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形形色色的“旅游陷阱”

来源:贵港日报 2013-04-14 17:48   https://www.yybnet.net/

主帖

外出旅游,是件让身心轻松舒畅的好事情,也是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好方式。每年的“黄金周”,我都会与家人外出旅游,感受各地名山胜景的大自然风光。

尽管早就听过“旅游陷阱”之说,有时明明知道是陷阱,但还是防不胜防,身不由己地陷了进去。

有一年,我们去张家界旅游,明明是在张三旅游社报名参加旅游团,但到发团时,却发现自己参加的旅游团摇身一变,成了李四旅行社的旅游团,导致游客在住宿方面发生了一些小误会,险些由小误会引发流血事件。

购物是旅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回家,送给亲朋好友。我是一个“购物狂”,说白了,是受“远香近臭”的观念影响,喜欢随大流,凑热闹,别人买什么,自己也想有。一次,到海南旅游,见别人都大包小包的,我也心血来潮,大摆阔气,买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回来后,我高高兴兴地把这些土特产,送一些给一位好友尝鲜。不料,过了一段时间,接到友人的投诉电话,毫不留情地数落我:“呵呵,你这家伙安的什么心啊,什么狗屁外地土特产,纯粹就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劣质贷。”顿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只好自认倒霉,恨不得立马去找那些骗子算账,可惜为时已晚,只能怨自己没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去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还有一次,也是在外地旅游,我到街上购物,牌子上明明写着“100元一斤”,但成交时,卖主像魔术大师玩魔术一样,瞬间,牌子上的字变成了“100元一两”。这些经历,使我觉得,人间陷阱处处有,而且有些陷阱真是够绝,绝得没有一点人情味!(黄雄娟)

跟帖

去年9月,我参加贵港某旅行社带团去北京等地旅游,协议书上白纸黑字写着住宿为高等级床位,可是,入住的却是最低档次的住房,全团人员住的房间室内均有臭气,部分房内空调机开不动或不制冷,部分卫生间内热水器开不了或不出热水,床单脏、臭。全体人员对此意见很大,经协商另换旅馆住,但也好不了多少。在参观自费景点(即协议外景点)或购物点时,导游说:“可以自由参观或自由选购商品。”但如果游客不参观、不购物或者参观人数少、购物数量不多,导游的脸马上“晴转阴”,有意无意地刁难游客。真是苦不堪言!(侯宣光)

我本是个“无神论”者,可在一次旅游时却遭遇了“迷信陷阱”。当时我们正要参观一座比较有名的庙宇,一个“出家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热情地追着我说,先生你“地角方圆”、“印堂发亮”,是个有福之人。我一面说谢谢一面走开,他却穷追不舍,拿出一包纸质“平安符”,说先生你买一个吧,不贵,才8元钱,能保您一生平安!在他一番狂轰滥炸后,我送他8元钱化财消“灾”。接着,他又拿出一包铜质“平安符”,说先生你再买这个吧,也不贵,才88元钱,能保您合家平安的!我说太贵,不买了,他说看在你我是有缘人的份上,38元钱我送你一个,边说边把一个铜质的“平安符”放入我的口袋,我只得再送他38元钱后立即逃之夭夭,生怕他再设陷阱,让我越陷越深。(韦钰泉)

我曾经参加过某旅行社的海南双飞4天特价团。这种低价旅游团的广告有不少是骗人的,比如合同上说的“游览”景点变成“遥望”景点。报名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游览五指山、万泉河”,事实上对这两个景点的所谓“游览”,只是“遥望五指山,远眺万泉河”。(小甘)

有一些不良导游或是当地人带客人到没有经过批准的“民俗风情村”,其实就是一场骗局。有的“民俗婚礼”简直就像“绑架”,“新娘”强行把游客拉入“洞房”,“新郎”不给够钱别想出“洞房”。(王生)

不少风景区的门口,有很多“黑导游”,告诉你不用买门票就能进入风景区。碰到这种人,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以免最终上当吃大亏。(村人甲)

外出旅游,要注意听清楚当地商贩的方言。在购物或是租车时,你明明听对方的报价是“半块”,你认为是五毛钱,可付钱时他告诉你是“八块”,你只能怪自己没听清。(风中之眼)

在某些风景区,有的人会热情地帮你拿东西,给你介绍景点。你最好事先问清楚,这些“服务”是不是免费的。(五哥)

一些小贩专门把货物摆成三角形,只要你一拿,东西就倒,而摆在下边的东西多是他提前安排好,已经坏了的。小贩会告诉你这是多么值钱的“古董”,这样麻烦可就大了。(甲壳虫)

笔者身边有许多人都对旅游过程中的强行消费、暗藏陷阱、霸王条款等现象深恶痛绝,比如被强行带到一些店铺馆所,被有意滞留在某个消费地带,被以概念模糊的方式额外多收费等等,令身受其害的游客们回到各地,很自然地就会带着满腹怨气在与亲朋好友及其他人的随意聊天中口口相传,这样一来,就使得从表面上看似乎从中获得了一定利益的旅游部门及相关人员,实际上在为不正之风恶性循环推波助澜的同时,也缩小了财路或者砸了自己的饭碗。随着旅游方式、旅游渠道的不断拓宽以及消费秩序的不断完善,相信那种靠不光彩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必将逐渐被越来越精明、越来越理性的游客们所排斥、所冷落。(于炳绅)

下期话题:据《京华时报》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山东高密平安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莫言旧居沾“文气”。记者注意到,从去年的“拔萝卜”到现在的“抠墙皮,挖砖块”,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您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欢迎参加讨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港南法院司法救助暖人心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形形色色的“旅游陷阱”)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