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莫言旧居事件”折射游客素养

来源:贵港日报 2013-04-21 17:47   https://www.yybnet.net/

主帖

据《京华时报》报道,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山东高密平安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莫言旧居沾“文气”。记者注意到,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墙角的砖头被人挖走了,墙皮被抠掉一块,他们说是带回去,把土撒到家里沾沾‘文气\’。”莫言的二嫂葛金芳说。

莫言获诺奖后,一股消费莫言的风潮迅速在国人当中蔓延。于是,凡跟莫言沾上边的事物都火了起来,“拔萝卜”、“抠墙皮”、“挖砖块”此类,一切有关莫言的东西身上都在发生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变化。照此逻辑,今天想沾“文气”就抠莫言旧居的墙皮,明天想沾“财气”,是不是就要去拆银行的墙壁了?

与“抠墙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人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显然,在莫言旧居“抠墙皮”,无助于提高国民人文素养、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只不过是消费莫言的一个噱头,却离真正的文学越来越远。

“莫言热”持久不退,本是一种正能量,如果国人能以此为契机,发奋图强、引以为傲,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而“抠墙皮”沾“文气”则是中国式思想危机的表现,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省深思。如果真正欣赏莫言、热爱纯文学,那么就请静下心来,多读读莫言等作家的作品,试着在阅读中丰富心灵,为精神补充营养,让“莫言热”转化为“读书热”,这要远比“抠墙皮”更能让我们多些“文气”和“灵气”。(湍水石)

跟帖

莫言成名前,祖居百岁老宅闲置20余年无人关注,如今获得大奖了,老宅便成了风水宝地。人们不禁要问:“莫言成名前,百岁老宅为什么无人关注呢?”(侯宣光)

对名人崇拜、敬仰没有错,有些许好奇行为也在情理之中,但凡事不可过头,不可喧宾夺主,不可骚扰破坏和谐安宁。成功需要天赋、勤奋和运气,同时也更需要平心静气。(于炳绅)

参观名人旧居,不是去学名人做事如何脚踏实地,而是把名人视作“神”,寄望拜名人沾沾“仙气”,求得保佑。我真担心用不了多久,莫言会成为新一代“文曲星”代言人,跟关公一样被人塑成像供起来。(陈小二)

喜欢莫言,就多看看他的书吧。少去莫言的旧居,少去打扰莫言及其家人,才是真正喜欢莫言和对他的尊重。留给他安静写作的环境,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正可以给喜欢他的读者留下更多的精神食粮吗?(戴先任)

如同在单位里搞个所谓文化展馆、在自己办公室挂个书法条幅就以为很有文化了一样,游客以为到莫言家里拔只萝卜、抠块墙皮、挖块砖就可以沾上“文气”了,这实在是可笑之极。先弄清文化是什么吧,看看莫言身上的文气从何而来吧!“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啊!文化来不得半点虚伪,文气需要苦心培育,甚至要付出艰难的代价,正所谓“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如此急功近利地想沾“文气”,想名利双收,大概只有去当官或做买卖了。(黄钰雄)

文学是严肃的,需要人们去潜心深思,深刻体验。但愿民众崇拜名人、追随明星的热情,能化为学习的动力、工作的动力、生活的动力。(李东凡)

“沾文气”的想法并不坏,最起码说明这些游客心中还有文化,心中还怀着一颗文学梦,这比崇拜大款要强得多。但是,既然崇尚文化,喜欢文学,那么,就要有点儒雅风度,就要斯文一点。(华商)

挖莫言墙角的做法,说白了,还是一种旅游文明的问题。这种不文明的“到此一游”,对应着低层次的旅游心态,是一种破坏式、占有式旅游。与此相反,高层次的旅游心态,则是一种心灵式、审美式旅游。这种旅游主要源自心灵的需要,或是一种心灵的放松,或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辛桦)

看似迷信的行为只是表面,实质则是国人浮躁与功利的价值观念,这才是“莫言旧居事件”反映出的最可怕问题。(光明)

我认为,不应过分夸大挖砖块、“沾文气”的负面效应,而应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更有建设性的问题上。比如,如何完善名人旧居旅游的管理和服务,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南海)

单方面批评群众冲动是不够的。应该认识到,公众此举是想通过对莫言旧居的拜访、旅游,来张扬文化自豪感、自信力。如果我们能善待、正视民众的这种文化心态,将莫言旧居纳入旅游开发项目,邀请旅游专家进行实事求是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合理化的旅游路线设计,请专业化的导游人员对莫言作品进行深度的点评剖析和现场讲解,这样,既能满足大众对文化名人的崇拜心理,使文化阅读大众化,又能让莫言旧居得到一定的保护,还能让当地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提高当地群众的收入,一举三得,不是更有社会价值吗?(耿银平)

下期话题:4月10日,贵港市启动“清洁乡村”活动。市长李宁波指出,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就是要下大决心,以很强的措施、很硬的手段、很实的作风,把乡村乱扔垃圾的现象彻底整治,实现贵港市广大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科学发展的目标。您对此有何感想、意见和建议?欢迎参加讨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贵港市一批单位和个人为芦山地震灾区献爱心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莫言旧居事件”折射游客素养)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