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力量有多大?
四川飞亚新材料公司总经理余兴江感触深刻。
看销售收入,从2007年的400万元到如今的4亿元,几年的高速增长,动力来自创新;看产品,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聚芳醚醚腈,不仅国内独家,生产成本更比全球领先企业的同类型材料低30%以上,市场竞争力强劲,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工业、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
“高分子领域太大,我们要精耕细作耐高温细分市场,以创新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做行业的佼佼者。”余兴江如是说。
高端切入精耕特种高分子材料市场
位于绵广高速广元出口附近的飞亚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如今有了伙伴,公司不仅在广元新建了一个中试基地,还在成都设立了研发基地。
为什么铺这么大一个摊子?余兴江说,公司的愿景就是占领全球耐高温特种高分子材料制高点,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底气来自积累。2008年,刚刚投产一年多的飞亚面临着石化产品等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由于该公司AS等大众产品在飞亚产品结构中占80%,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公司压力不小。
“微利时代企业要赚钱,就要研发高技术,争取高附加值。”余兴江的胸有成竹来自自主研发出的新材料——聚芳醚腈,这种材料耐摄氏250度高温,强度很高,可替代金属。为此,飞亚投入120万元研发经费,投入500万元建设年产50吨中试生产线,而聚芳醚腈在国际市场上每吨100万元,扣除成本,卖10多吨产品就能收回投入。
利用这一创新成果,2009年,飞亚高端产品的生产比例提高到40%。2011年公司耐高温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实验室被省政府认定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与此同时,飞亚不断加强与四川大学材料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合作,锁定市场与实验室,投入2000万元研发经费,建成年产1000吨全球唯一的聚芳醚醚腈(PEEN)特种高分子材料生产线,形成年产值达8亿的生产规模。
成果转化打造特种高分子材料“孵化器”
10月31日,余兴江从广元赶到成都的研发基地,目的就是面试一批博士和硕士,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
销售收入翻番增长,飞亚对科研的投入也高速递增。“每年我们都会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以创新强化市场竞争力。”
投资1亿元在双流航空港修建自己的研发基地后,飞亚还期望成为一个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孵化器”,成为连接实验室和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仅提供中试装置,也可以为成熟的成果提供产业化的平台。”
当前,飞亚正加紧组建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院,与国内具有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应用领域研究、市场研究及工程化研究,取得实验室成果。余兴江说,希望走出一条“工程研究院——中试放大,形成成果——成果交易,产业化生产”的发展之路。
目前,飞亚的广元中试基地已建成合成树脂、改性材料、各种零部件的中试生产线;纤维、薄膜、耐高温泡沫等中试生产线已列入规划。公司已将热塑性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合成、功能改性、注塑方式的零部件加工进行产业化,产值已达10亿元/年的生产能力。
未来五年内公司还计划与政府合作,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对公司技术成果进行批发、通过转让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其他方式,打造成集不同产品的合成、改性、加工等于一体的年产值100亿元的特种高分子材料产业园。
科技厅点评:
角色转变,但不变的是对创新的执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飞亚从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中体会到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无限活力与强大竞争力。而后飞亚一发不可收拾,要成为特种高分子材料“孵化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
本版撰文 刘川 刘云云 熊筱伟 董世梅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十八大代表热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读报告解读嘉宾张彤:十八大代表、团省委书记罗玮:十八大代表、广元市千堆雪饮品公司职工张星炜:四川省委党校教授□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李旭十八大上...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