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全州新闻 > 正文

从贫困户到芦笋种植大户———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蒋通国

来源:桂林晚报 2018-09-05 12:57   https://www.yybnet.net/

蒋通国(资料图)

进入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委龙水村,吸引眼球的是田野中那白茫茫一片的芦笋种植大棚,这就是蒋通国的芦笋种植基地。

依靠着这个种植基地,蒋通国三年前还是贫困户,三年后他不但脱了贫,年销售额还达到上百万,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遭遇困难扶贫干部帮他想对策

原本,蒋通国家住龙水镇亭子江村委彭家屋村,位于大山里。这里水田少,人均不到0.4亩,再加上受到气候影响,一年只能种一次水稻。在没有天灾和病虫害的情况下,产的粮食刚好够吃。由于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蒋通国身上的担子不轻。2009年,他用多年卖杉木攒下来的钱买了辆农用车,平时帮村民拉竹子、树木和化肥赚钱。尽管起早贪黑比较辛苦,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

2011年前后,蒋通国父亲突然中风,生活节奏瞬间被打乱。母亲腿脚不便,照顾父亲的担子便落在蒋通国身上。随后两年多时间,蒋通国带着父亲四处就医,先后去过全州县城、桂林市区多家医院治疗,均没有好转。2014年初,蒋通国带着父亲去了广州的医院,病情才得以好转。为此,蒋通国前后花费10多万医药费,大多都是跟亲戚借的。

起初,蒋通国以为困难过去了,可接下来他又遇到了麻烦事。2014年春季的一天,蒋通国帮村民运输化肥,当车辆蹚水过河时翻了车,他自己没有受伤,随车的两个村民却伤势严重。为此,蒋通国赔偿两人5万多元的医药费。后来,他不得不把农用车给卖了。

随后,蒋通国陷入手足无措之中,他原本还希望靠农用车赚钱来偿还父亲的医疗费。“那段时间,我真的很绝望,想不通生活为什么这样不顺,接二连三的困难找上我,我一个农民怎么扛得起?”蒋通国说。

从此,蒋通国变得沉默寡言,他妻子很是担心,但不断鼓励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人没事就还有希望”。

2014年冬天,蒋通国被列为贫困户,龙水镇扬田初中一个姓唐的女老师负责对他家进行帮扶。“唐老师经常跑来我家,鼓励我,听我的想法,并鼓励我放手去做。”蒋通国说。

根据蒋通国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扶贫干部最终决定帮助他发展种植芦笋,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

披荆斩棘打开种植芦笋之路

2015年,为了小孩读书,蒋通国一家搬到龙水镇集镇。在龙水镇龙水村委龙水村,他租了3.6亩水田种水稻。

“我开始是冲着那里的水田一年可以种两次水稻去的。后来,看到我们当地的一个种植户,种植了3亩芦笋,当年就赚了七万多。”良好的市场效益让蒋通国看到了“钱”途。2016年他也开始种植芦笋,经过精心培育,芦笋长势喜人,正当他盘算着能赚多少钱时,一场冰雹破碎了他的致富梦。距离采摘不到一个星期时,芦笋受损严重,接下来又遭遇了茎枯病侵袭,几乎绝收,亏得一塌糊涂。

“生活就是这样,任何事并非仅靠热情和认真就能一帆风顺。”首次的失败让蒋通国明白一个道理,光靠勤快还不行,掌握技术才是关键。

于是他苦苦研究种植技术,经常找机会与其他芦笋种植大户交流,并通过在网上找资料、看碟子等方式学习种植技术。后来他发现防止茎枯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搭建大棚来种植芦笋,但搭大棚可得花不少钱。

这时唐老师上门来了解情况,蒋通国把困难说了出来。在唐老师的帮助下,蒋通国通过贫困户惠民政策无息贷款了5万元,把棚子给搭了起来。“既然决定全身心投入搞芦笋种植,那就搞大一点。”2016年冬天,蒋通国又找银行贷了30多万元,租了20多亩地,搭起棚子种上了芦笋。那年冬天,先前那3.6亩的芦笋终于有了收成,销售额有8万多元。

2017年,他继续扩大规模,旁边别人种的20多亩的金银花不种了,他转租了过来,还另外租了其他十多亩,一共发展为70多亩,并通过借贷多方筹集资金80多万元搭建起了大棚。2017年,他有了技术,又扩大规模,准备大干一场,谁知道当年7月1日,正值他的芦笋大量上市的时候,全州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他的芦笋几乎都被大水冲走,借钱搭起的部分大棚也被毁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你借了这么多钱,连续亏,不要再种芦笋了,转行搞别的吧!”家人们都劝说蒋通国不要再做了,但他还是说服亲戚们借钱给他继续搭建大棚、购买种子,重新再来。蒋通国回忆说:“那时我四处借钱,把别人都借怕了。”

“我们得知蒋通国的芦笋受损严重后,在帮他申请扶贫贷款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请来农业专家在种植技术上进行扶持,不仅要让他站起来,更要让他富起来。”龙水镇党委书记伍明桂介绍说。

共奔小康做致富“领头羊”

南宁8件500斤,柳州5件350斤,永州5件350斤,衡阳2件130斤,桂林2件130斤……这是记者在蒋通国发货记录本上看到的一组数据。

在芦笋销售上,蒋通国平时都是通过电话和广州、南宁、柳州、桂林、永州、衡阳那边的芦笋批发商联系,他们再派车过来拉货。2017年8月份,芦笋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蒋通国发现平时跟他联系密切的批发商突然不找他要芦笋了。眼看芦笋产量一天比一天多,蒋通国很着急,便到处打电话,但有些批发商甚至连他的电话都不接。

“既然他们不来收,那我就送过去吧!”蒋通国租了辆冷藏车,拉着芦笋就去了南宁,找到其中一个姓陈的批发商。陈老板告诉他,外地的芦笋成熟了,价格比本地的要低,他改卖外地的芦笋了。蒋通国说:“我货都拉过来了,你不收的话,我就在这里摆摊卖,还要跟你打‘价格战\’,你卖多少钱一斤,我卖的价格比你少一元。我在这里卖几天,你得管我几天的饭。”蒋通国在南宁呆了两天,在陈老板家蹭吃蹭喝两天,两人结果成了好朋友。最后,陈老板又开始收蒋通国的芦笋。

那段时间,蒋通国还包车拉着芦笋去了柳州和湖南永州,苦口婆心把销路打开。“找到一个批发商,他不答应,我就不走,天天跟他们吃饭喝酒。聊多了不止把销路打开了,双方还成了好朋友。”

今年春节前,我到每个批发商那里转了一圈,还给他们带去龙水镇的特产禾花鱼,一起喝酒聊天,畅谈芦笋的收购事宜。“和他们接触多了,大家不仅是生意伙伴,私下还是好朋友。”蒋通国告诉记者,今年4到7月,他那70多亩芦笋的销售额为72万多元,如果算上去年下半年的销售额,实际上一整年的销售额已达到上百万。

“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说到成功,蒋通国没有忘记感谢当地党委政府。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我的种植场有固定员工10多人,其中有部分是贫困户,繁忙时前来打工的村民近30人,每人每天工钱60-100元不等。”

如今,他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成功实现脱贫,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记者庄盈

新闻推荐

烽火狼烟八十里山关

湘桂古军事要道上的八十里山关军防口。古隘口两边为悬崖峭壁,地势险要,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代战乱皆有驻军把守。...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贫困户到芦笋种植大户——— 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蒋通国)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