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讯
为严防清洁乡村工作出现松弛现象,进一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形象,该县通过多形式、多举措,持续强力推动清洁乡村活动。
抓实宣传动员和引导教育,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今年,该县在宣传动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乡镇共召开动员会42次、村民座谈会931次,进村大宣讲、大走访、大调研活动2020次,先后在《河池日报》发稿21篇、巴马网发稿176篇、《世界巴马》报发稿214篇、巴马电视台播放新闻403条、巴马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76条、巴马网开设宣传专题、LED滚动播放标语122条、制作板报136版、悬挂宣传标语418条。同时,深入10个乡镇107个村(社区)举行文艺巡回演出进行宣传。此外,该县将利用学校阵地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各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大会,播放保护环境纪录片,垃圾分类处理教育片等,不断提高群众自觉保护环境意识。
抓重点整治,通过示范带动,极力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今年以来,该县对城区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乡镇农贸市场、村屯房前屋后和卫生死角等进行了100多次大整治,累计清理生活垃圾5万多吨,建筑垃圾及杂物约1000多吨,清除道路沿边杂草8万㎡,清理河道、溪流646公里,清理池塘264个,清洁田园4万多亩,拆除村庄棚舍乱搭乱建及残墙断壁2026处,清除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3万处。该县还重点打造“一乡十村百屯”示范点,利用示范点不断辐射带动。2013年7月,全县107个行政村(社区)支书或主任、县直部门领导近268人到燕洞乡龙威、龙田、龙凤等示范村开展学习交流,通过借鉴示范点先进经验推动全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
积极探索乡村保洁机制,促进长效机制早日建成。目前,该县在偏远地区实行垃圾就近处理、在城区和附近乡镇以及重点旅游景区实行“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积极探索“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工作模式,结合移风易俗倡文明活动,逐步建立了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制度、屯级理事会监督机制等一批长效机制。同时,该县还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机制,出台《巴马瑶族自治县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激励办法》,力争长效机制早日建成,促使清洁乡村工作走向常态化和规范化。
此外,该县还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今日巴马》设置曝光台,通过暗访进行曝光卫生差的乡镇(社区)、村屯,不断加大严格督查问责力度。目前,该县还将采取入屯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培训、组织各屯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等措施,全面加强清洁乡村工作,使百姓居住环境切实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树立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美好的旅游形象。
(罗荣玉)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政策,精心组织巴马镇等5个乡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复垦工作,其中龙洪那燕点、练乡拉加点、平林班修点和郎...
巴马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巴马瑶族自治县这个家。