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摩登
长期以来,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载客人力三轮车已成为贵港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是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贵港市许多载客人力三轮车加装马达改装成电动三轮车。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改装的人力三轮车,使市场管理陷入困境。载客人力三轮车何去何从?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载客人力三轮车营运日渐冷清
5月27日下午3时许,在市区汽车西站门前广场,改装的电动人力三轮车依次排队候客。记者上前表示要到金田路路口,一女车主开价5元。记者坐上车,女车主扭动电门开关,一路疾驰。
途中,记者与女车主闲聊得知,她姓黄,家在港北区大圩路口,今年45岁,两个孩子都在读书,生活来源主要靠经营这辆三轮车。黄女士说,以前踩人力三轮车一天至少能赚100元,现在大概能赚30元至50元就算不错了。
黄女士还告诉记者,从2002年失业后,她和丈夫一起踩人力三轮车跑营运。那时候,能买得起小轿车的人不多,许多人出行选择乘坐人力三轮车,生意不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私家车,电动摩托车也普及了,加上城市公交的发展,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选择乘坐人力三轮车的人少了。
据了解,贵港市中心城区载客人力三轮车自2001年开始投放,至2002年投放完毕,共投放了1362辆。主要用于解决当年部分已取消经营资格的机动三轮车的经营者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也增加了市民出行的交通选择。十几年来,在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和居民车辆拥有率的提高,载客人力三轮车市场日渐冷清。
违规改装致市场混乱
李大姐今年经营载客人力三轮车已经10年。5月27日一大早她就一直在市区金港大道、江北大道和中山路等路段流动揽客,但临近中午才拉到一笔生意:乘客在金港大道南宁百货附近乘车到汽车西站,李大姐要价7元,双方讨价还价,最终以5元成交。
中午,李大姐骑着快没电的改装电动人力三轮车回家充电,顺便吃午饭。“自从电动三轮车、残疾人三轮车载客后,人力三轮车的市场就有点乱了。”李大姐感慨道,为和电动三轮车抢客源,人力三轮车违规进行了改装,要不客人都嫌速度慢不愿乘坐。
“不改装的话,人力三轮车根本竞争不过无牌证电动三轮车,且踩人力三轮车的人年纪偏大,靠人力踩确实很吃力。”李大姐接着说,近年来,大批无牌证电动和机动三轮车进入市场搭客,抢走了客源,扰乱了市场秩序。白天,载客人力三轮车的生意稍好些,但到了晚上,能载到客的就很少了。
载客人力三轮车将退出市场
按照今年3月市政府出台的人力三轮车载客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为规范载客人力三轮车管理,4月15日至19日,市运管处对贵港市载客人力三轮车经营权进行了重新审查核实,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其正常经营秩序。同时,管理办法要求,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贵港市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的实际,逐步减少人力三轮车数量,不再审批新增指标,最终淘汰人力三轮车。
“通过重新审核登记,要求擅自改装的载客人力三轮车自行拆除动力装置,以便今后的规范管理。”市交通局运管处客运科科长王晓华说,此次共有1225辆载客人力三轮车进入重新审查核实,符合经营条件的仅有四分之一左右,大部分不符合经营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允许其经营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不符合条件的,只允许其经营至2013年3月31日止。他认为,载客人力三轮车加装动力装置已经违背了原来许可的经营性质,把人力变成了电动,不仅违反了相关的规定,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不能再经营搭客。今后,交通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管理,打击载客人力三轮车违规改装行为,并对其不按单双日经营等行为进行处罚,禁止无牌证电动三轮车载客行为。此外,同时严厉查处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管理人力三轮车运输市场退出机制,使人力三轮车逐步退出营运市场。
链接:《贵港市人力三轮车载客经营管理办法》(贵政办[2013]35号)相关规定:从事人力三轮车载客营运的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贵港市城区户口;下岗职工或因国家征用土地而失去所有耕地且无其它就业途径的人员;身体健康,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经审核合格,明确经营业主身份,取得道路运输证后,方可营运,并允许其经营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不符合条件的,只允许其经营至2013年3月31日止。必须在规定位置悬挂运政机构统一制作的“人力三轮车载客营运标志牌”,并自觉遵守“单双日”营运规定;在退出市场前,不得转让。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