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成栋 李淼
“我们的乡镇上就有水务站!”在广元市昭化区,不少群众摆龙门阵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合并乡镇职能部门,一般情况下是做“减法”,广元市不仅保留了基层水务管理站,还充实了人员编制、扩大了办公经费。
不做“减法”做“加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过去
小农水集体代管等于没人管
7月4日中午,广元市昭化区晋贤乡中山村李家土场的新堰塘,新修的水泥坝顶宽约两米,堰塘内的淤泥已经被清理一空,从坝顶沿着水泥阶梯而下,五根木桩挺立。堰塘的一侧,水泥抹平的行洪道也已焕然一新。
广元市水务局副局长谭东全告诉记者,这些木桩就是控制排水量的开关,每个木桩的下面都有暗渠和灌溉渠相连,到了用水季节,只要把木桩拔去,塘内的水就可以从这里放出来。这是今年3月刚刚完成整修的山平塘。
当地村民介绍,这座山平塘已经年久失修,原本设计7000立方米的蓄水量,在最低谷时只剩下不到3000立方米,水渠也已经淤塞。每到灌溉时节,农户只能望塘兴叹。
负责整修这座山平塘以及水渠的,是当地基层水务管理站。
谭东全告诉记者,以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委托各村集体代管,但是,由于产权不明晰,代管等于“没人管”。而像广元这样的山区,农业生产用水绝大部分依靠山平塘等小型水利设施,一旦出现了管理问题,就影响农业正常生产。县(区)一级的水务管理部门在基层派出机构撤并之后,执行力度大减,只能鞭长莫及。
把原有的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产权化是一种路径,但是小一、小二型水库并不能照此办理,“这些水库容量相对较大,还兼具了防洪、养殖、发电、提供饮用水等职能,一句话,这些稍大一点的水利设施是具有公益性的。”谭东全说。
现在
管理“毛细血管”深入村组
在广元,基层水务管理站是超越乡镇行政区划的。
卫子水务管理站的牌子立在卫子镇镇政务中心对面。站长夏小林说,卫子水务管理站管辖卫子、石井铺、梅树、柏杨沟四个乡镇的农田水利。
1999年5月,卫子镇等乡镇在组建政务中心的时候,曾把水务管理站撤并,将相关职能划入四个乡镇的政务中心。四个乡镇虽同属嘉陵江流域,但是并不同属一个小流域,在用水时矛盾不断。而要跨流域调水,需要请示县区一级水务主管部门,往往容易错过灌溉时机。此外,原本属于水务部门推进的农村洁净饮水工程,也一度陷入了停顿,“没有事权、财权,总不能让一个人管吧。”
基于此,2000年3月,卫子水务管理站又重新建立起来,人员编制也得到充实,从原先的4个人增加到6个人,还在各村设置了水务员,真正把水务管理的“毛细血管”深入到基层。
在夏小林眼里,这样做实现了水务管理的“大小结合”:大,就是水务管理站可以根据管辖区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适当的水源调配;小,就是在乡镇一级的水务管理站点的基础上,把部分管理职能向基层延伸,比如饮水安全等。
当地村民说,水务管理站恢复当年即遇大旱,水务管理站对四个乡镇的灌溉水源进行了统一调配,大春获得了丰收。村一级的水务专员则负责协调饮用水安全的工作——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修建了四座自来水处理厂,解决了一万多人的饮用水问题。
新闻推荐
“我们都叫他‘快递爷\’。无论谁家报刊、书信、包裹来了,他收到后就立即送上门,一干就是22年,平时还义务帮大家维修水电、代缴水电费。这样的好邻居,真是太少了。”说起71岁的退伍军人彭小平,广元市...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