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汉中 今日留坝 今日镇巴 今日略阳 今日宁强 今日勉县 今日西乡 今日洋县 今日城固 今日南郑 今日佛坪
地方网 > 陕西 > 汉中市 > 今日略阳 > 正文

说说“成汉王朝”那些事

来源:达州晚报 2020-03-09 09:48   https://www.yybnet.net/

成汉金沙遗址文物

前读常璩《华阳国志》,对李特李雄家族建立的成汉王朝有专章记述,何介福的《巴蜀史》记述则更象“编年体”,本土文史学家唐敦教著有章回小说《賨汉王朝》。关于成汉王朝,在孙琪华的《益州记》、路卫兵的《五胡乱》、郭允蹈的《蜀鉴》里,都有零星记载。作为渠县的一名文史工作者,对“成汉王朝”这个由宕渠人创建的长达近半世纪(41年)的割据政权,也就分外关注。查方诗铭编著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建立于306年(李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338年(李寿废李期为邛都县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汉”),后世合称“成汉”。灭亡于347年(桓温灭蜀、李势降晋)。但是,如果从李雄称王303年算起,这个政权存续了44年。结合相关史籍,我想说一说“成汉王朝”那些事。

(一)略说背景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最著名的历史大剧是“三国鼎立”。最好的结局是“司马氏篡魏”,一些史籍上说的是“三国归晋”。

不曾想到,司马家族西晋的第二位皇帝竟是一个白痴,由杨太后(杨艳)选定的贾后(南风),不仅诛杀了杨艳之父杨骏,并灭其族,还将杨太后废为庶人,并迫害致死。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杨家灭族的惨剧,更为惨烈的是导致了“八王之乱”。短暂的统一(265年,司马炎逼魏帝曹奂退位称帝。290年司马炎死,其太子司马衷立。291年,皇后贾南风淫虐专政),诱发“八王之乱”,又举国动荡。这是成汉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

297年的雍秦大旱,米价飞涨(一斛万钱),民不聊生,汉、氐各族人民流入关中,而关中也是连年饥荒。298年,巴氐首领李特率流民入蜀就食,便揭开了“成汉帝国”序幕。这是成汉政权建立的直接诱因。

继“八王之乱”而起的“五胡乱华”,群雄逐鹿,天下大乱。这是一个需要英雄而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狼性十足、血腥满天的时代。被誉为封建正统的晋朝被迫“南渡”,其实是南逃,避胡人锋锐。虽有“北归”的壮志,却无恢复中原的实力,历史上表述为“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的时代。

北边的战火、旗帜的变换、王朝的更替,暂且不去管它。在东晋王朝的“身边”,宕渠賨人后裔李特李雄家族在益州(成都)称王称帝,于303年建立了“成汉政权”,这是“五胡十六国”中建立最早的,而且在南方是唯一的。

(二)明证身份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有人却以李特系“巴氐首领”,却否认他的“賨人身份”。

蒙文通《汉末至南北朝南方蛮夷的迁徙》云,在“五胡”争夺中原、人民南迁的大潮流中,南方的蛮夷却成为“英勇的逆行者”,北上“逐鹿中原”。巴氐北迁有三条线路,其中一支就是“由巴西宕渠经汉中西入于略阳”。

《晋书·李特载记》又载,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自巴西宕渠迁于汉中杨车坂,抄掠行旅,百姓患之,号为杨车巴。魏武帝克汉中,特祖(李虎)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帝拜为将军,迁于略阳,北土复号之为巴氐。特父慕,为东羌猎将。

常璩的《华阳国志》也引《晋书》说,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元康中,氐齐万年反,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万家。特随流人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这些史籍说明了李特李雄家族的来龙去脉,李特祖父从宕渠先迁入汉中,再迁入略阳,先有“杨车巴”之称,再有“巴氐”之号,又因饥荒成为流民,先入汉中,再入四川(时称益州)。同时,李特李雄家族的“賨人身份”有了历史的证明。其崇文尚武的民族特征和“敬信道教”的宗教信仰也表现出来了。

成汉政权跟道教很有联系,先是张鲁居汉中,以鬼道教百姓,賨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及至李雄占据成都,又想迎范贤(长生)为君,而范贤为相。这个范长生,也就是青城山道教首领。所以后来说“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指的是青城山是道教圣地。后来,范长生归天,李雄又以其子范贲为相。可以推测,李雄应把道教作为国教,其治政特点,虽然也儒道夹杂,但仍以道教为主,其官场无序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兴亡有因

百度上对李雄的介绍是,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略阳(甘肃秦安)人,祖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李特第三子,母罗氏,成汉开国皇帝,304年―334年在位。成汉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在位31年。

又说,李特在益州率流民起义(东晋历史上又名的“流民军”),以李雄(李雄属马,性格勇烈有谋)为前将军。303年,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击杀。继任者李流旋亦病故,雄以大都督名义继续领导流民作战,驱逐罗尚,攻占成都,304年称成都王,建元建兴。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

