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思
6月7日,贵港市广大考生将迎来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十年寒窗欲题名,厉兵秣马备今朝。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如何冲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贵港市高级中学部分富有高考指导经验的专家和教师。
科学谋划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西高中新课改学科指导组专家、贵高科研处主任陆卓纯对考生高考前如何备考提出了总体建议:
一、明确冲刺阶段任务。5月中上旬,着重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主要是按高考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精选各地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适应性的模拟训练,总结应考经验,提高应试水平;5月下旬至6月3日为查漏补缺阶段,主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反馈矫正、查缺补漏、回归升华、调整状态,确保以最佳的知识和心理状态进入高考。
二、做到扬长避短。高考如同打仗,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清楚自己的优势科目是什么,最擅长做哪方面的题目,然后主攻自己特别熟悉的方面,保证在考试中拿到高分。这个阶段,不要去专攻自己的弱势科目,不要刻意去看难题,因为每天花大量时间攻克一个难题已经毫无意义,也未必攻得下来,这是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策略。教师要继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及早调整心态,做好迎考准备。
三、把课本知识串联起来。高考题目很大一部分是考课本上的知识,考生要扎实复习课本内容,最好是以课本目录为标准,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免遗漏。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好“高频考点”的专题突破,落实学生能力的“再提升工程”;回归课本,追“源”寻“根”,让学生自主建构学科“思维导图”,把书读薄;对语文、英语等文科要品味精要,诵读经典。多年实践证明,备考后阶段的阅读与评析,让学生心灵得以洗涤,文学感知能力得到新的发展,有利于高考第一科语文超水平发挥,增强考试自信心;不能忽视理科的实验环节,要重视实验原理的理解,强调实验方法与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重回实验室,学会利用原理和方法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还要用联想、类比、变换、验证等手段设计迁移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素养,提升其迁移能力。
四、注重训练。5月中下旬,学校自行安排一次适应性模拟考试,要精挑针对性训练,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或者是外地优秀的套题。高考试题在命题上是最科学的,也是最有训练效率的,要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高考的考查意向、命题思路和做题方法,课后让学生自我消化。训练应尽量在课堂上定时进行,在规定时间内作答才有意义。做套题的时候,学生能很容易地找出哪一类型的题目不会,哪一知识板块不够熟练,由此,复习就有了方向。在做套题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真审题,总结经验,提升解答能力。此外,为了提高选择题作答的准确率,可以设计选择题专项定时训练。
五、强化规范答题。很多考生并不欠缺基础,但是由于平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做题时依赖知识点套用,没有学会根据题目本身信息寻找解题的切入点。所以在后阶段的复习中,要强化各科的规范答题。
六、用好错题集。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整理了错题集,这种方法不错,但在复习错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找出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各科攻略
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考生如何更好地、全面地实现知识补漏和能力提升?贵高各学科骨干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语文:高三教师周松德认为,这个时候单靠多练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考生应关注知识手册的知识点,特别是对第一轮复习的资料进行快速阅读,掌握好之前遗漏的知识点。要着力提高答题技巧与方法,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两份历年高考真题,认真对照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从中悟出答题规律。
数学:数学组长岑玉婵认为,根据历年的试题分析,在最后一个月里,文科数学应重点复习下列内容:1.函数(奇偶性与图像的综合)。2.数列(通项与函数的联系,即如何由函数关系式求通项公式)。3.三角函数(大题第二问——面积问题)。4.不等式(加强均值不等式的训练)。5.几何(圆锥曲线特别是抛物线的定义理解)。6.立体几何(注重小题中的画图习惯、球体问题)。7.概率统计(方差)。理科数学,最后一个月,能力的提升和突破比较难,主要是系统训练,查漏补缺:1.加强小题(选择和填空)训练,注重高考模拟和真题中的高频知识训练,夯实基础。2.根据考纲命题要求,对近5年的高考题分板块系统训练,重中之重是三角函数、概率和立体几何,采取限时完成、自改自评、老师点评的形式。3.加强热身训练,主抓基础题,力求会做的都拿分。
