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拳
因地制宜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张公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广种薄收,再加之80%的壮劳力选择外出务工,村里撂荒的坨坨地较多,脱贫增收非常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去年,村支“两委”与村民代表到周边县区考察后,决定种植藤椒。
说干就干,在利州区国税局的对口帮扶下,该村迅速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短短几个月就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灌溉难题。同时,引进公司流转村里五百亩土地,打造标准化藤椒种植基地,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借鸡下蛋”,带动村民增收。
“在家门口务工,几个月就挣了8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在藤椒基地,正在忙活的三组贫困户苏培海告诉笔者,现在他和老伴每天都到藤椒基地务工,一算账,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加起来比起以前在山上挖药材多挣4000多元。
第二拳
因户施策生态养殖有赚头
“今天这堂养殖技术课,实用性很强。”4月11日下午,刚走出农民夜校的郭天锡告诉笔者,“今年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出栏60头纯粮食喂的猪,预计纯利达3万余元。现在本村已经有人向我预定了20头了。”
去年,郭天锡在区畜牧、国税等部门干部和驻村农技员的帮扶下,大胆发展起生态猪养殖产业,取得了开门红。有了郭天锡的成功先例,张公村开始鼓励更多贫困户发展生态养殖产业。没资金,干部们帮忙跑小额信贷;缺技术,驻村农技员随叫随到;担心销售,有专业合作社操心……多方保障让张公村村民觉得生态养殖有赚头,纷纷根据自家土地、劳力等现有条件发展生态养殖产业。
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发展生态猪800余头、跑山鸡10万余只、山羊600余只。
第三拳
盘活资源核桃变身“金果果”
“前几年种地,每年收入只够吃,怎么会想到种核桃也能致富哦!”在张公村核桃种植基地,贫困户范树和边察看核桃长势边和笔者聊起他们眼中的“金果果”。
自***以来,范树和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负责核桃基地管理工作,一个月要挣1500元,加上土地租金和核桃收益分成,脱贫在即。“核桃树到了丰产期,贫困户最低能收入1万元以上。”范树和说,土地确权以后,在政府每亩补贴100元的政策下,村民们与业主定下了20年的流转协议。核桃收益按照合作社七成、村民三成分成。
目前,张公村的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核桃年产量达到近百吨,人均因核桃增收2000余元。据村党支部书记赵胜元介绍,下一步,该村还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规划以生养休闲为主的产业增收路,积极发展高山蔬菜等订单农业,更多渠道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赵金蝉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志林)4月7日,广元市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第五次联席会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市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表彰2016年度该项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