发元务工时又摔伤入院治疗。他找到互助社,无需担保就借到5000元救急。
互助社理事长范德均告诉记者,互助社是村民自愿结成的地方性非营利社会组织,村民以户为单位,只需一次性交纳300元—500元互助金,就可成为互助社社员。村民急需资金时,提出借款申请,经申请者本人所在5人以上互助小组同意、执行小组评估批准后,互助社就可向申请人发放3000元—5000元的借款。借款手续简便,无需担保,一般1天就可办理完毕。
互助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扶贫资金、社员交纳互助金、社员借款所交的占用费等,目前全镇3个互助社资金共35.5万元。由于资金规模较小,每位社员每次最多只能借5000元钱,借钱频率也受到一定限制。
打组合拳 撬动产业发展
为壮大资金规模,赤化镇除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激活民间闲散资金外,还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妇女小额信贷贴息、农村种植养殖财政贴息等资金向一心干事的互助社社员倾斜。一系列组合拳有效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益,让互助社成了撬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雷家村四组村民杨万义一心想搞生猪养殖,他向互助社借了3000元,生猪标准养殖项目又扶持了5000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家当年就出栏育肥猪8头。现在,他又栽了450株核桃和板栗,生产发展红红火火。
今年前三季度,互助社累计向村民借出款项38.8万元,带动了全镇蔬菜、核桃、杜仲、生猪规模化养殖等产业发展。
个性化服务 做便民互助社
“互助社还对个别贫困户借款实行占用费率差别化管理,落实了减免资金占用费等奖励扶助措施。”赤化镇镇长张玉全介绍。
9月,雷家村杨万贵、杨万富兄弟俩向互助社借钱种天麻。按规定,3个月后他们就要向互助社还钱,但兄弟俩所有的钱都用来种天麻了。互助社为支持发展产业,经理事会研究,每月8‰的借款占用费,同意他们按每月6‰交,其余部分由民政困难救助资金补助。
此外,互助社还对外出务工人员设置公共账户,解决整借零还执行难等问题。镇农业服务中心每月还组织3个互助社集中做账,集中报表,做到了账证规范,监管有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任小昌记者徐凯)“今年7月起,我与老伴低保钱又涨了,从每月460元涨到520元,托了党和政府的福。”日前,当广元市城区东坝翠屏社区73岁居民孙建成领到低保金后激动地说。孙建成是这次广元市提高城...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