史称“(大成)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君子小人服章不殊”。但李雄虚己爱人,授用皆得其才,并兴文教,立学官,简行约法,政治较为清明。注意发展生产,赋役较轻,男丁1岁谷3斛,女丁1斛5斗,疾者减半;户调绢不过数丈,棉不过数两。说明,这个流民军建立的政权,因为崇尚道教,也借鉴了西汉初期“黄老政治”经验,政府亲民,政策惠民,开创“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成汉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在咸和八年(334年),李雄征战多年,伤痕累累,334年因头部溃疡而死。父死子继是一般规律,然而因李雄正妻任氏无子,虽有庶子十余人,而李雄偏立其兄李荡的儿子李班为太子,埋下了祸根。早在324年正月,李雄就不顾后宫与廷臣的反对,执意立李班为太子。李雄的理由是“我兄李荡,是先帝的嫡统,可惜早逝,况李班仁孝好学,必能承担先帝基业”。他的想法也有道理,古时也有先例,就是“归还正统”。但是,成汉王朝的官员们却不这么认为,司徒王达就说:“先王李嗣必立亲子者,是明身份而防篡夺”。于是,太傅李骧哭着说:“祸乱从这里开始了”。

据传,李雄头部伤口化脓,其臭无比,后妃掩鼻走,亲子无孝意。或许儿子们因继位无望不但没有孝意,而且还很仇视,“理所当然”地不再关心李雄的死活,只有其兄之子李班(已早为太子)昼夜侍奉,不脱衣冠,还亲口吸脓,被戏称为“成汉王莽”,给李班继位找到了一个充足的理由。

李班继位,开启了权力争夺,内部残杀的序幕。李班还在李雄灵前哭孝,即被李雄的儿子李越刺杀,后推“多才多艺、贤而有能”的李期为帝。再后李期又被李寿废为邛都公,囚禁别宫,自缢身亡。李寿即位,改了年号,还改了国号,称“汉”,与李雄的“大成”一起被后人合称”成汉”。咸康八年(343年),李寿卒,太子李势立,成为末代皇帝,在位仅3年多,其国被东晋桓温所灭。

据当时坊间传闻,桓温不仅俘获了成汉皇帝李势,完成了东晋“南方统一”的使命,还俘获了绝代美人——李势的妹妹,为了避人耳目,在其书房来了个“金屋藏娇”。不想,还是被桓温先生的夫人发现了“蛛丝马迹”。桓夫人率领“女子军”杀气腾腾奔向书房。此时,李势妹妹正晨起梳妆,桓夫人手中的刀不自然地掉到了地上,说:我见犹怜,况老色鬼乎?这是一个女人见了也觉得可爱的女子,你说宕渠妹子乖不乖呢?在成汉灭国的悲凉气氛里,也成就了桓温夫人与李势妹妹的“姐妹情”。

(四)疑赞共存

史书多载“李寿引僚入蜀”,而不详其因,《巴蜀史》载:永和二年,汉太保李奕在晋寿(剑阁东北)举兵反,蜀人多从之,众至数万。后李奕战死,余众溃散。《蜀鉴》也说“成汉民众十余万,奔入荊州,导致成汉地广人稀”。从“淫雨百日,饥疫流行”来分析,成汉民众奔赴荊州,跟李特率众入蜀就食如出一辙。或许“成汉人口空虚”,才导致李寿从牂牁郡“引僚入蜀”。这个举措,既有“徙民实蜀”的正面意义,也有“引狼入室”的重大忧患,我们的宕渠城就毁于僚,而且导致賨人的逃亡或族种的灭绝。作为賨人的李寿,万万没有想到,他亲手引入的僚人,会快速毁了賨人的都城,几乎灭绝了賨人这个族群。

成汉青衣之士龚壮,在史籍上多次出现,其言论也多有记载(尤其《巴蜀史》记载更详),其劝帝王归附晋朝,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史家多说“龚壮的父兄皆被李特杀害”,而龚壮除了“拒不出仕”外,又多次上书,不知他意欲何为。史书载“龚壮报了仇”,又不详其事,难道李雄不立儿子立侄子,导致李氏内部互相残杀,是龚壮的主意吗?

成汉灭亡于永和三年,记住这个年号,不因为当时的皇帝,而因为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开篇即为”永和九年”。这是东晋王谢两大家族南迁后的一次文士雅集。这说明,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文化才能传之久远。记得刘禹锡曾有《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怀古之余,也反衬了当时王谢两家的鼎盛。的确,王谢两大士大夫家族,是东晋的柱石,文武兼备,王羲之本身就是将军,所以称“王右军”。□罗学闰

新闻推荐

略阳民办培训学校献爱心

本报讯(通讯员吴耀晴康祥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略阳县一批民办培训学校踊跃担当社会责任,积极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和学生献...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说说“成汉王朝”那些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