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广元新闻 > 正文

幸福美丽新村农房建设的昭化模式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5-26 10:24   https://www.yybnet.net/

贯穿“一个理念”,做到“两个尊重”,做好“两篇文章”

红檐、白墙、青瓦,苍山、绿树、鸟欢,好一幅现代版“昭化山居图”!

这是距离广元市昭化区60公里的“照壁新村”,29户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安然依偎在群山之中,触目瓜果蔬菜,入耳鸡犬相闻,居民们怡然自得,羡煞过往客人。这正是昭化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果之一。

昭化区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不搞“一刀切”,政府重在规划和引导,贯穿低碳环保理念,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和风土人情,愿意新建的新建,愿意改旧房的改旧房,留得住乡愁,靠得住产业。贯穿“一个理念”,做到“两个尊重”,做好乡愁、产业“两篇文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昭化模式”,受到农民喜欢,也赢得各方人士赞赏。

旧房改造 改出现代“新生活”

2014年5月,区委、区政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消息传到沙坝乡照壁村,村民们欢呼雀跃,但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老百姓又有顾虑了:“我家祖祖辈辈的老房子,要拆的话,好可惜哦。”、“新建,我家儿女全在外打工,缺劳力呢。”、“家里人不多,花10多万元修一栋砖房不划算啊。”……

上门咨询、开坝坝会、发调查问卷,充分征求群众意愿,一份“打造川北民居传统村落新村建设试点的方案”出台,张挂上墙,一下子就把村民们征服了:保持村民房屋原址不变,原结构不变,做外立面改造和内部居住功能改造,外立面改造,由政府统一负责,按川北传统民居样式,刷白墙,吊屋檐,漆门窗,盖青瓦,内部居住功能改造,各家自行负责,政府每家补贴1万元,将原有房屋划分为生产区、住宿区、生活区,按功能分别改造,改厨、改厕、改水、改卧室、改牲口圈,新(改)建沼气、装光纤、安闭路、安装太阳能,后墙开窗及阴阳沟硬化……

不大拆大建,花钱又少,从小看着长大的花格窗、雕花门还在,农民们可高兴了。在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沙坝乡成立传统村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组,各负其责。从当年7月起,照壁村11社29户村民103人,利用农闲时间,人人动手,家帮家,户帮户,一家一户理,一家一户改,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亮堂堂的“新”房露出来,外面打工回来的小伙姑娘,走到村口竟然感觉有些陌生。

原来入村入户的路面硬化了,各家的阴阳沟硬化了,村头新建了一座便民桥、一座漫水桥,家门口、道路边立起了垃圾桶。沙坝乡党委书记罗光伟算了一笔账,“照壁新村”改造项目总投资163万元,其中,农户投资75万元,29户人,户均2.5万元,政府每家补助1万元,实际每家支出1.5万元,财政补助88万元,除了补助农民29万元,其余的全用来搞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他认为,这种改旧如新的幸福美丽新村,老旧房子风貌没有破坏,特别适合经济基础较薄弱、农民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

村民何继广土生土长在这里住了几十年,50岁的他像孩子般拉着我们的手一间屋一间屋地逛:这是新改的厨房,烧沼气,没有烟。这是卫生间,用水冲,太阳能安在楼顶上,冬天洗澡热水自己来。他还特别指着堂屋后墙的窗户说:“现在房间前后都有窗,房间亮敞敞的,安逸。”像何继广一样感觉安逸的,还有道角、千秋、熨斗、红庙、安平、百胜、三公等乡镇的村民,去年,这些乡镇部分村落已完成新村建设和风貌塑造,并已接受了省级相关部门的验收。

聚居点建设 聚出一片“新天地”

相对于旧房改旧如新,昭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另一种样式,是建设新农村聚居点。

初夏时节,走进卫子镇板石沟村4社的吴家河“新农村示范点”,感受的是另一种新村风味。青山绿树之间,点缀着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白色的外墙,工整的造型,顶着火红的琉璃屋顶,相映成趣。

傍晚时分,村民肖桂花收完小麦,收完油菜,坐在宽敞的院坝里乘凉,从山上吹来的习习凉风,拂过公路边的树,漫过屋旁的竹林,直往脸上、脖颈上扑,她感到一阵阵清爽,就像2014年下半年刚刚搬新房时的心情。