英语:高三组长李康认为,英语的复习需注意词汇量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一个月无法积累很多单词量,但是可以巩固之前的积累,避免出现严重的遗忘与中断。这时候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英语作文上,因为听力、完型填空和阅读在短期之内难以提高。英语作文的模式不会超过平时训练的范围,应加强对范文的背诵与记忆。
政治:政治组长黄衍麟认为,冲刺阶段应注意在常识方面查缺补漏:1.经济常识:计算题。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在计算题上翻跟斗,需在考前加强训练。2.哲学常识:群众的观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矛盾观中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区分较为重要。3.政治常识:国家职能中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知识点的掌握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需重点掌握。此外,应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历史:历史组长杨炳耀认为,现在的重点应该回归到课本上来,再次熟悉教材,这是最有效的查漏补缺的方法。但在看课本的时候,不是细看,而是快速阅读,如发现自己陌生的内容再仔细看。通常在一个月里可以将高中5本课本再过5遍。此外,在答题上应加强规范训练,多看历年真题的参考答案。
地理:地理组长廖小华认为,复习要做到以知识主干为主线,以核心知识原理为突破,实现缺漏知识的重点查补。不少考生在等值线、地球的运动、区位分析、区域地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对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解读不够全面,应在这些方面自我提高。另外,要加强对热点地区的关注,并结合政治热点和历史焦点来思考问题。
物理:高三物理老师、科研处副主任李丕新认为,一要立足考纲,分析近3年的真题,把握高考命题脉络。最后一个月,考生对照《考试大纲》上的考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把握考试内容,明确考试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要把《考试大纲》与历年较为典型的高考试题(真题)、物理教材结合起来分析,重在明确高考的必考点和重点,领会高考试题特点。二要重做错题,高效复习。最后冲刺阶段,考生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梳理前期考试中出现的错题,避免重犯错误,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三要进行有效的解题策略训练,争取高分。基础题拿足分,中档题少失分,难题力争多得分。对强调物理过程的题目,要分清物理过程,弄清各阶段的特点,选择物理规律、选用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对于模型问题,如平衡问题、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碰撞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偏转问题等,要将物理过程与原始模型合理联系起来,找出解决方法。四要抓好审题突破。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失误,全盘皆输。注意挖掘“隐含条件”,阅读时最好用笔圈出关键的字,边读题边建立物理模型,将已知量和所求量在图中标出来,做到图文呼应。五要回归课本,构建知识网络。最简单的做法是把主要知识点列出来,再逐步将能体现出某一种联系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不断地更新补充,使总结出的知识网络更全面。
化学:高考备考专家陆卓纯认为,冲刺阶段,应由学校统筹安排,在考题资源库中认真查看还有哪一种类型未训练过,特别要注重第II卷的四道大题解题方法的引导,辅以“8+2”形式(八道选择题和两道大题)的40分钟限时训练,每周做3套题,练后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加强纠错力度,对常考题型以每天3道“默写”题及时查看解题速度。对近8年高考试题进行研究,在明确怎么考的基础上,看看考纲上的各考试内容是如何命题的,为什么采用这种命题方式,结合课改高考卷的命题思想,进而推测出今年高考还会以何种形式来考,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两套“仿真押题卷”进行方向性热身训练。另外,每周要进行两次理综测试,着重放在大题强化训练上,以求在大题上有更大突破。
生物:高考备考专家叶玉辉认为,这几年高考生物不是很难,重在考核概念、理论,这些都没有脱离课本的内容。考生应根据考纲要求,熟悉课本,在基础知识上查漏补缺,做到心中有数。课前读10至15分钟,根据往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安排资料进行分板块复习,强化规范答题。在理综考试中,生物分配时间约为30分钟,4道大题,量大时短,审题非常关键。基础好的学生要拿出模拟卷的错题看一遍,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改正了原来错误的做题思路,自编错题卷进行每周两次的强化训练。中下水平学生要夯实基础,熟悉课本基础知识,重复温习做过的题目,这比做新题效果更好。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