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讯 覃塘区板材业经过近两年的规范整顿,企业数量虽减少了228家,但板材业发展势头不减,实现绝地逢生,逆势上扬。2012年,该区木业总产值实现19.4亿元,比增12.5%;全年板材产量76.9万立方米,比增163.8%;实现税收2400万元,比增64%。
敢于向自己开刀
覃塘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近年来随着板材业的崛起,不仅解决了1.9万农民的就业问题,也创下了丰厚税收,板材业无疑是值得当地做大做强的一个产业。
然而,企业规模较小,工艺落后,竞争力不强,成为了制约板材业升级的“拦路虎”。据调查,覃塘区现有的906家板材经营加工企业,分布10个乡镇,给企业集聚发展带来困难。生产技术不高,设备简陋,产品多为初、低级产品,企业投入小、产出低。同时,不少企业属于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既浪费资源,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不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
如何做大板材业这块“蛋糕”,成为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要实现覃塘板材业提档升级,必须敢于向自己开刀。”李建锋说。2012年初,覃塘区利用国家卫片执法的契机,对板材行业逐一梳理整顿,分门别类登记,依法取缔了228家无证作坊式企业,对906家企业重新审定收支情况,统一审核、办理板材企业各类证照。
取缔与扶持并重
“向自己开刀”是覃塘区整合板材业发展的第一步。依法取缔无证作坊式企业后,覃塘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分4次划拨667万多元经费到各乡镇各部门,强力推动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同时,划拨20多万元专项经费到东龙、山北、蒙公、五里等乡镇开展木材加工区土地测绘,为下一步板材行业集聚发展打好基础。
在东龙镇,镇里划出135亩土地,引资1.6亿元,建立了木业加工集中区,年内完工后可容纳12家大型企业。李长北是进驻该园区的一位老板,他对进入乡镇板材加工集中区经营的模式十分赞同:“关掉原来的厂子虽然损失了几十万,但是从长远来说,规范经营更能吸引更多客商到东龙投资,增加销量,促进产业升级。”
在覃塘区,除了东龙镇建设木业加工园区外,山北乡、三里镇、五里镇、石卡镇等乡镇正在筹建木业园区。该区现有贵港市恒运通中纤板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2家、恒运通牌中纤板产品等名优产品3个,年生产人造板近80万立方米。
倒逼机制促产业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转型,方向是升级。对于林业资源富集但又欠发达的覃塘区,由于产业存在体质差、规模小、效益低、后劲弱等问题,转型升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环境倒逼机制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覃塘区打响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做到板材行业边整改、边规范、边提升,逐步建立板材行业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集聚,加速产业提升。
“目前规划建设东龙镇等乡镇木业集中加工小区,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审批、统一准入条件,集中安排板材生产企业进入生产经营。规划建设区级木业集中加工区,引导各乡镇板材生产企业进驻木业集中加工区生产经营,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高整个产业发展档次,增强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覃塘区区长陈锦秀舒心地道出了该区木业加工部署情况,力争到2014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板材生产龙头企业5家,培育名优产品6个。
(林丽芳 覃金镜陆梓灵)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