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朝天区面临小规模学校小班额日渐增加的现状。为促进小规模学校健康发展,该区以《区域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省级课题为抓手,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路径,真正做到了激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提升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技能,推进每一所学校向前发展。
精准施教:每个孩子都是老师眼里的精灵
小班教学的尴尬就是教师缺激情,教学活动单一,学习氛围不浓。但人少有人少的优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每个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心中有数。这就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因人施策,这也是推进小规模学校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根基所在。
“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努力淡化做作的痕迹。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活动,而不是由教师去操控学生做什么。”转斗镇小学教师余琳在执教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课后,在教学笔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课堂上教师要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昙花一现’的时刻,以及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有机进行学科融合,让课堂更加灵动。”
近两年,该区在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差异化阶段培养目标,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辅导。5人以下班级实施“一生一案”,5人以上班级实施“集体备课”,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灵活使用分组、指导、体验、游戏、尝试、鼓励、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
“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只有勇于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拥有‘生存’的主动权。”青林小学校长胡大凯表示,该校精心设计“一生一案”,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林模式。在《区域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小班额个性化教学研究》课题调研中,教研室负责人表示,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师要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特色。
透备学生,精准施教,犹如一个神奇的魔法,帮助教师时时洞察每个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教师眼里的精灵。当教师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授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全面发展:每个孩子都有实现梦想的舞台
家长为什么不想把孩子留在乡村小学,而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镇学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期望孩子能接受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长期以来,乡村学校活动少、艺体教师缺乏、教师老龄化严重,家长对乡村学校教育信心不足。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育人目标上下足功夫?这也是小规模学校改革的一大重点。
“在开幕式上,我代表运动员在舞台上发言,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足球比赛,第一次见了大世面。”柏杨小学学生薛金涛谈起他在朝天区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上的发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了让乡村的孩子们走出校门、开阔眼界,亲近足球、爱上足球,该区于3月底举办了第四届校园足球联赛,为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特别组建了“男女混合组”,鱼洞、文安、蒲家等学校分获冠亚季军。对于乡村孩子们来说,活动的意义远远大于比赛本身。
“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生物园地,让学生亲自探寻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感受快乐与艰辛。在田园里耕作、感悟,孩子们很开心、很快乐。”谈及学生活动,文安乡小学校长徐绍学津津乐道。
为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常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艺术展演”“少儿风采大赛”“科技创作大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乡村每个孩子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同时,还开展片区联盟学校联合教研,艺术、体育等学科教师跨校走教,解决小规模学校艺术、体育等专业学科教师缺乏的问题。坚持以“不以分数论英雄”为导向,围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爱好特长、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多角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个性化、全方位成长成才。
智慧校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空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乡村小学地域偏远、信息闭塞、资源有限,随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这都已成为乡村小学的“过去式”了。
“鱼洞小学是小规模学校中的信息化试点学校之一。我们要重视人的终身发展,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技术环境,以及‘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发展模式。”谈起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鱼洞小学校长郑小林十分自豪,“现在教师上课可以共享全国前沿的教学资源,可以与城区学校适时开展课堂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自己录制节目。真是太便捷了!”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创建工作的推进,该区对标配齐配足各类设施设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薄弱学校辐射,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全区教育内涵发展。建立全区所有学校、教师、学生、装备的电子档案,初步实现学校“一校一码”,教师和学生“一人一号”,装备“一件一号”。在全区小规模学校推进“同步课堂”“智慧课堂”建设,城乡学校实现“四同”,即: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监控、同步视频,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小安小学还安排了一门跟其他学科一样重要的必修课——修身班会课,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修身班会课、‘一千零一夜’的延伸打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良好道德品质。”小安小学校长张泽勇分享了他们的创新做法。
让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幸福阳光。这是教育路上最美的风景,也是教育人共同追求的远方。
“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农村的孩子昂着头走路,挺直腰杆做人。在追求‘优质教育、幸福生活’的路上,一个孩子都不能放弃!”谈起小规模学校发展,朝天区教科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治国表示,“小规模学校前景广阔,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何化珍董仙莲)
新闻推荐
“五一”小长假,利州区共接待游客2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38.2万元。近年来,利州大力发展文旅经济,打造了一批以花卉观赏...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