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青川新闻 > 正文

念兹在兹 唯此为大——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大茅村冲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广元日报 2017-10-10 01:33   https://www.yybnet.net/

九月下旬,阴雨绵绵。记者在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大茅村采访了解到,该乡党员干部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正冲刺脱贫攻坚年内最后60天。这是该乡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战役”后,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无愧使命,紧盯任务和目标,群策群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冲刺行动。

2017年,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在推动全乡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的路上首创微治理模式,共选出16名院长推动村民真自治;大茅村脱贫攻坚先后投资900多万元,抓好各种产业发展和硬件建设,该村有望整村脱贫摘帽;为把脱贫攻坚的政策宣传到位,乡党委政府把各方面政策印成宣传单,装进“政策袋”,发放到全乡每家每户,悬挂上墙……

2017年,是该乡脱贫攻坚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是乡党委政府负重前行、勇攀高峰、不断奋进的一年。

乡党委书记王跃东说,该乡坚持项目规划引领,着力产业特色培育,注重扶贫政策宣讲,充分发挥党建保障等方面作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201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乡大茅村帮扶干部与群众奋力前行,奏响脱贫攻坚的强音。

-

大茅村脱贫摘帽势在必行

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大茅村大茅组贫困户赵明乾家,发现自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贫困户已新修了五间青瓦房,厨房打造得跟城市居民的厨房一样,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黄金木耳、养猪、养牛、产业入股分红等脱贫项目都在乡政府指导下蓬勃发展。

赵明乾说,他家有5口人,上有84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弱智弟弟,加之自己大病一场,绝望中,市领导、县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都为他出谋划策,先后给予5万元的资金扶持,让他家走出了因残贫困的阴影。“今年,大茅村要整村摘帽退出,我的信心满满,不能拖后腿!”

大茅村的整村脱贫摘帽是乡党委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大茅村脱贫项目建设内容之多、规模之大。今年先后投资900多万元,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生态林业扶贫、法治扶贫、文化惠民扶贫、卫生扶贫等项目十一个。

记者一行行走在已硬化村社道路上,看到大茅村旧貌换新颜,正在发生巨变,看到了整村脱贫摘帽希望在熊熊燃烧。大茅村是如何开展整村脱贫摘帽工作的呢?

大茅村是大院回族乡2个省定贫困村之一,位于大院回族乡中部,是典型的高山行政村,农民主要收入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52亩,林地2580亩,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20元,在全乡排倒数第二,识别出建卡贫困户66户,贫困发生率高达19.92%。

找准发展瓶颈,产业发展促脱贫。为实现***、精准脱贫、共同奔康,自确定大茅村为2017年退出村后,乡村干部一班人“兴奋”了几天,扶贫的东风终于吹进了该村的山山水水,干部们多年的盼望就要成真。但很快大家开始“发愁”了:从全乡的情况来看,大茅村的自然条件不是最差,但是基础设施是全乡最落后的,大片林地土地资源因种种原因无人开发,只能延续着传统的种养殖业,全村无集体经济产业,属于典型的“空壳村”。如何脱贫?如何增收?如何致富?成为全体干部心头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联系大茅村的市人大相关领导几乎每两周都要到大茅跑一趟,或者是通过电话与乡村干部共谋发展。通过密集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大茅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是表象,是可以很快改变的,要实现高质量脱贫,必须带动群众发展富民产业,这样既可以消除“空壳村”现象,又可以使群众见到实打实的效益,更能顺利实现整村摘帽退出。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攻坚战”在大茅村打响了。

引进高质量产业,增收立竿见影。为补齐大茅村产业发展这一最大短板,乡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回来”的思路,先后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取经,聘请产业技术专家来村授课。经过深入谋划,大家一致认为,大茅村适宜发展黄金木耳、茶叶、核桃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说干就干,该村立即与黄金木耳种植方联系。可是业主都担心该村基础设施差,高山容易出现缺水等问题,这可怎么办?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亲自带队与他们洽谈,并表示:乡党委政府决定协调硬化产业路1条,将整合资金修建产业发展防旱池和蓄水池,协调当地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尽最大可能实现规模化,村集体出产业扶持基金助推产业建设……种种优惠条件让业主心里踏实了,他们立即与村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益民金耳产业合作社随之成立,在大茅村新建了黄金木耳大棚60个,流转土地100余亩,发展黄金木耳6万棒,建土鸡养殖场1个,总投资300余万元,吸收建卡贫困户43户参加,当年即可实现分红。“从黄金木耳长势看,十分诱人,市场应该不错。”贫困户邓连文算过一笔账,今年以来,他家土地流转费净收1000多元,再加上他和妻子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2万余元,收入要比去年翻一番。产业扶贫的第一枪成功打响。