过去,肖桂花一家一直住的是土坯房,对这种用当地黏土筑成的房子来说,30年房龄差不多就是“高寿”了,不但墙壁上处处裂缝,像小孩的嘴巴,而且屋顶漏雨,外面下多大屋里就下多大,如果是晚上下雨,她就睡不着觉。加之老公外出打工,女儿又都在外上学,一个人住的土坯房,显得孤寂而破败,心情跟“破房”一样坏。

机会终于来了,2014年初,区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春风吹进村里,她把建房作为头等大事,把老公和女儿叫回来一起商量,把家里积蓄全部掏出来,投入新房建设。她印象最深的是,新房建设期间,她只要一干完农活,再晚都要到工地上去瞅瞅,掰着指头算搬家的时间。住新房,成了她对新生活最大的期待。

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土坯房,30年来,似乎是这个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的“主流”。据2008年统计,昭化区共有土坯房5.8万户。为加速土坯房改造,2013年,昭化区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直补农户,改造土坯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约5000万元,用于绿化、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昭化区已经改造或推倒重建近3万户土坯房,更坚固、更环保的砖混新房成了主流。

磨滩镇百胜村6社的白良富说,“集中聚居点”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文化功能室、便民服务点,还配置了垃圾桶、垃圾池,不用出村,就可以享受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公共服务。村民们编出顺口溜:“吃水不用担,煮饭不冒烟,手机做买卖,小车开进院。”

在昭化区规划建设和住房局总工程师王勇基看来,昭化区全力打造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主题内容的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村,不但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而且大家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更贴近现代文明。目前,昭化区基本建成新村聚居点87个,已完成晋贤乡道角村等9个乡镇共计50余个新农村居民聚居点的规划编制。

安居乐业 留住“乡愁”做大“富业”

雕花木门、刻画石墩、实木柱头……在农村,要找到如此“古味记忆”的房子很难,要找到这样的新农村更难。而在昭化区沙坝乡照壁村11社的张家堂屋,经过修旧如旧的“新”宅,依然保存了300余年的历史肌理。外地人来到这里,依然还能从门前两侧分挂的“勤农选课”、“德寿兼优”牌匾中,体味到岁月积淀的历史芳华。83岁的张玉宝大爷说,此匾为道光2年先人所题,距今7代了。

如何留住乡愁,让村民记住自己的家乡,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把故乡牵挂。这正是昭化区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极力书写的“乡愁篇”。昭化区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副局长石洪彬说,“张家堂屋既是昭化区旧房改造的一张名片,也是其他改旧新村或聚居点建设的样板,昭化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里都有‘乡愁篇章\’。”家乡老宅、竹林、山水和那些质朴的“家乡史记”,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昭化游子的梦中。

幸福美丽新村,不但牵系着昭化人的乡愁,也连着村民的安居乐业,昭化区在推进新村建设中,除了“乡愁篇”,还注重书写让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富业篇”,一批产业发展新村迅速崛起,沙坝乡照壁村形成以“花海田园保健药”为主导产业的产村一体格局,并规划在公路沿线种植200亩油菜,建50亩白芷种植示范点1个;磨滩镇百胜新村聚居点推行“公司(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百(磨滩镇百胜村)安(王家镇安平村)现代农业园区,建立牧旺养殖、绿茂蔬菜、长发农机、百盛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和家庭农场1个,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猕猴桃、烤烟产业园……目前,昭化区写好“乡愁篇”、“富业篇”两篇文章的幸福美丽新村155个。百胜村支部书记肖言清发自肺腑地说:“房子有了,产业有了,体现乡村传统价值的东西保留了,幸福生活也就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昭化区相关部门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程中,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在行政审批、招投标、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强廉政风险防控,重点治理建筑领域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等不正之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徐仕刚 向朝伦图片由昭化区规划建设和住房局提供

新闻推荐

“流动课堂”田间走 种养大户当讲师

广元市昭化区29个乡镇(街道)建党校□陈建本报记者向朝伦程文雯课堂设在猕猴桃园里,学员、讲师随时互动,“讲师”是种植大户,教具是一个小喇叭。5月22日,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党校在该乡紫云村猕猴桃专业...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幸福美丽新村农房建设的昭化模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