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清洁田园现场会在平南县武林镇召开,市委副书记雷应敏(左四)出席。
副市长肖明贵(前排中)、平南县县委书记黄元明(前排左三)等在武林镇清洁田园现场点指导。
平南县县长区杰(右三)到大安镇石宝屯调研“清洁乡村”工作。
平南县县委副书记张景联(左一)到大新镇新和村向群众宣传“清洁乡村”活动有关政策。
“一组两会”动员会。
落实驻镇挂村包屯制——派遣“清洁乡村”工作队下乡授旗仪式现场。
清洁河道、水源。
清洁田园。
龚州大地美如画今年以来,平南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平南实际,落实三项机制,探索三个工作模式,开展三项集中整治行动,扎实推进“三清洁”活动,多形式深化拓展“美丽平南·清洁乡村”活动,全县城乡面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一、落实三项机制,保障活动高位推进
(一)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清洁乡村”活动各项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村(社区)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一把手”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工作机制;制定了《“美丽平南·清洁乡村”活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开展“美丽平南·清洁乡村”活动若干事项的通知》等25个配套文件,确保活动有条不紊推进。
(二)落实资金保障制。今年以来,县财政已投入专项资金2774.23万元,其中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经费555.32万元,直接补助每个行政村每月1000元垃圾收集经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资金49.7万元,主要公路、城区街道及生态园保洁绿化经费118.9万元,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工作资金460万元,城乡风貌改造工程368.74万元,在上级支持下,县财政配套706万元新建了15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广西金融投资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平南商会等企业社会团体捐赠资金500多万元、垃圾桶1000余个、清运车辆35辆,各乡镇、村屯发动群众自筹农村环境保洁费资金847.59万元。
(三)落实考评督查问责制。开展“1+4”考核验收工作:乡镇、行政村(社区)、公路铁路沿线、市容市貌和“严管街”考核验收工作。并将“清洁乡村”活动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第一项重点来抓,作为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第一项指标来抓。针对存在的问题,第一次直接反馈给所在乡镇党政一把手领导,第二次在全县进行通报,第三次进行问责。今年,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被自治区、贵港市通报的6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停职2个村党组织书记,调整了部分挂村领导干部。
二、创新三种模式,形成“清洁乡村”活动联动合力
(一)“户清扫,屯保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五级联动建立农村垃圾处理保洁新模式。落实各家各户“门前三包”责任,将生活垃圾放到指定的收集点(垃圾桶);明确村屯保洁员的保洁职责和范围,偏远山区或人口较少的自然屯实行“户轮值”清扫保洁,由村民理事会负责监督;每个屯配备1-3个垃圾箱(桶),统一编号造册,拍照登记,标明垃圾收集范围、收集时段和清运责任人,由村(居)委会负责管理;乡镇定期清运垃圾到中转站或堆放场,通过招标试行“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将垃圾清运到县垃圾处理场。
(二)“一组两会”搭建自治平台,充分发挥群众自我管理优势。在各自然村(屯)推行“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代)会+理事会)协商自治制度,建立以“党小组牵头协调,户主(代)会决议,理事会执行”为核心的群众自我管理模式。目前,符合组建条件的自然屯都建立了“一组两会”,建立率达到100%,全部实现“五个一”:组建一支保洁队伍,购置一批清洁工具,选定一处垃圾收集点,明确一种保洁费收费办法,制定一套“村规民约”监督机制。群众用自筹的资金聘请了保洁员4219人,购置人力三轮车319辆,电动三轮车86辆,垃圾桶1350个,自发开展清洁行动1025次,累计清理垃圾5800多吨。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工作队网格化管理模式。
区、市、县三级选派“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289名到288个行政村开展帮扶工作。每个乡镇有县处级领导挂点,每个村(社区)都有县直单位联系,每个自然村(屯)都有镇工作队进驻,工作队员与挂点村的保洁员共同担负清洁区保洁责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党员干部结合“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惠万民”、“三帮三扶”、“五访五问”、“在职党员进万家,志愿服务连民心”等活动,认领“微心愿”2567份,完成志愿服务1400多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500多件,工作队队员向群众引进和筹集资金300多万元。
三、开展三项集中整治行动,突破重点难点
一是继续抓紧“市容市貌集中大整治”,县“整治办”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对车辆违法违章、摊贩乱摆乱放等现象“严管重罚”,共查处违章停放129起,批评教育200多人次,处罚洒落污染路面的运输车101起,设立了六条严管街,对“脏、乱、差”现象进行常态化整治。二是加强整治南梧二级公路、平武路、南北迎宾大道、三环路等主要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垃圾、占道废品钢材和杂物610吨,整治“五乱”市场9个,清理乱摆乱卖摊档、非法设置加水点115个,关停非法经营的废旧物品收购点51个,拆除占道广告牌167个。三是开展铁路沿线集中整治行动10次,沿线村屯“一清二拆三美化”整治活动6次,加快完成了南广高铁镇隆镇里河屯72户农户的综合整治和风貌改造。
四、创新工作办法,“三清洁”取得新成效
