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灵川新闻 > 正文

湘桂古道的金黄古村的古树,是历史变迁的见证,甚至可以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村庄

来源:桂林日报 2015-12-05 04:34   https://www.yybnet.net/

▲灵川海洋大塘边村

▲榕湖

▲兴安漠川榜上村

□本报记者张弘通讯员陈宪忠何山鹰文/摄

银杏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树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20多年,40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一直对银杏情有独钟,认为银杏“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在他著名的白话诗《银杏》中,银杏被他称作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和“中国文化与生俱来的亘古的证人”。

广西原有的古银杏树以海洋山系西南麓为主,地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灵川县海洋、潮田、大境、大圩、灵田,兴安县高尚、崔家、白石、漠川、湘漓,全州县安和、蕉江、大西江。

金黄的古商道

银杏树是沿湘桂古道分布的。

在灵川—兴安—全州—湘南,曾有一条古老的陆运商道——— 湘桂商道。它曾因湘、漓两江上游的水运不畅而繁盛达500多年,又因上世纪30年代湘桂铁路和桂黄公路的开通而式微,以至于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从桂林尧山至兴安高尚,因为地处偏僻,至今古“湘桂商道”的一部分还基本完整地保留,未被现代文明浸染。其中以从灵川县灵田镇小王村太白亭至长岗岭村五里亭长约3公里的一段保存最为完好,有古松林及长岗岭的明清古建筑。古商道沿途的村民,大都古风犹存,依然坚守着那份安静祥和,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古商道穿过的古城门三街古商道是灵川古城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自秦始皇开通灵渠,沟通湘江和珠江水系后,从桂林到湖南,灵川都是必经之地。古驿道在灵川城区段长约40华里,由北向南途经河口渡、小溶江、上南流村、甘奢铺、留田、五里排等村庄街巷。北距兴安县城30多华里,南距桂林30余华里。

《灵渠文献粹编》记载:“自宋代以来,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楚米之连舶而来者,止于全州,卒不能进……向来铜船过陡河必行一月……”

这条古商道形成于唐宋时期,但其渊源可追溯至秦代,当年秦始皇派人修凿灵渠,打通湘桂水路交通,从此灵渠商船往来繁忙。自宋代以来,湘桂的商业流通已非常发达,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湘米南运、粤盐北输等经济高度发展,狭窄的灵渠已无法满足贸易需求,南来商船堵至全州,北往商船堵至桂林。

在此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官府一方面不断维修灵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则构筑从湘南通往桂北漓江的陆路商道,以解决灵渠水运交通的瓶颈问题。于是,一条从湖南南部经全州、灌阳,再经兴安的崔家、高尚过灵川的长岗岭、熊村,即可进入桂林或大圩码头的最短陆路商道应运而生。当时从湖南方向运来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而通过马帮运输走这条陆路,仅需一周左右。

这条古商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鼎盛期达500多年,被后人誉为“南方丝绸之路”。

金黄的古村落

兴安是全国有名的银杏之乡,拥有悠久的银杏栽培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银杏风光带。

兴安县漠川乡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典型山区文化乡。全乡有银杏树100多万株,其中有古银杏树2.5万株,每到深秋初冬季节,古树叶黄,银杏树上的黄叶如蝴蝶纷纷飘落,遍地金黄,吸引周边省份的众多游客纷纷前来。

漠川乡张家崎村现存有大大小小银杏树5000余株,其中村内居民宅前屋后上百年独株银杏超过200棵。

初冬季节,漠川乡迎来银杏最佳观赏季。当地的100万余株银杏树的叶子逐渐变黄,金色的银杏叶与古村落相映,在冬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

在灵川县海洋乡,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溪头水边都生长着银杏树,形成一片银杏海洋,旅游者络绎不绝。随着银杏旅游的发展,村民们开始了解古银杏的遗产价值。他们从游客的视角,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作为旅游符号,把两株硕大的白果公树和母树分别称为“白果王”和“白果皇后”。

景观是社区和人类认同感及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汤茂林、金其铭研究指出,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聚落形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纳维认为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精神切实的汇合点”,但是迫切需要文化景观“新概念”来保障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德冉特提出“景观是一种自然力量和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强调“景观形成一个整体……自然与文化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分离的”。

旅游促进了人们对文化景观遗产价值的认知,使其价值得到体现或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金黄的旅游梦

古银杏旅游在较深层面上影响了村民的遗产价值与社区认同感,让村民对古银杏的遗产价值认知多元化,进而促进了对村落其他相关景观的保护。

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村落与成片的银杏融合在一起,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做到屋前有大树、树下有人家;同时整合村里环境,提升整村人居环境。另一方面,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增加经济收入,利用银杏资源,叫响“到银杏之乡,住银杏之家,品银杏茶,赏银杏风光”的口号,令游人充分体味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在古银杏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海洋乡利用该乡地处“桂林漓江—古东瀑布—兴安乐满地”漓江动感东线的中枢的优势,以银杏秋色为基础,利用古迹明心寺、灵泽庙以及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考证的“湘漓二水之源”等人文遗迹,各村的村民们开始注重整合村里其他相关的乡村景观,修缮和整理村落的乡村古建筑。包括民房、石碑、石墙、洗衣场所、水井、水车、木桥、小木屋、晾晒稻谷的架台等生活风景。

被列为打造“桂北老家”银杏新村的崔家乡高泽村,经过全方位的村容村貌改造、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屋后大片大片的银杏林中,全都铺上了灰色的青砖;银杏林迎着微风舒展枝叶,撒下一地婆娑的树影,整个村庄充溢着迷人的银杏风情。

新闻推荐

突出地方特色 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灵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火祯长期以来,由于村民保护意识薄弱、维修资金匮乏、保护措施不力等原因,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保护受到严峻挑战,普遍遭...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湘桂古道的金黄古村的古树,是历史变迁的见证,甚至可以说,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村庄)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