林下套种效果好,“五四一”模式获点赞。大茅村境内高山林立,山间田地星罗棋布,过去村民们在山上种地,收成少,不少人都撂荒土地外出务工。如何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地上栽树、林下套种、推行五四一”股份合作模式,即引进洁地农林公司在大茅村栽植核桃树,群众以土地承包权入股,业主负责技术和树苗栽植、后期指导回收,村委会以集体土地所有权入股,分别占股权的50%、40%和10%,业主每年支付群众管护费每亩150元。群众既可以通过分红增收,还可以在种地时管护核桃苗等获得报酬,可谓一举两得。群众对这一政策大力支持,纷纷表示:核桃产业是政府为群众增收寻找的致富路,终于让我们的土地有了不一样的价值,我们为党委政府点赞。大茅村共种植核桃800亩,惠及群众100余户,核桃树成活率95%以上,长期产业得到有效发展。核桃树虽然栽上了,怎么再次挖掘林下土地的价值呢?让群众靠山吃山,在本地就能致富增收。传统的种植业成本高、产量低、市场化率几乎为零,不能发挥“林下套种”的最佳效果,怎么办?通过调研发现,大茅村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元胡和魔芋的种植,而这两种经济作物正是市场的“宠儿”。2016年11月,万家星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大茅成立,合作社采取抱团发展模式,由业主冯庆林带动10余户贫困户在栽植核桃树的土地上发展了元胡200亩,总投资60万元,村上协调解决用地和用水问题,亩产纯利润达3000元以上。而对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在林下套种了魔芋400余亩,预计每亩增收1000元以上,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

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在益民金耳示范基地旁的一大片土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根根耳棒,这是大茅村大茅坪社长孟发生自主发展的致富产业。他共发展黑木耳3万棒,是该村党员干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该村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自主发展产业,针对基础设施、用地等问题,村委会积极协调解决。群众们看到了精准脱贫的政策优势和市场前景,大茅孟盛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大茅车厘子产业合作社、大院御源茶叶合作社等专合组织纷纷成立。据统计,大茅村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累计投资已达到200余万元,惠及群众100余户,预计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另外,大院回族乡还组织村组干部、贫困户代表外出学习考察致富增收产业,计划在大茅村和其余村发展“龙井43”和清真茶叶项目。贫困户赵明乾学习回来时说:“党委政府这么关心贫困户,我们也要改改老观念,只要路子对、人勤劳,一定能致富。”

-

“六个一”帮扶成效显著

大茅村与三年前相比变化巨大,这都是乡党委政府与联系帮扶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

大茅村的“六个一”帮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效显著,有许多脱贫攻坚的故事和人让人感动不已。

孟兴玉,大茅村党支部书记,心脏病患者,有一个孩子读书,家里债台高筑,靠丈夫打工养家糊口,但她仍带病坚持工作,奔走在扶贫工作岗位上,被群众称为“贴心人”。

孟发荣,大茅村老屋社人,今年70多岁,家中有一个常年生病的妻子,但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科技发展种养殖业,成为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冯文恩,今年60多岁,其丈夫申继财患精神病十余年,无力劳动,她坚持守护,照顾一日三餐,始终无怨无悔,从来没找过政府帮助,坚持发展养殖业,养鸡100多只,养牛3头,养猪10余头,成了脱贫攻坚好榜样。

胡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驻大茅村第一书记,贵州仡佬族人,脱下军装转业到单位报到后的第一天起,受组织安排,便与大茅村群众一起,共同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自脱贫攻坚以来,他勇于担当,不放弃节假日工作,走访每家***户至少六次以上,最多的十多次。易地搬迁、修桥修路、发展特色产业等大小事情他都要亲临现场,并协助联系帮扶单位完成各项工作,被局里称为工作上“累不死的人”。

