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贵港市食品安全的科学管理,去年10月,贵港市无党派人士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调研组,以“贵港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为课题进行调研,通过深入走访相关管理部门、企业,现场参访和座谈访问相关人士的方式,对贵港市基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监管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全面分析、深入思考。
一、贵港市基层食品安全及监管现状
(一)食品安全总体形势良好
近年来,贵港市各级有关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食品安全推上职能工作重点位置,开展食品安全保卫战。调研组专门抽查了2011年相关的监测数据:①前三季度全市例行监测抽样检测蔬菜合格率98.5%;②生猪定点屠宰出现了良好局面,目前各级城区定点屠宰率为96%以上,全市98%以上的乡镇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③“地沟油”查处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共查处非法提炼加工废弃油脂案件2起。贵港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改善,经营者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普遍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观念有了较明显提高,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二)食品监管工作稳步有序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贵港市对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工作高度重视,市本级及三区两市县均已成立了相应地区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开展了协调、督促、考评食品安全工作。
2.部门各司其职,“分段式”管理有利有弊。贵港市目前实行的是全国通用的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即每个部门落实一份责任。理论上讲分段监管是可以齐抓共管的,但实际上很难进行协调统一行动。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多头监管使很大一部分力量在相互依赖、推诿中消耗掉”。
二、贵港市基层食品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监管机制、体制尚未健全,管理执法人员严重缺乏
三区尚无质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县市区也未单设商务主管部门。同时还存在执法人员、执法装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全市约有餐饮服务商家4000多家,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却只有4人负责对餐饮服务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市商务局稽查支队9人,负责全市定点屠宰厂(场、点)92个,城区34个大小农贸市场,全市酒类经营厂商6500家的监管。
(二)监测设备陈旧落后,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贵港市的食品检测部门数量偏少,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检测项目单一,监测水平不高,检测经费不足。
(三)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盲区和薄弱环节
自治区及贵港市均未出台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实施细则,特别是自治区层面的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至今仍未能出台。
(四)食品生产流通企业质控水平与消费者需求不相适应
相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个人缺乏社会责任,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
(五)消费者购买力水平有限,维权意识不强
贵港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较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城市的弱势群体,购买力水平较低,重价格轻质量是目前消费的普遍心理,廉价食品存在滋生土壤,导致生产成本较低的假冒伪劣食品接踵而至。
(六)存在地方及行业保护主义意识
有些地方及行业对打假有顾虑,担心影响本地声誉及相关行业发展。
(七)监管部门未形成合作氛围,力量薄弱,力度不够
各相关监管部门缺乏资源整合,各自为政,时效性差,长效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三、对贵港市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它作为党和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
(二)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健全港北、港南、覃塘三区食品药品监督机构和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并在三区两市县单设商务主管部门。以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为基础,组建市区两级食品检测中心。推动大中型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基地、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和大型餐饮食堂建立健全内部检测制度,保障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
(三)建立健全起地方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加强违法行为的问责及处罚力度
加强地方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同时突出落实过错追究责任制。
(四)建机制,创新路
1.率先在广西组建常设食品安全协调机构。《食品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随着工商、质监部门由省直管下放到地方,加上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等条例即将出台,今后对市、县政府的食品安全问责力度将明显加大。建议贵港市尽快率先参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构建模式,将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市级政府所属的常设机构,承担市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机构高效运行。
2.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如果能在现行行政架构的前提下,整合各相关部门的资源,使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由“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从而做到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这将是对现行体制的一种有益完善。建议贵港市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功能,使这一机构成为监督协调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食品安全核心中枢。比如某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某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时,及时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由该办公室协调其他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对该违法单位的其他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监管合力,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成本就加大,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就难有生存空间。
3.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探索实行的旨在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在基层行政执法中所占比重大,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于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4.抓好学校的食品安全普法工作。建议贵港市在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普及工作。
5.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议贵港市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消除各种各样的顾虑,把一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曝光,短时期内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阵痛”是应当也可以承受的,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有效解决。
(五)积极探索破解食品安全难题一是破解北门现象。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见到病害肉上市危害百姓餐桌食品安全的报道,贵港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私宰病害肉上市的现象,广大市民对此深恶痛绝。据了解,城区北门市场平时每天有40头左右的私宰病害猪上市,尽管商务、工商、水产畜牧、公安等多部门经常开展打击活动,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源上解决病害肉上市这一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我们认为,有必要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北门市场病害肉上市这一老大难问题。
1.推行实名制购销。建议在该市场猪肉购销推行实名制。即销售者挂牌名示销售,采购者进行登记,进一步压缩病害肉流入的空间。
2.市场应加强管理,并推行电子监控。建议贵港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要依法履行职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管理,特别是在北门市场内安装电子监控系统,使执法机关易于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3.加大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不敢违法。建议工商、商务、食药监等相关部门与公安、检察联手,及时查清违法经营者的违法事实,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只有这样,违法者的严重违法行为才能得到惩处,病害肉上市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4.把好市场准入关。建议工商、商务、公安等执法部门会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在北门市场几个出入口设置临时检查点,凡发现私宰病害肉,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交易,并及时查处。
5.养殖企业依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建议水产畜牧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环节病害猪的无害化处理,要求相关养殖企业严格执法动物防疫有关规定,不允许病害猪随意流向市场。
6.发挥基层作用,加强新塘屠商监管。建议由港南区及新塘乡政府加强对新塘肉商的宣传教育,从多个层面来引导他们走合法经营之路。另一方面,对于长期从事违法经营者,要从更深层面打击其违法行为。
7.扶持屠宰加工企业发展,解决母猪肉出路问题。建议贵港市可考虑在定点屠宰企业增设冷库,为广东等地肉品加工企业屠宰加工种公、母种猪肉,财政对屠宰企业进行适当的补贴。
二是着力探索解决地沟油问题。
1.推行餐饮阳光厨房。让餐饮业的厨房置于消费者的监督下,是有效减少或杜绝包括地沟油等伪劣食品流入餐桌的一个有效办法。建议贵港市餐饮业在广西率先开展阳光厨房活动,即采用视频等形式,让顾客在大厅或包厢内可监视厨房的操作。同时,顾客在餐饮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随时可以进入厨房检查。另处,餐饮单位要将所采购的食用油进行全程索证索票,自觉接受各界监督。
2.推行餐饮地沟油流通公示。扶持市内地沟油回收企业,一方面确保所回收地沟油用于非食用。比如与相关工厂订立合同用于工业生产等;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地沟油流通公示索票索证制度,使每家餐饮企业产生的地沟油回收到合法单位的数目明明白白。
3.严肃查处,强化监管。食药监、卫生、工商、商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力度,着力查处几起地沟油回流到餐桌案件,并予以曝光。通过监管,让违法成本特别高,高到其不能再经营,这样就不会有经营者再敢冒违法的风险了。
(六)加大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宣传教育
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力度,迅速建立食品安全社会教育宣传体系。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加强与各级消协、食品行业组织和有关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充分发挥消协组织的社会监督、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及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通过扩大12312、12315、12365等网络覆盖面、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等办法,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监管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了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氛围,贵港市每年可由市政府开展创评“食品安全示范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食品安全优秀管理工作者”、“食品安全维权先进个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先进个人”等活动。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