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思 见习记者 黄楚程)这厢刚刚收获“红姑娘”红薯、秋花生,那厢已经着手种植香葱、马铃薯……初冬,走进平南县官成镇,忙碌的田野里处处都可以看到农民喜悦的笑脸。“六个万亩”农业基地建设,让农民实现万元收入。
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区农村具有完全劳动能力的家庭农户平均户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1万元以上”。官成镇党委、政府对此提出了建设“六个万亩”农业基地,即万亩超级稻、万亩荔枝龙眼、万亩木薯、万亩秋花生秋红薯、万亩香葱蔬菜、万亩冬种马铃薯。
官成镇分管农业的人大主席甘兆勇向记者介绍,历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态势。春天,旺石、畅岩等村开始收获冬季种下的马铃薯时,章逻村开始种植甜玉米,新新、思茆、官东等村的春花生已经发芽;夏天,八宝村石峡、柱良龙眼果逐渐饱满时,官成村的“状元红”荔枝正是收获季节,“荔丰园”荔枝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新新、官东、思茆开始大面积种植秋花生,岭西村也开始连片种植订单出口“红姑娘”红薯。秋季,正当其他乡镇农民收获一年里最后一造粮食时,官成镇的农民又开始进行秋冬种生产了。可以说,官成镇四季无闲田。
如何将“六个万亩”农业基地建设变成亩产值上万元?官成镇镇长邹颖心中有秤杆。首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从软硬件上下足功夫。今年该镇投入900多万元建设官南至横岭渠道三面光硬化工程、八宝渠防渗工程2.9公里,投入资金60多万元对官南、新新、双马等村的渠道、水坝进行冬修;筹资563万元修建11条近13公里的村级、屯级道路;落实兑现惠农政策,发放各种涉农补助资金965万元;举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1080人次。
12月的一天,八宝村农民莫耀林夫妇正在官成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胡善柏的指导下给自家2亩龙眼树修枝剪梢,龙眼树下的生姜即将进入收获期。“龙眼亩产3500斤,收入近6000元;生姜预计亩产量在2000斤以上,按目前市场价可收入4000元……”老莫停下手中的活跟记者算起账来,“这种立体种植模式要比单一种龙眼收入强。”胡站长介绍,像这样的套种模式,八宝村共有300亩。除了龙眼树下套种生姜,官成镇还在樟罗村3000多亩木薯地套种花生,亩产值也比单纯种植木薯高出1500元。11月11日,自治区农业厅对该镇畅岩村万亩超级稻示范点进行测产,平均亩产1250斤,超历史最高水平。平南县马铃薯最高单产也在该镇的官东村诞生,亩产达7360斤。
“今年前三季度,我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74元,预计可赶超全国人均纯收入。”官成镇党委书记林伟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