扶贫攻坚的感人事例每天都在大茅村发生着。精准贫困户袁国金说,2015年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他家成了贫困户,帮扶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宋洪亮组织单位捐款2万余元,个人还进行了资助。副局长母江联系的精准贫困户刘光玉一个人常年居住在高山上,通过她的努力,最后和另外一个精准贫困户李洪品一起易地搬迁,解决了无能力修房子的问题。宋洪亮心系大茅村和大伏社与老屋社之间的出行难问题,多次在群众中调查,实地走访,最后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4公里社道建设,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市人大相关领导每次调研都显得十分“急切”,十分认真,生怕有什么工作漏掉,十分担心大茅村不能按标准脱贫。常年与乡党委政府、帮扶单位保持电话联系

……

“2017年,大院回族乡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坚持把驻村帮扶工作与产业扶贫和群众致富紧密结合!”王跃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茅村的“六个一”帮扶措施得力。一是思想上帮扶。帮扶干部与被帮扶的贫困户多次谈心交心,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引导梳理勤劳致富观念。共计开展谈心谈话活动150余次;二是生活上帮扶。帮扶责任人根据当地资源、自然条件、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贫困群众“饮水难、读书难、住房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协调贫困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帮扶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帮贫扶贫;三是培训上帮扶。帮扶责任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智力扶贫,助力其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熟悉掌握1—2门职业技能,为今后奔康打好基础;四是产业发展上帮扶。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根据行业特点,主动争取省民委支持,落实茶叶产业、核桃管护、黄金木耳技术培训等项目,先后共落实帮扶发展产业资金100余万元,带动全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有1-2个特色产业项目的目标。五是就业上帮扶。协助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用人单位、企业沟通联系,配合人社局为其提供劳务、就业信息,积极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脱贫攻坚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工作之一,我们局里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帮扶单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宋洪亮说,从2015年起,“六个一”帮扶工作已在全局开展。帮扶工作重点体现在基础建设、产业扶贫、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作为联系帮扶单位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高度重视,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主动争取对接联系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市人大相关领导多次深入大茅村调研督导,出良策、商良方,协调项目和资金300余万元。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班子成员分期分批带队深入慰问贫困户,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资金等多项问题,争取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极大地推动了该村脱贫的进度。选派政治意识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组建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落实了帮扶项目12个。该局帮扶大茅村三年来,让58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新建、硬化了通村、通社公路15余公里,发展了以核桃、茶叶、黄金木耳、元胡等为主的特色产业2000余亩,组建了以黄金木耳、茶叶为主要收入的集体经济项目,培养了一批种植大户,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增收能力。该局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扶,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注入了活力。

与三年前相比,大茅村变化巨大,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全部得到保障,民居环境不断改善,圈舍、厕所、厨房等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宽敞明亮的连户路全部建成,通村通社道路建设进入“扫尾”阶段,公共服务配套正有序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初见规模,广大村民的好习惯、好风气不断养成。该村正在由贫困村向小康新村不断迈进。

-

加强党建保障开展廉洁扶贫

为搞好大茅村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脱贫攻坚指挥部示范作用,该乡积极开展了廉洁扶贫工作,防止由于扶贫对象量大面广,资金使用环节多,监管机制不完善,扶贫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多种原因造成扶贫资金大量被“蚁贪”。因此,该乡以廉洁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工作这场硬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乡纪委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监督,对可能违纪的进行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项目资金安排,资金使用进行公示。加强党建引领,廉洁扶贫工作围绕综合治理工作、纪律工作等齐抓共管。对于每一笔扶贫资金,做到“台账清,去向明”,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截留挪用。以严的措施、严的标准,坚决杜绝“关系扶贫”。对涉及扶贫资金的违纪问题坚决做到“零容忍”,确保“救命钱”用在贫困群众身上,用在脱贫攻坚上。

2017年,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党委政府以大茅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严格按照“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要求,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敬琳本报记者杨忠伟)

新闻推荐

四川青川5.4级地震 陕西省多地震感强烈

华商报讯(记者毛蜜娜)昨日14时14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东经105.00度,北纬32.27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距省界73千米。地震发生后,陕西省地震局立即启动Ⅰ级应急响应,刘晨副局长带领由8名队员组...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水晶兰青川也有2017-10-09 01:32
猜你喜欢:
评论:(念兹在兹 唯此为大——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大茅村冲刺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