(一)以美丽宜居为目标,持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在“清洁家园”活动中,该县从管理制度、保洁监管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农村清洁常态化管理机制。4176个自然屯全部通过“一组两会”制定了村规民约、“门(户)前三包”制度、卫生保洁管理监督等制度,完成8个乡镇的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将234个村(屯)规划建设的日常事务纳入村规民约;每个自然屯都有1名以上保洁员,每个行政村都聘用了保洁员、监督员,每个乡镇都成立了环卫站、市监中队,聘用了专职的公路、市场、街道的保洁员和管理人员;环卫设施、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已经覆盖所有村屯,全县共有环保部“环境连片整治”派发的755个垃圾箱和12台转运车,水泥砖构造的垃圾池2529个,垃圾箱(桶)4500余个、垃圾清运车(革新车、三轮车等)755辆,新建的15个乡镇垃圾转运站陆续开始试运行,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座垃圾转运站,还完成了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与桂平市共建)的立项、选址等前期工作。
(二)以安全保护为目标,着力推进“清洁水源”活动。在“清洁水源”活动中,该县开展“一保、两治、三清理”工作:全面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重点治理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彻底清理污染水体(溪流、池塘、沟渠)的生活垃圾、淤泥和水源地周边的粪堆。目前,我县已完成了乡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编制了《平南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全面掌握我县水源安全、保护等情况,建立了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对平田湾至西江二桥及沿岸全长12公里的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进行整治,迁移3个网箱养殖点,停止营业2个沙场,整治2个直排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活污水排污口。县环保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水利局等部门对722处河流、湖泊、池塘、水沟、饮用水源地进行清淤、清垃圾,共清除水体生活垃圾、畜禽尸体1850吨,水源地周边畜禽粪堆510处,取缔各类污染源17个,并投入200万元扶持资金完成50家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对全县135个规模养猪场实施节能减排监管,建成3家畜禽散养示范点。
(三)以绿色环保为目标,创新推动“清洁田园”活动。在“清洁田园”活动中,以“链式管理”和“协议化管理”为突破口,以“统防统治”为助推力,以“小块并大块”为借力点,破解农资废弃物污染困局,有效保护田园环境。
一是实行“链式管理”,农资废弃物“有偿回收”。建立“政府引导,农户清捡,经销点回收,乡镇监督转运,县无害化处理”的农资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体系,以一定的价格“有偿回收”农资废弃物。目前,回收工作已在全县铺开,选定了89家农资代销点和2家农资生产企业作为回收合作点,全县共回收大瓶66.92万个,小瓶156.31万个,袋1035.84万个,针剂101.92万个,无害化处理废弃物1815.35吨。
二是实行“协议化管理”,堵住污染源头。县农业局与663个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养基地签订了《生产经营承包田地“清洁田园”协议书》,协议明确了生产经营者实行田园清洁“三包”责任,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各个生产环节,协议覆盖面积7.12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3.78%。还与131家农资销售点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监管农药经销点乱开“农药大处方”的行为,要求其建立蔬菜农药专柜,实行高、中、低毒农药分类明示摆放销售。
三是实行“统防统治”,促进农业节本增收。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组织通过成立专业化合作组织或服务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统一测报、统一配药、统一施药、统一收费、统一验收”,生产全过程杜绝了“毒害”农资进入田间地头,实现了提升农产品品质、节本增效与减轻田园污染的“双赢”。椐统计:全县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20万亩,病虫害防治效果平均达90.5%,比非统防统治区的提高7.5%;每亩每年用药量减少600克,共减少用药量120吨,节约成本约960万元;平均亩增产粮食50公斤,总增产粮食1000万公斤。目前,全县已建成保得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常满种植专业合作社、天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5个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或合作组织,配置各类型机动喷雾器2235台,大中型机动喷雾机280台,统防统治机手2520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县各乡镇。
四是实行“连片保洁”,打造清洁田园示范区。以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为契机,建立“清洁田园”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生产连片环境保洁。在官成镇志农蔬菜种植示范点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科学运用肥水、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并做到“四有”:有垃圾桶,有宣传牌,有保洁员,有监测站(监测病虫害、土壤肥力等)。目前,全县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8500亩,水田平整面积2300亩,预计每亩可为农民增收200元。建立“美丽稻田”、“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茶园”示范基地13.5万亩。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