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见到来自上海的邱平卫先生。据悉,邱先生退休后,每年都来巴马度假养生5至6个月。养生的同时,为巴马、凤山的贫困学校学生联系到多批图书共3万多册,价值100多万元。
邱平卫系上海一文化战线的干部,2010年1月,即将退休的邱平卫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听说广西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那里的山、水有助于控制病情,他便决定前去养病。当年5月,他来到巴马,开始养生生活。进入百魔洞天坑,他在为这里的美景惊叹的同时,看到崖边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沿小路上到位于百魔洞顶上,眼前出现一个自然屯,环境十分恶劣。经向当地居民打听,得知这个屯叫弄六屯,屯内有一个教学点,只有两间教室,且“四面透风”。教室地板坑坑洼洼,桌椅破烂不堪,学生们的穿着破旧。教学点有1名教师和42名学生。经了解,得知这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看到这情景,邱先生揪心不已,他决定帮助孩子们做点什么。
他赶到县城,为弄六教学点全体学生买铅笔盒和笔袋。从此,他开始走上漫漫的助学之路。
当得知教学点只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邱平卫利用课余时间创办了“星期日课堂”,给孩子上美术课、音乐课和电脑课,每周他都要走上4个小时的山路,去给孩子上课。
2011年春节,邱平卫利用回上海过年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募集了百余册图书。刚过完节,他就把书运到了巴马,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还给弄六小学教师送去棉被、毛毯等床上有品。
随着对巴马了解的深入,邱平卫得知,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在巴马贫困山区很普遍。接着,邱平卫马不停蹄地前往平洞中心小学了解情况,从老师那里得知,平洞有400多个贫困学生。
再次回上海时,他带去了3名孩子,完成一次最为特殊的“星期日学校”课程。3名孩子分别来自弄六小学和平洞中心小学。
邱平卫说,助学支路使他身心受到极大的考验,看着困苦的孩子,想到孩子无法感受到教育的快乐,他的内心无比煎熬,促使他在助学路上继续走下去,给更多的孩子送上资助、送上希望。
2012年10月2日,邱平卫原来约好另外两位“候鸟人”朋友,一起上民山村给学生送图书,不想当天两位朋友突然另有急事不得前往。他认为决定了的事不能改变,于是自己独自前往民山村。当天中午,他借来当地老乡一个背篓,装了一篓书背上,艰难地往山上爬,将书送到小学生家中。每到一户,学生家长都盛情邀请他吃饭,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送完书回来的路上,才啃自己带去的馒头。由于走山间小路,又是夜晚,当走到半路的一个斜坡,他脚下一滑,连人带筐滚到了半山腰,手脚都被划出了血。邱先生忍着疼痛,抓住旁边的小树,连走带爬,回到坡月的出租屋时已是夜里10点钟。当晚,由于疲劳和疼痛,邱先生没记得吃晚饭,只是简单冲洗一下身上的泥巴和汗水,就倒在床上……
图为邱平卫在出租屋内读书。
新闻推荐
东兰县地处广西西北部,河池市西部,桂西北,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东邻金城江区,南接大化、巴马两县,西邻凤山县,北接南丹、天峨两县。总面积2415平方千米。县...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