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慷 本报记者 徐凯
6月20日开始,一场大雨浇透广元,该市迎来入夏以来时间最长的降雨,但市城区没有出现“看海”。
6月24日,记者走访了多个相关部门了解到,为了不“看海”,他们做了大量工作,从四个方面防患于未然。
首先,从2012年开始,广元市政府就在市城区建设 “雨污分流”的下水管网和雨水利用系统,构建低碳城乡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其次,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针对汛期易出现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制定了城市防汛抢险预案,还组建了3支抢险队伍共120人随时候命。第三,环卫部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和运输垃圾,为应对城市内涝,做好了沙袋、雨衣、抽水泵等排涝设备的储备。第四,汛期前,市水务局对市主城区所有街道的雨水井、污水井展开了清淤行动,针对市城区部分路段可能出现积水,他们组织了6个小组、20余人的排涝应急抢险力量。
记者认为,城市内涝也是民生大事。首先,政府部门要在汛期前真正把预案、人员、物资等落到实处,才不至于“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其次,涉及民生的事要从每个细节做起。如汛期前要对哪些地段容易堵塞的排水涵洞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小到排涝时撬主井盖和泄水井盖的铁钩,大到清淤作业的重型机械等都要做好准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芸涵)记者7月18日从省高考录取场获悉,备受媒体关注的广元中学理科考生陈超,已经被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这名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的18岁少年,在今年高考中考出612分的好成绩,高出...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