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治污节能都不误
“以前每年要用近14万度电,要交11万元多的电费。现年每年用电近5万度,交6万元的电费。”3月13日,该区玉田农业老板焦立强说,“这6年来,共节约电费约30万元,大大降低了成本,多亏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沼气工程。”
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焦立强在元坝镇陈家沟建起了沼气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养殖场流出来的水清了,空气也变得更好了。目前,焦立强的养殖场存栏生猪6000余头,按现有资源量计算,年产沼气约15万立方米,日发电量可达450度以上。焦立强介绍:“沼气及沼气的发电,主要用于养殖场的饲料加工仔猪保温加温用能及生活用气。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还配套了果园沼液利用设施,将沼液浇灌了养殖场周围的500余亩果树。养殖场还与有机肥厂签订了沼渣供应协议,将每年产生的近1000吨沼渣、干粪转化为有机肥加工原料。”
截至目前,围绕大中型养殖场,该区建成各类治污沼气工程104余处,累计4.8万余立方米。建成不同规模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园区50余个,每年推广沼液施肥达到4.5万亩。
集中供气 用气分红很实惠
3月15日,家住昭化区王家镇安平村的贫困户李荣海说:“我家用管道沼气两年多了,做饭、烧水、烤火,每年只要60多块钱,方便又实惠。”
2015年,当地依托1200头生猪集中养殖场,建起集中供气站,为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安置点的46户贫困户提供生活用气,并把沼液通过滴灌管道为周边1000余亩烤烟、200亩露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提供有机肥,一举多得。“我们在项目选址规划上,坚持‘种、养、居、扶贫\’四结合,在工程运行中,委托企业经营,并将财政投入的资金和村组自筹资金折股量化到企业、村集体和农户。试点一年来,净收入55120元,每股分红367元,助力贫困群众户均增收500元。”王家镇党委书记张运东说。
目前该区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41894口,受益人口达16.5万人。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增收节支1000元左右,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有机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
(吴纹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桂兰)3月7日上午,广元市处置非法集资和投融资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去年工作,分析了存在问题,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少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公安...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