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港区中学梁航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每个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面临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所强调的教学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发现问题→教师指导”这四个步骤。因此,教师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上需求教学的突破。
“创设情境”起着引导教学过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设计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本人就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得到同行的指点。
一、典型事例法
选取典型事例有多种渠道。
例如,报纸上的报道。据报载,英国一知名设计师最近推出了名为“I'mNotAPlas?ticBag(我不是塑料袋)”的女士提包,各大销售点均排起长龙,数天内就销售一空。这是为什么?原来它的卖点在于“环保概念”(帆布质地)+“限量版”(仅在四家时尚店和几家网站出售)+“物超所值”(售价5英镑)。想一想,其中有什么经济学道理(用于讲解价值与价格、供求与价值的关系)?
又如,经典小故事。在上“汇率”这个内容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游客在墨西哥的小镇上,用0.1比索买了一杯啤酒,他付了1比索,找回0.9比索。美国的小镇上美元和比索的汇率是1美元=0.9比索。他把剩下的0.9比索换了1美元,用0.1美元买了一杯啤酒,找回0.9美元。墨西哥小镇上比索和美元的汇率是1比索=0.9美元。于是,他又把0.9美元换为1比索买啤酒喝。他在两个小镇上喝来喝去,手里总有1美元或1比索。换言之,他喝到了免费啤酒。这是为什么(用于分析汇率)?
此外,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也可以成为课堂上的话题,如最近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黄金价格下跌、贵港房价上涨以及对股市与基金的关注等。
二、问题设计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创新始于问题,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引发新的问题发现与突破。因此,教师也可以结合某个具体的事件,引发学生的疑问、讨论和深入思考,或进行换位思考。例如设问:“‘如果人们可以通过某种魔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那就没有经济学这样一门科学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论述,请解释为什么。”这是因为:如果人们能在任何时候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这就意味着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当然也就不存在机会成本,从而也就不需要生产和交换。于是,经济学就没有了研究的对象和存在的必要。
类似的问题还有“如果水价上涨的幅度很大,你认为会降低家庭的用
水量吗?为什么?”(用于讲解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为什么汽油价格上涨,会影响大排量汽车的销售量?”(用于讲解什么是“互补商品”);等等。
三、设计学生活动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如能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教学效果肯定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
例如,在上《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访贵港市华隆超市,了解他们如何决定进货的品种和数量;或指导学生追踪贵港梦之岛百货季节性服饰的价格、关于潮流的报道和销售时间等,确定一年中购买某种商品(比如泳装或羽绒服)的最佳时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价格便宜时,可能选择的范围小、品种少。
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自己做活动设计,除了创意困难之外,还在于我们很难把握活动设计实现的程序和步骤,即使操作现成的教学设计时也是如此。教师们可以思考以下创意如何实现。
例1.假如布匹成了货币……
描述:在标价、流通、储蓄等方面出现的情况。最好选择一个角色,以他(她)在生活中的困难来说明为什么诸如布匹这样的东西不能充当货币。注意特例:通货膨胀时的以物易物现象。
例2.《百元人民币的快乐之旅》
描述:我是一张可爱的粉色百元人民币,我在一天中的快乐旅程。
如:猜猜我在主人钱包里的邻居都有谁?主人可以用我来干什么?我在这一天去过哪些地方?设计一段在商场收银台与一张假钞的对话;主人后来如何把我换成美钞、欧元……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内涵,兼顾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课堂学习效率,不能以热闹的表象掩盖学习程度的肤浅,亦不能以活动替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不能因此放松教师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备课的深入思考。总之,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更高。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对《经济学模块》情境教学法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但是坚持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依然是永恒的命题。为了更有效地展开《经济生活》的教学,我觉得还应该要保持良好的教研传统。总之,教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工作地点:中铁广西、广东(主要安置广西段)。
要求:男,28岁以下,170cm以上;中专及以上。首签5年后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本公司签订培训就业保证合同!电话0771-2143162。欢迎有生源的老师加盟!
简历发邮箱:2391787927@qq.com;
手机18977117555。报名到10月11日止。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