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走,马帮回到了公路边,主人正在把木头卸下。
马主人正在把木头往马架上搬。本报记者 洪星桦 李园园 见习记者 张庆杰
在平南县马练乡崎岖的山路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人在后,马在前,马背上驮着五、六百斤的木材,翻山越岭,马匹喘大气,行人脚发软,汗湿衣背。11月18日,记者来到马练乡,跟随马帮上高山、搬木材,亲身体验马帮的生活。
马拉木材始于八十年代初
该乡林业站站长黄定辉告诉记者,马练乡地处大瑶山余脉,大部分是山地,地势崎岖,全乡林地面积约有29万亩。据2009年林业普查统计,全乡木材储量达93万立方米。目前全乡14个村,每村都有几户人家从事用马匹运输木材的职业,共有100多匹马在拉木材。全乡有木材加工厂80多家,年产板材约15万立方米。原木有外来的,也有本地出产的。本地的原木主要是靠马匹从山上一根一根拉下山的。
该乡北胜村是全乡最早用马匹拉木材的一个村。村支书陈高旺说,村里祖祖辈辈走的是山路,东西都是肩挑人扛。1983年,一位来自平果县的赶马人从老家拉了一匹马过来,在村里干起了运输木材的生意,“一开始,大家看到那匹马不算高大,心里都有疑虑,又是在山路,能拉多少东西?没想到,这匹马一次能拉三五百斤木材。”陈高旺回忆说。大家从此对马匹拉货有了信心。
翻山越岭 艰辛危险
9点50分,告别陈支书,记者来到北胜村蓝田垌,村民蓝朝汉家当天正好请来马帮从山上拉木材。
公路边的卸货点上堆着几十根杉树、松树。蓝朝汉说,马帮正在回来的路上。不一会,远处就传来了“嘚、嘚、嘚”的马蹄声。一匹黑马在阳光中快步奔来,整个身子几乎被木材挡住,只能看见马腿和头部。到了眼前,才知赶马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谢日升,他娴熟地指挥黑马站到卸货点,卸了货后,便把马放在路边啃草。
紧接着,另外三位赶马的大哥陈养、陈超贵、陈超崇也回来了,并顺利卸下木材。闲谈中,记者了解到,陈超贵是该村第一个赶马的人。人到齐后,大家动手称木材的重量。按照当地的习惯,拉木材的费用是按公里和重量计算工钱的。路程越远、越险,价格越高。当天的路程、路况是每100斤10元。休息了一会,他们继续到山上去拉木,记者也跟随他们上山实地感受。
从水泥路进了山,道路变得崎岖而狭窄,一些路段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旁边就是深沟。还有一些路段,痕迹新鲜。陈超崇说,山上很多地方原本没有路,而且不可能修路,因为费用太大,多数道路是为了运输木材而开辟出来的。记者看到,他们每个人都在腰间别有一把一尺长的砍刀,用来砍倒路边的树枝杂草,以免影响行走。
马匹价高 人马相助
陈超贵说,1991年,他从贵州买回了第一匹马,拉起了木材,至今未间断。他说,马练本地原来不产马,现在的马匹都是从贵州、云南、百色、蒙山等地购买回来的。最初每匹马的价格只需1000多元,如今少的要7000多元,多的要8000多元,甚至近万元。
走了20分钟左右,记者看到,一条深沟从半山腰到沟底的斜坡角度接近60度,坡度极陡。陈超贵说,砍好的木材就集中在沟里。从上面往下走,要把头往后压,胸部后挺,身子才不至于失去平衡。到了谷底,一路走来,记者已经气喘吁吁,额头汗珠密布,背心衣服已经湿透,而他们也是满头大汗。
从谷底上来的这一段路,是当天全程最危险和艰难的路段。一匹马身上多的驮着五六百斤木材,少的也有400多斤,要爬上近60度的陡坡,马匹到了这里,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不断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赶马的三位大哥就在后面大声吆喝,给马、也给人鼓劲。
每到这个时候,三位大哥都会相互帮着用力往前推。陈超崇说:“马匹是赶马人的好伙伴,也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必须爱惜。”他赶的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三匹马颜色不一样。一路上,上坡时他们帮着马匹用力推,下坡的时候又帮着“刹车”,转弯的时候帮着把好方向,避免木材碰到路边的树木。
人马情深 配合默契
在这充满危险和孤单的山道上,人和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谢日升说:“马其是通人性的,只是不会说话而已。”为了照顾好马匹,他们在马背上垫上厚厚的蛇皮袋、毛毯,用于减压,避免木材压伤马匹。“当然,我们也会量力而行,不会让马匹‘超载\’,道路艰险的时候,我们还会相对减少重量,宁愿少拉几根木头,也不能压伤马。”谢日升说。
陈超贵、陈超崇两人是亲兄弟。陈超崇1993年开始赶马,两人20多年来一直与马匹打交道,对于马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陈超崇说,现在的这匹马,买回来已经有五年多时间了,他用手指一指,摇摇缰绳,这匹马都能知道他的意思。他现场给记者示范了一下:装木材的时候,白马站的位置不到位,陈超崇吆喝两声:“往后一点,往后一点!”白马乖乖地往后退了两步;陈超崇喊“停”,它又听话地停下来。看到马匹如此配合,陈超崇装好木材后,在马头和马鬃上轻轻抚摸,以示鼓励。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跋涉,马帮终于回到了卸货点。大家聚拢到茶水处,倒上满满的浓茶,咕噜咕噜就喝了个精光。
中午时分,三位大哥卸了货,并没有急着去吃午饭,而是给马解下马鞍,让马到旁边清澈的小溪里饮水。又从蛇皮袋里倒出麦糠,用溪水搅拌均匀,让马享用。陈超贵说,他们都是先喂好马匹,自己才去用餐,这体现了赶马人对马匹的尊重。
说起每天的收获,陈超贵说,按目前的价格,每天工作下来,一匹马拉五六趟木材,能挣二、三百元。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