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范家大院的风雨沧桑

来源:贵港日报 2014-08-13 16: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陈榕玲

从平南县思旺镇出发,沿着弯曲的村屯水泥路,一路驱车前往大王山方向,7公里后,一个恬静的小村庄在群山环绕中——双上村上宋屯,范家大院就坐落在屯里。

上宋屯目前750多人,全是范氏后人。人称十三公的70多岁的范裕恩是上宋屯范氏第16代后人,他拿着《范氏家谱》陪记者边逛边介绍这座百年老宅的故事。

范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北向西南,旧时的大门开在东南方向。也许是因为“水为财”的风水理念,大门遗址外是一面小小的人工湖,与外面连接的通道穿湖中间而过。站在大门遗址,面前是一片非常宽阔的广场,由于鲜有人至,广场上是一层绿绿的苔藓。据十三公介绍,这里以前不是广场,而是一进、二进的院子,现在在广场中间还能看到二进大门的门槛。广场的右边就是现在保存完好的范家大院了,共三套进深各四座,共一大门,108开间,建筑面积7600多平方米。听着十三公的介绍,再看看长满苔藓的地面、飞檐翘角的装饰、青砖灰瓦的老宅,虽然历经了几个世纪沧桑风雨,但它仍然屹立在群山中,幽幽静静的,给人以恍若隔世之感。

家谱里《范大儒耕读发家》记载,大儒公生活的年代,与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大致相同。大儒公生逢盛世,发挥聪明才智,经几十年努力,聚百万财,置百万业,成为乡里闻名的富豪。上宋范氏自开居以来,无人考功名,也无人当官。到大儒公这一代,情况有了改变,大儒公就是一个田舍读书郎。后来大儒公发家致富后,人随财显,得封儒林郎,大门上挂起了“郎官第”的牌匾。

除主屋外,左右两翼还设有迎客厅、膳厅、书房、卧室等。整座古宅檐下、屏风、屋脊、门窗以及莲花座顶梁分别雕塑或绘筑有壁画,千姿百态、构思独特、无一类同;遗留下来的部分屏风、窗棂等更是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令人驻足翘首。十三公骄傲地介绍,这样的窗棂当初需要花40个工日才能完成,可见做工之精细。

从精美的雕塑和壁画上,人们可以想象范家大院鼎盛时期的繁华和富贵。然而现在留存下来的却只是一座空荡荡的古宅外壳而已。十三公介绍说,这座老宅最初是三房人住,随着分支和人口越来越多,老宅最后的归宿众说不一,随着住在老宅里的后人全部搬出去之后,老宅就变成了一座空宅。2008-2009年间,老宅里的家具,包括雕刻精美的门窗、名贵木材做的门框、甚至供奉祖先的佛龛,均被贼人洗劫一空,被视为范家荣耀的八世昭善公受封的“诰封奉直大夫”的牌匾最先被盗。据十三公介绍,仅佛龛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出20万元想买走,只因当时老宅里还有人居住,不忍出卖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平南县文物保护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此完整、精美的古宅被破坏和盗窃,他们也感到很痛心。但古宅是属于范家遗产,保护主要依靠范家族人合力。平南县文物保护部门也曾争取过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用于古宅修缮,但杯水车薪;也曾召集过范家后人商讨老宅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但至今没有人牵头,没有保护措施。

十三公抚摸着用杉木重新做的门框说:“这个门原来是名贵木做的,但是现在……”如何保护古宅不让它继续破败下去?站在范家祖先“水为财”美好寓意的人工湖的通道上回望,记者不仅听到十三公的叹息,仿佛也听到了范家大院穿越时空的深深的叹息。

新闻推荐

平南县平南镇西村黄屋屯是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示范点屯

...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范家大院的风雨沧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